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二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2.5%、72.5%,实验组治疗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无效11例,实验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好的方法,然而因为这种治疗方式有非常严格的时间窗,因此适用范围比较小[1]。如何寻找一种更加有效、可靠、安全、普及范围更广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思考的重点。近年来我院采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现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丁苯酚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MRI检查、头颅CT检查确诊,同时也排除了脑出血以及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现将8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介于38-76岁,平均年龄(62.7±6.5)岁;梗死部位:2例位于脑干,5例位于小脑半球,7例位于脑叶,26例位于基底节区。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介于36-78岁,平均年龄(62.4±6.8)岁;梗死部位:3例位于脑干,4例位于小脑半球,8例位于脑叶,25例位于基底节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梗死部位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后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卧床休息、吸氧等常规治疗,给予75mg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次,必要时应该给予125ml浓度20%甘露醇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7d后改成每天1次。同时应该给予20-60mg尼莫同治疗,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
实验组患者在吸氧、休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体是静脉滴注30mg依达拉奉(加入100ml浓度为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同时给予丁苯酞胶囊0.2g,一日三次口服,连续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以上,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主要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5%-90%,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下,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并没有很大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两组相关数据,采用X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P<0.05说明两组差异对比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2.5%、72.5%,实验组治疗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无效11例,实验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病后,由于缺氧、缺血等症状很容易损伤患者的神经细胞,缺血中心区主要是由于脑部完全缺血或者血流供应严重不足,进而促使脑细胞快速凋亡。但是缺血半暗带会存在侧枝循环,这样仍然会存在部分血液供应,因此早期仍然存在神经细胞功能,如果在早期采用有效的刺激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利于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2]。脑保护剂应用或者及时进行再灌注都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20%,和李春生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尼莫同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有效组织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对平滑肌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保护脑动脉,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组织缺血状况。而且该药物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集聚,抑制血栓形成。丁苯酞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剂,对于血小板集聚以及谷氨酸释放具有强效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细胞内花生四烯酸以及钙的含量,有效抑制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有利于提高脑缺血能量代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对侧枝循环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而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可有效改善脑水肿,抑制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进展,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挽救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因此,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效果。
综上,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普汉,林碧红.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1(52):123 - 125.
[2]王友超.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8):246-247.
[3]李春生,康康,高艳红,等. 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6(13):284-285.
[4]刘秀坤,董志. 治疗急性脑梗死药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05)
论文作者:张秀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缺血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达拉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丁苯论文; 脑血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