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论文_张连杰

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论文_张连杰

上海前川迈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制冷系统在现代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冷库工作效果因此提升,技术进步则推动了制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以冷库制冷系统现有工作模式的不足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论述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优化方法,给出加强智能技术运用、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模式、重视多技术联用等可行措施,最后结合实例进行理论论证,服务后续工作。

关键词: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冷库制冷系统;智能技术

前言:冷库是利用降温设施创造适宜的湿度和低温条件的仓库,又称冷藏库,其工作的核心部分为制冷系统。冷库制冷系统工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以提升其使用效果为着眼点,需尝试在多变量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对冷库制冷系统进行工作优化。传感器、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提出,为上述工作提供了支持。

1、冷库制冷系统现有工作模式的不足

1.1工作效率不高

冷库制冷系统可通过对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调节,保持库内存货得到妥善保存。如肉类需要低温保存,冷库启动后,往往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温度降低并维持低温环境(根据设定参数控制),但在低温保存肉类的过程中,昼夜温差、肉类库存量等因素的变化,使温度控制存在难度,且速冻线安装方式影响冷热交换效率、速冻机热气融霜等作业需要消耗热能,多个变量影响冷库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技术和工艺优化,予以改进[1]。

1.2过于依赖人员操作

冷库制冷系统的作业参数根据工作需要设定、调整,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作用不可替代。如冷库内的货物较多时,需对温度值进行调整,使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以加快冷热交换的速率,完成货物有效降温冷藏,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则应重视调整湿度参数,避免产生大量水结晶、冰霜,增加热能消耗。由于影响冷库作业的变量较多,上述工作往往需要管理人员实时给予检测,根据环境和各类变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冷库参数调整操作,制冷系统对人员依赖性较高[2]。

1.3风险控制效果较差

冷库制冷系统工作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少,包括人员操作不当、参数调整不及时等,可造成经济损失,也有一定几率出现人员伤亡风险。如某企业建立冷链配送系统,冷库在该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用以保证各类生鲜货物品质。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误将“4摄氏度冷藏”设定为“-4摄氏度冷冻”,导致大量蔬菜和水果完全冰冻、无法配送的情况,对企业造成了2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该事件中,缺乏自适应能力的冷冻系统弊端凸显[3]。

2、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优化方法

2.1加强智能技术运用

智能技术的运用,在现代工业生产、货物存储中较多见,该技术的原理为捕捉工作中具有线性特点的环节,借助智能设备控制相关环节的作业过程,以替代人工、提升工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冷库制冷系统工作面临的变量较多,但其工作内容固定,即不断根据工作需求进行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以模糊控制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假定某企业冷库内存放有若干热带水果,默认理想的保存参数为S,在冷库实际工作中,其实际参数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出现波动,也即多变量影响。在此影响下,保存参数可围绕S上下变化,呈现为一个非对称、带有模糊线性特点的数集,表达为:

S=[S-n……S-2;S-1;S;S1;S2……Sn]

其中,[S-n、Sn]分别代表该冷库中保存参数波动的两个极限值,当某个或几个参数过小(小于S-n)、过大(大于Sn)时,库内保存的水果将变质损坏。可在工作中借助大数据,了解[S-n、Sn]的具体值,将其代入智能系统中。由智能系统实施收集冷库内水果保存参数,每30min(或其他时间间隔,但不宜过长或过短)进行一次反馈,由计算机对系统收集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目标为“S”,参数无异常,冷库常规工作;如果存在参数异常,则由智能系统下达指令,进行湿度、温度或其他异常参数的调整,保证冷库工作效果。智能技术的运用,可提升冷库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对人员的依赖,提升风险控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模式

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是指对冷库内不同分库、不同工作要求下的作业区域和环节,进行独立控制,再借助CAN总线系统,将各部分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下进行集中管理。如某企业建有一个大型冷库,其中1号库用于低温保存货物;2号库用于低温冷冻货物;3号库用于货物高湿度保存。可分别在1、2、3号库中放置智能控制设备,根据仓库大小等具体工作需要确定放置设备的数目。所有分库和设备,均采用并联方式进行连接,可独立进行室内工作参数的监控(工作模式见2.1),借以保证不同变量影响下的分库制冷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自适应模糊控制。CAN总线系统则用于不同设备的信息的管理,所有分库内的智能工作设备,均以独立线路与CAN总线系统进行连接,以30min为间隔,传输冷库内的工作信息,供管理人员查看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智能设备均可根据冷库内实时情况的变化进行自适应模糊控制,CAN总线系统仅将冷库工作情况和控制结果传递给控制台或管理人员。如果分库内出现参数异常、但智能设备未能给予处理的情况,再由管理人员进行故障排查。该模式下,多变量的冷库制冷系统,能够高效率进行相关参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且管理人员能够实时获取冷库工作信息,管理效果理想。

2.3重视多技术联用

现代冷库在进行制冷作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不同变量的影响也无法预知,这要求在进行冷库制冷系统优化时,强调自适应模糊控制的适用性和反应敏感性,确保所有变量出现波动时,都能得到系统的敏锐捕捉。建议通过多技术联用实现上述目标。可用技术包括上述所述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等,也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存储、集成技术、嵌入技术、PLC技术等。有线通信主要用于不同结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如传感器通过通信线路将收集所获的信息及时传输至智能设备处,CAN总线系统则通过通信线路将分散于各处的设备信息呈现给管理人员。无线通信作为辅助技术,用于人员身份识别等工作。信息存储技术是指借助减水剂内置存储器,对冷库制冷系统工作信息进行自动记录,以了解冷库作业的规律,作为智能技术、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进一步优化的依托。集成技术、PLC技术的运用,则发挥整合上述技术、给予逻辑控制的作用,确保优化后的冷库制冷系统,具有评估多变量波动、进行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能力。不同技术的联用,可进一步提升冷库制冷系统工作效果,使其功能得到提升和优化。

3、实例分析

3.1三得利(闵行)工厂冷冻设备改造

三得利(闵行)工厂冷冻设备改造项目,主要考虑对老化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改造,解决冷冻能耗偏高为问题。在该项目中,重点引入了阶段性冷却以及分层的酒精罐方案,尝试通过对蒸发温度、冷冻机高 COP值、负荷生产状态的控制,降低系统能耗、用电量,同时避免影响企业生产。在实际改造活动中,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没有变化,但借助阶段性冷却,使冰水和脱氧水接收三段降温,同时分层罐的冷却自动进行,消除了人员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本次改造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冷却全程的自适应模糊化控制。在分层酒精罐冷却过程中,借助智能设备实时了解压缩机的电负荷,只在工作需求达到“满负荷”时,启动作业,借以保证压缩器的工作效率。实测优化后的冷冻系统能耗降低15%、啤酒 KL 能耗降低了 25%,系统作业精度在1小时之内,验收合格。

3.2上海奥星狂犬育苗冻干项目

上海奥星狂犬育苗冻干项目重点考虑提升作业精度,避免药物出现变质等问题。该企业冷库常规作业活动中,冷冻干燥参数控制能力较差,部分药物可能因温度偏高出现分解、变质等问题。改造着眼于冻干系统参数控制方面,核心技术为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在狂犬育苗药物进入冻干阶段时,增设传感器,不断收集冻干阶段的作业温度,不同传感器以PLC技术进行逻辑控制,信息传输的间隔降低为2.0s之内。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当冻干作业的温度参数超过标准值时,智能系统实现辨识,并通过自适应模糊控制,对作业温度进行调整,确保冻干操作的温度参数始终处于标准值范围内,期间出现的小幅波动不会影响疫苗功效。该项目的改造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控制了人员误操作或操作滞后的弊端,验收合格。

总结:综上,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优化必要且可行。目前来看,现有的冷库制冷系统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不高、过于依赖人员操作、风险控制效果较差等问题。多变量模式下,自适应模糊控制可视作冷库制冷系统优化的主要方向,可行方法包括加强智能技术运用、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模式、联用多种技术等。三得利(闵行)工厂冷冻设备改造等实例证明了上述理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攀,卢东亮,陆俞辰,等.信息化手段在冷库制冷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2):36-38.

[2]施灵,董亮,马益民.冷库降温过程制冷剂流量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47(04):84-88.

[3]闫峰.智能型冷库工艺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探讨——以普菲斯冷库为实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106-107.

论文作者:张连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基于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冷库制冷系统论文_张连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