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之我见论文_宫凌云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之我见论文_宫凌云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十八中学 26620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可见,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愉快地学习。为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常用的导课方法,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作多余的渲染,直接揭示课题,在最短的时间内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点出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导课方法。例如,如在讲光合作用前,我说道:“生你者父母,养你者植物(学生笑),你吃的穿的、呼吸的都是植物给你的(学生哗然);没有植物,你父母也没有办法给你吃饱穿暖。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给你生产吃的、穿的和呼吸的(学生点头称是)。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的建筑物,而是新添一座新的楼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一种新的教学情境,学习者一般会根据已有的旧知识进行选择,那些能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知识往往能更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例如,在讲“血液循环”一节时,通过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提出: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导入新课,为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作铺垫。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面、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就是一种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悬念导课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可以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是这样讲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大家注意没有,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却能由低处往高处流。同学们都知道夏秋之交的早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许多的小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其根处上流而来,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为什么能由低处向高处流呢?

五、观察实验导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方法,生物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

六、诗歌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都爱听诗歌和故事,适当运用诗歌和寓意深刻、轻松幽默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如学习藻类植物时这样引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江水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水里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为什么鸣叫?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再如教师通过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眼与视觉”教学时可这样引入:从飞在生前曾留下了捐献角膜的遗愿,他死后捐献角膜使五个人眼睛恢复光明。角膜在哪儿?近视眼、青光眼和白内障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著名人物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我们都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论文作者:宫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之我见论文_宫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