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内应用述评论文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内应用述评论文

理论观察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内应用述评

刘 爽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42)

[摘 要] 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自1956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2001年经安德森等人修订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学者运用《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三者的一致性进行了描述和设计。《修订版》在应用过程中有着其独有的特点,既呈现出两种明确的应用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应用研究;应用模式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布卢姆受到“任务分析法”和泰勒的“明确规格表”探索方法的影响,在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该分类理论由知识、领会、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有累积性层次关系的类别构成。但随着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批判反思,呼吁大家进行修订。于是,在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出版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下文简称《修订版》)。与原版分类学相比,《修订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动:一是由原来的一维模型变成了二维模型;二是不再认为六个类别之间是累积性层次关系,而是采用渐增复杂性的层次;三是重新命名了原版分类学的几个类目。[1]

因为《修订版》是在2001年发表的,所以主要收集2001年后的文献。以“布卢姆分类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然后再对相关文献中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再次进行搜索。因为了解的是《修订版》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所以单纯地介绍《修订版》的思想而没有实践或研究应用的文献未被统计在内。由于港澳台教育体系与大陆有着较大差别,所以检索的文献只包括大陆地区。通过初步阅读后确定了符合要求的文献,可以发现2001-2019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79篇,且呈逐年上升状态。

二、《修订版》的国内教育应用研究概况

《修订版》的核心思想是从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对国内《修订版》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时,可以以此为框架进行梳理总结。[2]

(一)《修订版》在教学目标上的应用情况

这里的教学目标是指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通常在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中会对这种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国内研究大多是运用《修订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解释,希望对教学目标进行改进使其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之中。

有学者用《修订版》对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如屈程选择《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分析对象,运用《修订版》进行分析和解读。屈程认为《修订版》分类思想可以使教学在目标上更为清晰,也可以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还可以对学生的评估更加准确。[3]还有学者用《修订版》对学科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如王小明使用《修订版》对上海初中数学教学参考资料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他认为《修订版》可以作为落实上海市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指导框架。[4]

(二)《修订版》在教学活动上的应用情况

1.不同应用方法的分歧

2.1.5 方法学考察 分别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分别测定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峰面积。结果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表明本试验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均较好,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4 h内基本稳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问题,首先需要把握人类的共同价值诉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6]522而这些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

有些学者用《修订版》指导教案或学案设计,如高延丰以课文《合欢树》为例,以《修订版》二维教学目标分类表为依据设计了教学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使用以《修订版》为依据设计的教案,可以让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精确。[5]姚小娟以《修订版》为理论视角,选取上海市某小学两位教师的教案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两位教师设置了相同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活动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修订版》具有作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指导性理论框架的潜在价值,但实现这一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领会。[6]

还有学者用《修订版》指导设计考试大纲,如牛积伟依据《修订版》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试大纲在认知水平的分类上过于粗糙。然后与考试说明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评估试题对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知识类型上的要求高于考试大纲的现象,提示教师在理解考试大纲并依据考试大纲组织复习课教学时应参考考试说明。[10]

(三)《修订版》在教学评价上的应用情况

《修订版》在评价上的应用主要是将《修订版》作为理论工具来对一些重要的测验(例如高考、中考)进行衡量和分析,然后对其题目分布特征,或其内容效度作评判。也有一些学者使用《修订版》来设计和开发测验的研究。

有些学者用《修订版》对高利害测验进行分析和解读,如王亚雄以2010年至2014年的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为研究内容,以布卢姆的新认知目标分类学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讨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对六类水平的试题的分值分配是否合理。[8]相似的,杨旭以全国高考英语卷的阅读理解文章的题目为例进行归类分析。[9]

有的学者用《修订版》指导课堂提问的设计。如阎晶晶选取了十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实录,以《修订版》认知维度的六个层次为分类依据,统计出每位语文教师课堂不同层次的提问的次数以及这些次数在教师课堂观察表中的数据分布情况,试图据此揭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规律。[7]

(四)《修订版》在三者一致性上的应用情况

在应用《修订版》时,一些研究者是从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两个维度一起分析所研究的对象的,而一些学者则是仅用认知过程维度来进行研究分析的。《修订版》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进行应用分析。如果仅用其中某一个维度来进行分析,那么与用原版的六个层次进行分析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名称上的变化。如洪慧娜在用《修订版》分析高中英语示范课课堂提问时,仅使用了认知过程维度,而没有使用另一维度。[15]

So L5=950×I6+475+475-200=950×I6+750,L6=Ls-A1-A2-220-200-(950×I6+750)=Ls-A1-A2-950×I6-1 170

有些学者用《修订版》衡量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二者的一致性。如袁文娟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例,深入研究了六册数学教科书的习题。结果表明习题对“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认知过程与高级思维相联系的元认知知识也有所涉及。[11]除了数学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也有相关的研究。如徐亚垚对八册沪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后习题进行了分析。[12]杨瑞芳对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的习题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13]

除了研究作业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外,也有学者研究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如梁文菁用《修订版》在诗词鉴赏课程的目标陈述、课堂教学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修订版》可以促使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目标分析,让教师意识到所计划的活动要与预期目标一致,从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14]

三、《修订版》国内教育应用的特点与问题

(一)《修订版》的国内教育应用的特点

套路化、统一化、模式化,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语文将不成语文!要正视文体的存在,要强化文体意识,因“文”制宜,循“体”而教。

首先,通过对文献时间的统计,可以看出自2006年之后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关于《修订版》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文献内容的统计发现,关于《修订版》应用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文献数量基本相似,但应用在三者统一性方面的文献要比三者都要多。说明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将《修订版》应用在研究课程一致性方面。对文献类型的统计发现,文献中大多都是学位论文,剩下的也大多是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的作品,只有很少的文献是来自一线教育者。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一些高校尝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旨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科兹洛夫劫走的这批珍贵文献,是解读西夏文字最关键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西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物证。西夏文字“字画繁冗,屈曲类符篆”,长期以来无人识读,被称为“天书”。挖掘出的书籍中有著名的西夏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后来人们据此解读了西夏文。

(二)《修订版》的国内教育应用中的问题

一些研究者会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过程相混淆,而《修订版》明确提出了二者的差异。与在教学目标上的应用不同,《修订版》在教学活动上的应用更多是作为指导框架来设计、开发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

1.2.1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抽取羊水约10ml,并进行接种、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及核型分析。

除了应用《修订版》分别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衡量,还有许多学者来衡量这三者或者其中两者的一致性。许多研究者将《修订版》应用在不同学科课程三者一致性的情况。

另一个分歧是在进行归类时,受归类者个人主观理解能力的极大影响。大部分学者没有对此进行刻意的规避,还是依据主观理解进行分类,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学者为了尽量减少主观理解的影响,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韦毅力找到两名评判者,根据其所提供的分析示例,对研究者事先抽取的教学目标样例进行分析。收集两名评判者分析教学目标的数据,并对两名评判者的数据进行 K 值计算,从而得出评分者间信度数值。[16]

其次,对于《修订版》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应用模式是通过文本分析等方式进行描述分析。这种应用模式占大多数,学者通常会将《修订版》的二维表作为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的文本通常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案、测试题、作业等,或者是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录音录像等转化成文本形式。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将《修订版》作为理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和测验题,这种模式比较少。目前,关于这种模式的应用是,利用《修订版》来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以及编写教师自编测验等。

2.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分歧

之前也提到,分析的文献中大多都是学位论文,剩下的也大多是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的作品,只有很少的文献是来自一线教育者。《修订版》的初衷是希望能使教师对其教学更有明确认识,为教师提供更便于实践的理论工具。而从现在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学习和应用,而不是一线教师。这也说明了国内对《修订版》的应用与设计者的初衷不符,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

专业研究人员要么对教材或课标进行文本分析,要么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并没有真正将《修订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提出的建议与改进措施的可行性既没有得到一线教师的评价,也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反观一线教师的文章,虽然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了《修订版》的思想,但是没能提出具有普遍性的教案设计的建议。

四、《修订版》国内教育应用的启示

通过对《修订版》国内教育实践应用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从《修订版》问世以来,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下,中国在对其推广应用道路上做出的努力。不过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从中得到启示,以便能够使其更好地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首先,应用前要对《修订版》思想有准确的理解。许多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对《修订版》有透彻的理解,才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只有对《修订版》思想有了充分准确的理解,在应用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其次,应用时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修订版》只提供了比较粗略的描述,这些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某个特定的学科或内容上。所以,在进行具体研究分类时,要对《修订版》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化,提供更加具体的分类准则。当然,在进行细化时也要考虑到如何减少分类主观性的影响,可以采取多人讨论协商等措施,使分类框架更加客观有效。

最后,要加强教师对《修订版》的应用。《修订版》本意是使教师对其教学更有明确认识,为教师提供更便于实践的理论工具,这里的教师尤其指中小学教师。而现在主要的应用者却是大学学者,虽然有些是应用到自身的大学教学实践中,但是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却没有考察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对《修订版》进行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L.W. et a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Abridged Edition)[M].New York:Longman,2001.

[2] 王小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外应用研究[J].全球教育望,2017(8).

[3] 屈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王小明.上海市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特征研究——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视角[J].基础教育,2016(4).

[5] 高延丰.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以《合欢树》为例[J].新课程(下),2015(5).

[6] 姚小娟.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同课异构——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9).

[7] 闫晶晶.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 王亚雄.2010-2014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认知能力测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9] 杨旭.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分析研究——以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Ⅲ卷为例[J].英语教师,2018(9).

[10] 牛积伟.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化学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以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例[C].甘肃省化学会中学化学经验交流会,2013.

[11] 袁文娟.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 徐亚垚.沪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13] 杨瑞芳.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的高中化学教材习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14] 梁文菁.明教·明学·明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初中诗词鉴赏课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15] 韦毅力.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16] 洪慧娜.高中英语示范课课堂提问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5-0050-03

[作者简介] 刘爽,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9-07-12

标签:;  ;  ;  ;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内应用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