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朝霞1 周少怀2 金 捷2
1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2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症是指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疾病,随着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节段,LSS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多项研究表明,手术对腰椎管狭窄部位进行减压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虽然,传统的开放式后路减压已被大家熟知及认可,然而,这种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LSS常伴有显著的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且破坏了脊柱原有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腰椎不稳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得到运用,良好的规避了传统开放手术的缺陷,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现对近年来应用微创治疗LSS的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微创减压;微创融合
1 微创神经减压技术
1.1显微镜下减压技术
Young等在1988年研制出通过显微镜对腰椎管狭窄部位进行减压。其方法为单侧入路行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将显微镜移至椎板间隙上方,先进行同侧半椎板减压,咬除黄韧带直至神经根游离,再倾斜显微镜至对侧进行减压。目前显微镜下减压技术已被大家熟知。Popov V等认为联合应用管状牵开器系统和显微镜对腰椎管狭窄部位进行减压效果好,虽然这种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相同,但是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2椎间盘镜下减压技术
1997年Foley和Smith研制出经腰椎后正中入路的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 omy,MED)系统。2002年Khoo and Fessler首次对MED系统的临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总结,将50例LSS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MED系统减压术和传统的开放减压术,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内窥镜下减压术无论从术中出血量、对麻醉的要求及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MED系统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不断加以创新,陆晓生等对显微镜下减压和显微内窥镜下减压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其中137例行显微镜下减压,138例行内窥镜下减压,两组各有7例发生脑脊液漏,通过术前及术后12个月ODI评分法计算,显微镜组优良率为93.1%,显微内窥镜组优良率为9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lbertP.Wong,ZacharyA.Smith搜集了12篇运用MED治疗LSS的临床数据并加以分析,认为内窥镜下减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功能性,保证了脊柱的原有稳定性,降低了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病率。
1.3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PTED)采取的方法是从椎间孔下方的Kambin安全三角入路进行减压,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保留了脊柱的原有结构,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微创理念。Chiu等对2000名患有不同腰椎疾病的患者进行PTED术,并随访42个月,满意率为94%,并发症率为1%,均未进行再手术治疗。徐勇等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3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10min,卧床平均时间12h,住院平均时间5d。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8%。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进行VAS评分,结果显示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微创融合技术
传统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作为一种有效地脊柱外科融合方法,已被大家公认。其缺点在于切口大,失血多,术后形成的硬脊膜及神经根瘢痕组织使椎管再次受压,加大了再手术的风险。PLIF经过不断改良,在1982年由Harms等提出了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从单侧椎间孔入路植入融合器,无需打开椎管,避免了对硬脊膜和神经根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是TLIF仍然存在PLIF的类似问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及其他微创设备的不断更新,2003年由Foley等提出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该技术在内窥镜等设备支持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通过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进行减压及融合固定。Wang J等对MIS-TLIF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分析研究,认为MIS-TLIF治疗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开放手术相同,而最常见的并发症均为短暂的感觉障碍。
3 展望
由于脊柱的稳定性对脊柱的活动来说异常重要,最大程度的保留脊柱的原有结构是预防术后患者椎间盘退化(IVDD)的关键。微创减压和融合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人痛苦少等优点,保留了脊柱的原有结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微创的应用前提是一定要掌握其适应证,在治疗腰椎管狭窄方面,微创减压手术适用于2个节段以内的椎管狭窄,对于合并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则视为禁忌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微创减压和融合技术在理论和早期的临床疗效上具有很多优点,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样本及前瞻性研究作为支持。我们坚信,随着显微、影响等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创技术将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兆钢,吴良绍.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7):1339-1341.
[2]谢申.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改变手术疗效与HAMA量表评分的关系[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7):766-768.
[3]周勇,刘章盛,刘青华等.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7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5):2368-2370.
论文作者:卢朝霞1, 周少怀2,金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腰椎论文; 脊柱论文; 微创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技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