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论文_张凯

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论文_张凯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较多。从当前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来说较为严峻。因为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都和矿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矿产开采会改变地质环境,进而引发各类灾害。基于此,要做好矿山灾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在人类进行工程经济活动时,一般都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而这些影响程度也有不同,在众多影响之中,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影响是最为剧烈的一种。人类在进行开采时,虽然获得了资源,但是对于矿山的地质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矿山地质结构的破坏,加大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影响了人类的自身的生存。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因之前的过度开采而受到了破坏,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企业通过和政府合作,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部分矿山由于常年的破坏和污染,仍然需要引起企业和社会的重视。

1矿山地质保护的核心原则

1.1规划原则

矿山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废渣石,废水,土石环境影响,地下水疏干等。若建设初期没有完善的规划设计,则后期发展中可能会因上述问题而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因此,矿山建设初期就必须要对矿山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布置工程措施,从一开始就对可能会地质灾害的源头进行控制,为后期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2安全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矿山建设中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执行国家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精神,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定符合矿山实际的专项安全方案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必须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保证能够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1.3防治原则

矿山应当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和基层防御能力建设,通过查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有效管控地质灾害风险;强化监测力量,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防灾减灾信息,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通过采取避让、治理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方法,合理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2.1成立专业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小组或机构

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政府也会作出努力,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业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小组或机构,来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真正地落实下去。来专项地做好矿产资源开采之后的复垦土地的任务,并且组织好多个与此相关的部门以现有法律为基础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将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能发挥出来。企业也应该配合政府一起做出努力,做好谁开采谁治理的工作。在开采前应做好灾害评估工作,对矿山内可能发生的灾害点做好评估和防护工程。在开采中对灾害点进行全程检测。开采后应对采空区域做好人员搬迁,土地复垦等工作。

2.2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的防治措施

对于重点防治区域进行采掘工作时,工作人员要落实和做好相关的一切防治措施和工作,这也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一个关键之处。采掘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在此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计算矿山边坡的参数值以及先期开采方案等,由专业人员和矿山设计单位出具矿山开采设计,除此之外,还要做出实际措施来来明确矿山边坡、危岩等的实际情况,如实地踏勘、扫面和监测等,保证矿山边坡、危岩的稳定性。如危险系数较大,需要做好边坡的支档工程,危岩的清理工程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实施爆破措施

矿区在实际开采时,通常会通过爆破等相关方式来对岩体予以破坏,主要是因为爆破方式能够让开采工作变得更加的便利,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对爆破技术予以科学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区开采工作意义重大。但爆破技术难度较大,十分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因此在实施火药爆破时需做好精确计算与安放工作。在对爆破技术予以实际运用时,对光面爆破予以科学的运用存在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炸药使用量的合理控制,不会对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矿体坍塌与裂缝的产生等相关灾害方面,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2.4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边坡塌陷、失稳等灾害的出现,开采部门应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边坡参数,选取特定区域开设排水沟,有序开展边坡排水工作。其次,开采管理者还应在重要地段设置挡拦岩石碎屑的措施,避免开采工作在实际推行中产生滚石的情况。另外,开采单位还需确保现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真实意识到开采操作安全性的重大价值。另外,开采结束后,不得忽视填平工作,避免过度破坏环境。

2.5地质环境的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要以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估,这些评估的方面有重要的场地、危险性区域、设施等,如公路、河流等的一些压覆工作的确定,工业广场的选址。然后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来落实好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公共设施的保护。除此之外,还要对可能引发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状况的因素进行预测防治。如往年降水量的统计及矿山排水量的设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的监测预防等。在地质环境的保护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这些措施包括有加强巡查,设置相应的监测点,还有就是广泛发动群众,将地质灾害的危险传达至群众心中,做到群治群防。

3未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矿山地质灾害现象,很有必要成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小组,并对如何保护地质环境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往往只看到开采矿山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地质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

此外,相关人员需要对矿山开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矿山开采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开采人员遵守管理制度,利用管理制度对矿山开采人员进行行为约束,这样可以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未来的地质环境保护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分工会十分明确,对地质灾害的分析会更加细致。要加快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改革,需要相关人员重视矿山地质保护,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争取把矿山开采的危险降低,这样也可以从内部环境改善地质灾害问题。在引起矿山地质灾害的各种因素之中,人为因素占绝大多数,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明确规范,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当前我国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各矿山实际情况,先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形成一套完善的防治体系,确保能够将灾害控制措施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融合,避免矿山出现地质灾害的问题,最终保障地质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鑫,陈洪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人民长江,2017,48(21):74-79.

[2]朱清,余振国,孙贵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02):26-31.

[3]何芳,徐友宁,乔冈,陈华清,刘瑞平.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31(Z1):476-485.

[4]王卓理,耿鹏旭,王海荣.矿山地质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实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05):156-160.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论文_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