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良机抢先发展我国电动汽车工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良机论文,汽车工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世界工业结构变动的特点
当前世界工业结构的动态使许许多多国家首脑、工业领袖、投资集团、专家学者考虑究竟什么工业将促使它们发生历史性的巨变。随时准备对大有发展前途的“突破性”工业猛然一攫。
当前世界工业结构的变化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大变动前的寂静”,或者称之为两次变动中的“临界状态”。
决定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
①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对立局面的消失,使军工大国的工业失去了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军事工业已不可能带动大批相关工业继续发展。
②发达国家的尖端科技(包括航天、生物工程、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近些年虽然得到长足发展,甚至有许多重大突破。但是这些技术有的尚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或缺乏市场化可能,或在整个工业结构中只占很小比重,因此,很难带动整个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成长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近十多年来虽然高速发展,举世瞩目,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少,很难指望其工业结构出现根本性的“突变”,很难预期出现一种主导工业,并成为牵引世界工作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主动力。
总之,目前世界工业结构的动态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但又的确没有发生什么。迄今为止,在目前世界工业结构的两大“板块”中,并未发生使它们各自结构发生巨变以及进而使两者地位发生逆转的征兆。
二、一则非同寻常的信息及其思考
1995年7月中旬, 美国各大报刊先后都报导了关于加州政府强制促销电动汽车的消息,这是一则看似寻常,实则颇不一般的消息。
说它寻常,是因为它只不过是在未来汽车的产销方式上,汽车工业界与政府之间发生了某些意见差异。这种情况司空见惯。说不一般,则是因为它隐含着美国乃至世界工业结构变革的一次大震动、大转变甚至大革命。其影响甚至不亚于内燃机应用于汽车。
这则消息来自于1995年7月在加州举行的新车展览。 在这次展览会上,正当各主要汽车厂商推出1998型新车时,加州政府却公布一则规定。规定要求,凡在加州售车的主要厂家,到1998年每销100辆新车, 必须包含2%的电动汽车(总数为20,000辆电动汽车)。到2003年,再把这一比例提高到10%,也即150,000辆。
加州政府作出这项规定,为的是贯彻美国“空气净化法”,作好使用“无污染汽车”的准备。与此同时,纽约市及马萨诸塞州也提出了在1998年销售“无排烟”电动汽车的要求。
但是,这种规定到时究竟能不能贯彻,或者在什么程度上贯彻,看来大有问题。
反对这一政策实施的,当然首先来自汽车工业界。但随着政策的贯彻,很难说没有其它工业也介入反对的行列。
汽车生产厂家反对(加州)政府的政策规定有两大明显特点。第一是齐心协力。几乎所有主要生产厂家一致反对此项规定的贯彻。第二则是手法多样。例如,“拖”就是手法之一。正如加州政府官员所说:“对(加州)规定的每一条款,工业界都说他们做不到。”“……他们根本不想在规定实施前变革技术、迅速行动。”他们阻止的另一种手法是“推”。例如加州汽车协会认为,该州“已有2600万辆汽车,多于其它各州。如果再使用电动车,会增加居民的税收,抬高电价,增加每个人的费用”。所以,是否使用电动车,应由“选民投票决定”。此外,以市场代言人的身份试图说服政府改变主张,也是手法之一。比如加州制造业协会发言人就说:“政府不能决定何时、怎样把这种车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才是规定的制定者。”还有,厂商们有意无意地抬高电动汽车的售价,或者声称技术不过关,也阻止着规定的实施。比如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之一的福特公司就声称,普通小货车售价仅1.1 万美元,而电动小货车售价达3万美元;在行程方面, 该公司产的车每充一次电只能开80公里(通用公司的为110—140公里),似乎也不适用。
美国的汽车生产厂家为什么一致反对加州政府的规定?是这种规定不合理吗?是生产厂家在技术及成本上很难达到吗?是消费者不喜欢使用吗?不,都不是!关于这点,美国的许多专家曾都认为:用电驱动车辆并不是新鲜事物,100多年来,各种电动车辆已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电动轿车的生产,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障碍,比如美国几大汽车公司就都有自己的样车,只是不公布出来罢了。价格不会太高,比如加大伯克利分校试制的样车,成本也只有1.3万美元。 如果把加州政府对抵制生产电动轿车每辆加收5000美元罚款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电动轿车的成本价是很有竞争力的。此外,由于电动轿车具有起动快、耗能少、不污染等优点,所以市场广阔;尤其在城市出租车和私人用车方面,“具有很大吸引力”。欧洲某公司之所以愿意赞助伯克利大学进行试验,也正是看好这种轿车的未来市场。
那末,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大的汽车公司反对生产电动轿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愿意放弃现有利益。正如福特公司的某发言人所说:“如果(我们)不能更改加州政府规定,或者延迟该规定的执行,生产厂家现在就得更换生产线。”这不仅意味着它们会失去传统产品、传统技术,不得不承担产品革新和市场开拓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它们将必须自毁长期依存的经济技术基础。这当然是它们不愿看到的。
美国几大汽车公司对生产销售电动轿车的联合抵制,反映了美国工业结构变革方面存在着的深层问题,即现有技术对新技术,现有部门对新兴部门的抵制、阻遏倾向。它导致了美国工业结构的僵化,结构提高的迟滞。
其实,象美国这样的国家,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大量革新因素。以电动汽车为例,早在1988—1989年,一个只有百人左右的名叫“航空环境公司”就已设计试制出了“出色的”、“叹为观止”的电动轿车。后来,这辆样车马上被通用汽车公司收买。该公司宣称1996年就可成批推出。然而事实如何呢?至今没有消息。这说明,在美国与大量革新因素并存的,还有为数不多,但力量却更大的阻碍革新的因素。在汽车领域,由于几家大公司进行寡头垄断,它们的力量不仅能左右部门的决定,甚至还能影响联邦的政策,因此很难说加州政府到时不会改弦易辙。另一方面,汽车改用油为用电必然使石油工业受到打击。石油工业是现有工业结构中的另一大户,他们能善罢干休吗?所以传统工业压制新兴工业、老工业结构排斥新工业结构可以说是发达国家结构变革中的共同问题。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发达国家绝无掀起工业结构大变革的可能。假如加州以及联邦政府毫不动摇地实施“空气净化法”;假如从事新型电动轿车的小厂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假如某大公司(或外国公司)谋求超额利润,抢先推出它的技术储备;或者假如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家乘发展中国家步入汽车生产时代之机、把老设备、老技术统统转移给他们,那末,由整个汽车电动化所引发的工业结构的革命很可能突然展开。这将是一次空前的、影响深远的大变革。到那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发展史很可能得另辟新章撰写。
对于即将出现的这一变革,发展中国家显然应把它看作大好契机,千载难逢。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假如发达国家在发展电动汽车的道路上迟迟不能起步,而某些有相当实力的发展中国家抢先开发,捷足先登,那末这个(些)国家则很有可能凭借这一机会,长驱发展,从而成为引导本国甚至世界工业结构革命的主导。这种情况类似于70年代日本对小功率、低能耗小轿车的开发。其结果将是把这个(些)发展中国家托入发达国家的快车道。一种是发达国家终于摆脱国内各种阻碍因素的羁绊立刻开发并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省去独立研制开发的过程,避免走先开发内燃车,再发展电动车的老路,从而也有利于缩短其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关节点上,最不可忽视、最不可原谅的错误是仍然不看形势,不识大局,不敢超越,不敢创新,仍然各自为政,盲目引进,帮助别人实现战略转移。而它们一旦陷入这一陷井,再想重新起步就很不容易,就要自食苦果了。
三、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未来汽车由燃油驱动改为其它能源驱动,已是不用怀疑的趋势了。目前迫使汽车工业实现这一变革的力量虽然首先来自环境保护,但无须证明,由于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日渐枯竭,石油必然最终成为奢移品而退出消费。
什么是未来替代汽油的能源?现在看,在诸多备选方案中唯有电力最具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
电动汽车的基本优点是清洁卫生、不污染(无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效率高(电动机的效率本来高于内燃机,加之现有汽车大约85%的能量分别通过散热器,传动系统及刹车而散失,而刹车损失的比例约占整个散失比的50%,电动汽车则在刹车时把余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机械构造相对简单、自重小、耗能少、容易生产加工。也正因为此,电动汽车已经引起各工业强国的普遍重视,集中攻关并试制和储备了形形色色的样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介入竞争的有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有欧洲的大众、宝马、奥迪、菲亚特、标致等公司;有日本的日产及三菱等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大的汽车公司在进行竞争,甚至许许多多小的,非汽车行业的公司也加入这一角逐。比如瑞士一家制表公司也投入试制电动车的行列。
当然,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扩大电池组的容量问题,如何加快充电速度问题,如何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问题,如何降低电池组的制造成本问题等。但是新的技术突破也在不断出现。如日产公司就以一种能在15分钟内完全充电的镍镉电池自傲。
目前要预言谁将在这场角逐中取胜为时尚早。但有两点可以肯定,即一,电动汽车的变革已为时不远;二,成功只能属于那些有预先准备的人。
四、发展我国电动汽车的战略意义
无庸讳言,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殊性质,由于电动汽车工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对全世界工业的进步都将是革命性的,对任何国家的工业发展将是战略性的。电动汽车的普及将使全世界交通运输的动力系统实现第三次历史大飞跃——即由内燃技术跨入电力技术。电动汽车工业的繁荣将使整个生产——消费流程大大缩短,与此同时使整个工业结构重新组织。电动汽车和内燃汽车的兴衰交替将使一大批行业产生和许许多多企业涌现,同时也使一批行业萎缩和许许多多企业死亡。更重要的,也许在于它将为新的世界环境和秩序提供一个更科学、更经济、更卫生的明天。
发展电动汽车对我国的特殊战略意义恰在于它有利于实现由技术跟踪到技术超越的转化,由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向技术大国的转化,由低工业结构向高工业结构的转化。
综上所述,假如我们能就发展电动汽车形成三点共识:第一,它是未来的必然;第二,它是实现我们超越发展的凭借;第三,目前时期正是我们抢先发展、捷足先登的大好机会,此外,如果我们能把发展传统汽车的力量作一调整,把部分研制经费和人员用于电动汽车,实现重点突破,那末,我们一举扭转工业结构劣势,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