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万平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绵阳 622750)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DHS治疗(对照组)与PFNA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评分情况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方面,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观察组为6%。髋关节评分方面,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4.1±3.7)分,观察组为(88.2±4.1)分,组间差异较小。结论:相对于DHS治疗而言,PFNA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DHS治疗;Harris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61-02

Fixed PFNA treatment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hen Wanping.In mianyang, sichuan 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rthopedic 6227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lderly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1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randomiz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HS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PFNA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ip grading difference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of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faster. Complications, control group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4%,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 Hip scores, the control group (84.1±3.7) for Harris score points, observation group is (88.2±4.1) points,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DHS treatment, PFNA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more pronounced.

【Key words】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FNA treatment; DHS treatment; Harris score

在老年骨折类型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较常见类型,占髋部骨折六成至七成左右。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类骨折若未及时修复很可能在一年内死亡,死亡率高达20%[1]。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社会活动量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容易受到外力撞击的影响造成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DHS以及PFNA两种内固定操作治疗,且早期治疗是有效、积极、安全的推荐方式,对患者恢复关节活动能力、提升预后状态有益[2]。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两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老年病患。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诶两组,各组50例。对照组中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区间处于57至75之间,平均年龄(66.2±3.8)岁;骨折至手术时间平均(6.2±2.1)小时;Evans分型:11例I型、13例Ⅱ型、21例Ⅲ型、5例IV型;受伤原因:21例为交通事故伤、9例为高处坠落伤、20例为摔伤。观察组中男患28例,女患22例;年龄区间处于55至74之间,平均年龄(64.8±4.1)岁;骨折至手术时间平均(6.3±2.3)小时;Evans分型:13例Ⅰ型、14例Ⅱ型、18例Ⅲ型、5例IV型;受伤原因:19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21例为摔伤。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DHS操作,麻醉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令患者在手术床上平卧,通过C臂机透视下复位。若患者复位状态较佳则在切开后直接利用DHS操作固定。若患者闭合状态不佳,则在切开之后行复位操作,同时手术助手在旁边牵引辅助。在患者髋部外侧行手术切口(纵向),将股骨大粗隆显露。使用骨钻在大转子下方2.5厘米位置开孔,将导针角度定位器放置完成。按照135°角度将导针置入软骨下方1厘米位置,在C臂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则将导针放置于股骨头中央位置并测量其长度。在导针上方打入防旋转导针,拧入动力髋螺钉,再拧入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完全固定。将手术位置清洗干净,置入负压引流管并将手术切口缝合。

观察组使用PFNA操作,麻醉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通过C臂机辅助复位。在患者大粗隆顶端上方5厘米至10厘米位置做手术切口,切口为纵向,长度约5厘米,在大粗隆顶端插入导针。行扩髓操作,空心钻头选取17毫米大小,沿着导针将PFNA主钉插入后将导针拔出。在瞄准臂引导下,帮助导针到达股骨头中线偏下方位置。将螺旋刀片沿着导针打入股骨头内部,到达应有位置后锁定刀片,将远端交锁螺钉拧入后再拧入尾帽。

1.3 观察指标[3]

统计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出现肢体短缩、髋关节内翻、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断裂的人数及程度;使用Harris评分判断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代表恢复状况越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统计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之下可见,采用PFNA治疗的观察组可更快结束手术且出血量更少,骨折恢复速度更快,详情见表1。

2.3 髋关节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Harris评分加以判定。结果显示,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4.1±3.7)分,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8.2±4.1)分。观察组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股骨粗隆间骨,较为常见,与患者自身骨质疏松程度、内科疾病、外力创伤等多种因素相关[4]。临床治疗上,若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在长期卧床下易造成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因此相对而言,即便患者年龄较大,也推荐采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5]。

DHS治疗主要通过滑动加压螺钉以及高强度套管钢板来实现刚性连接结构,通过固定股骨干以及股骨头颈段达到滑动与加压功能[6]。在钢板套筒与髋螺钉交界位置为屈服点,此点抗弯强度较好且力臂距离较短,在固定强度上可达到保障,也符合临床髋关节生物力学标准。目前DHS手术操作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手术过程中会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存在相对面积较大的剥离面,不仅影响到血液供给,还造成手术创口增大,影响术后愈合并加大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加大了股骨头坏死几率。若患者实施DHS手术,则需综合考虑内固定位置、复位情况、患者自身骨质疏松状态、骨折类型、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且术后不应采用早期功能锻炼,应确保患者骨折切实恢复后再行下地活动。

PFNA治疗操作目的在于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属于髓内固定系统。将主钉在髓腔内固定后通过挤压、膨胀等方式复合传导,让股骨外侧承受较大应力以及均匀应力,提升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7]。在操作方面,患者骨骼与钉板的最大接触面能够传递髋部应力到达骨干位置,减轻股骨距承受荷载程度。在操作方面应用PFNA治疗,治疗需严格注重主钉进钉位置的合理选择,若位置存在偏差则可能造成大转子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劈裂危险,引起骨折进一步错位。相对于PFN操作而言,PFNA操作在设计上有了极大改善,更符合生物学原理且内固定有效性更强。PFNA操作摒弃了传统采用螺钉固定,将螺钉改为螺旋刀片,通过锁定增强对骨髓治的挤压程度,从而加固主钉稳固程度[8]。同时,旋转螺纹也能够增强螺钉的稳固性,不仅可进一步对骨髓腔达到保护作用,还能够减轻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状态的不良影响,对于股骨颈狭窄患者适用性更强。同时,该操作下主钉属于空心钉,通过沿着导针方像可顺利完成固定操作。主钉自身存在可选外偏角,在临床应用上更符合股骨大转子生理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因此手术时间更短。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由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法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因此相对而言观察组患者可更早出院且骨性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方面,由于对照组操作在手术创面上相对较大,手术相对于PFNA而言复杂程度更大,因此对照组中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Harris评分是了解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方式,采用该评分标准可更准确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性。本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4.1±3.7)分,观察组Harris评分则(88.2±4.1)分。两组评分并无较大差距,证明DHS操作与PFNA操作均可达到对髋关节恢复的有效治疗,但相对而言PFNA在安全性及预后上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赵洪普,徐秋玉,吕玉明,曾勉东,钟志宏.三种内固定方法(PFNA、LPFP、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v.27 06:500-502.

[2]宋建治,肖少雄,徐礼森.PFNA、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v.16 04:305-308.

[3]段文江,吴宇,赵红军,高苏宁,邱康宁.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3,v.15 01:41-44.

[4]周涛.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v.19;No.304 05:102-103.

[5]李康养,马楚平,梁江山,林阳,欧迪军,黄永翔.DHS、PFNA及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v.19 07:25-27.

[6]肖海军,薛锋.PF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v.25 04:329-331.

[7]王海军.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v.15 03:375-378.

[8]张长青,张春啸,张文治,霍丽丽,宋矿朋.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v.11;No.66 05:51-54.

论文作者:陈万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万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