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挤压式混凝土施工技术条件,在工程建设中有较早的应用条件,但在房屋建筑边墙施工中的应用尚不广泛,必须在讨论技术内容的同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求达到技术发展的目的。由此,本文从挤压式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原理入手,对其在房屋建筑中的边墙施工技术内容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与建议,助力技术内容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边墙;挤压式施工
引言:城市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建筑也作为支撑。必须在建筑工艺与技术方法上实现突破与升级,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效率优势与质量水平,从而迎合市场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房屋建筑的边墙质量条件,需引用挤压式混凝土边墙建筑的策略与方法,对施工内容进行有效的升级,将其技术内容与应用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为城市房屋建设升级创造基础技术条件。
一、技术原理与应用优势
挤压式混凝土施工是在专业化的挤压机械作用下完成施工内容的。在技术原理上,通过挤压机的传动挤压装置,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材料连续的输送到设置好的混凝土槽中,通过密实度的不断增加,在设备的反向作用力推动下,完成整体施工内容。施工中,可以通过调整设备的挤压速率,控制工程的进度条件与执行质量。在技术条件上,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中,会在设备的作用下,有干硬性混凝土在垫层料附近形成断面小墙[1]。为了保证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的一致性,并适当控制垫层填筑的匀一度,需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适当的速凝剂。并在内部填筑的震动过程中,提升结构的密实度水平,从而在工序重复展开的过程中,完成整体施工内容。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条件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技术特点。首先,在工序与设备条件上,有明显的简便化特点。在工艺条件上,省去了超填垫料层、修整、碾压等技术内容,并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将整个工程项目变得更加便捷化。而在这种机械化施工过程中,也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通过技术内容的调整升级,实现了整体工程中质量的提升。其次,在挤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连续性的施工,在每小时40-70m的施工进度下,在完成边墙施工后的3h就可进行垫层料的铺筑与碾压工作,从而在工序衔接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条件[2]。而在这种连续化的施工中,由于挤压的工作方式,使其在边墙的表面上,形成更加规整的施工效果,可以对垫层料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另外,在整体经济性状上新型的挤压建筑边墙混凝土施工也表现出全面的优势条件。在工程中成本消耗中,虽然挤压机的设备条件占据了大多数的成本消耗,然而在整体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水平上,由于机械化的生产内容,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消耗与材料浪费内容,并在工程进度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条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效率水平,使价值转化与价值表现,呈现出了更加明显的优势,从而体现出技术内容的优势性特点。
二、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内容
(一)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是保证工程施工有序展开的基础条件,也是挤压式混凝土建筑边墙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内容。在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建设条件,对边墙的断面条件进行控制,通过沉降形式的管理,降低地形条件与施工环境对于结构合理性与功能价值的影响,从而更好额发挥出整体建筑结构的优势。同时,在设计中,必须对边墙结构的混凝土模板进行管理,通过对外形条件的有效设计,提升技术的适用性条件。参阅大量的设计案例,结合自身工程的建筑特性,完成模板结构的设计。另外,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作为重要的施工基础,需对其配比条件与质量参数作出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优势与统一性内容,并在强度条件上,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载荷水平与冲击力度。开展挤压混凝土边墙施工前,需先对建筑基面进行找平处理,通过摊铺垫层料时对于高差与平整度的控制,在人工找平的方法下,保证施工执行的质量条件,使碾压后的高差条件控制在3cm的范围内。如果在前期找平处理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这一技术内容,必须进行重新处理,直到控制指标达到技术要求后,再进行后续的放线定位管理。放线定位的工作中,需将上游设计变现作为技术,在综合分析挤压边墙底部宽度条件的同时,完成结构内测控制线的定位。而在对垫层料轮迹线的控制中,需通过过挤压机的具体设备适用条件与处理宽度进行管理,从而完成施工轨迹的标注[3]。完成定位放线工作后,需通过挂绳、白灰等明显表示,对定位线进行指示,将控制点位的密度条件维持在5m的区间内,并通过钢钉进行定位,从而帮助挤压机操作人员找到设备行走控制基准,保证施工内容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边墙控制成型
挤压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对于设备的控线条件进行管理,通过相应参数的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条件与工序的合理性。挤压机与相关的输送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条件进行管理,在确定设备不会出现停机与熄火问题后,再进行连续性的施工。通常情况下,需将设备行进条件控制在60m/h,然后在搅拌运输车的卸料配合下,将生成的粗骨料条件剔除,完成均匀搅拌后再将其投入受料仓中。注意,在设备星际过程中,需保证挤压机与送料车的同步行驶,并在进行卸料处理时,由人工进行辅助。另外,还需在挤压机的行驶中,控制施工的精度条件,将与控制线之间的误差条件控制在2cm以内,并尽可能的提高挤压强的破面平整度水平。
(三)混凝土挤压施工
进行设备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控制点,应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此提高工程的质量条件,保证建设施工质量的完整性。例如,在对层间结合点、岸坡等关键技术带点进行管理时,可以采用人工立模浇筑的方法进行控制,使用材质与性状相同的混凝土材料进行补全,并在人工运输与平仓的过程中,使用钢钎等材料进行捣实处理。完成单层的挤压墙施工后,需对工程中的空缺点位与不规则结构进行平整,通过对接茬与棱突线的控制,完成修复的工序内容。在挤压混凝土边墙施工的过程中,需将成型后的密实混凝土作为基础的支撑点,完成设备的移动,所以在方向控制上,必须有专业化的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问题[4]。例如,在独立边墙的接坡间隔中,经常会出现“台阶”状的施工问题,并容易在垮塌与位置误差上对工程的外形条件产生影响,并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所以更需在施工处理上,将人工处理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以控制施工的质量内容,提高技术的应用内容。另外,在进行垫层料的填筑与碾压的工序中,需充分发挥出速凝剂与硬干型混凝土的功能优势,通过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满足2-3小时的施工周期。垫层料的铺筑过程中,需将每层的施工厚度条件控制在40cm左右,并在充分振捣的辅助功能下,提升整体结构质量的强度条件。在振捣方法上,首先进行4次的静碾振捣,然后在完成8次动碾处理,在递进式的处理方法下,尽可能的降低过激振力条件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影响,并为预防可能出现的结构损坏创造安全条件。
(四)质量控制内容
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必须在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明确的说明,形成完整的管理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与效率水平。在施工实务工作中,挤压强成型误差是十分常见的施工问题,必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遵照严格的执行标砖,将5cm的水平位移量作为标准,在超出这一范围时,必须进行及时的更重而。而在轴线高差控制上,需将误差条件缩减在3cm以内,并在处理中应用型号为m5的砂浆进行填充,从而更好的完成与设计线的重合处理。
垫料层与挤压墙的一致性条件,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基础面的垫料层与形成测模型的挤压墙,必须在协同优化下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模型,从而能有效的提高整体施工的平整度与规则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挤压机倾斜的问题,则说明基础的垫层料的处理存在问题,必须进行停工修正,才能继续恢复施工。而挤压机设备作为这一施工技术方法的核心内容,必须在保证设备规范化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运行状态,从而使设备操作人员能个更好的发挥出技术与经验优势,保证施工进程中的连续性与质量内容的优质化。
总结:较低的施工成本消耗,与高强度的工程质量条件,使得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条件。必须在对其技术原理应用优势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移植,使其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也能发挥出技术优势。并通过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房屋建设的质量水平,使技术条件成为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树强.房建施工中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03):54-55+43.
[2]刘昕,耿微.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在面板堆石坝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8):232-233.
[3]刘燕.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的施工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2):154+156.
[4]孙岩.论房屋建筑施工中挤压式砼边墙施工技术的发展[J].民营科技,2017(11):186.
论文作者:曹瑞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条件论文; 混凝土论文; 内容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