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府景观营造在沿袭传统书院园林造园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设计与营建手法,以文化促内涵,对提高校园的形象和品位以及校园价值和内涵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校园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背景、规划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基于文化视角探讨现代学府景观的艺术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书院园林;学府景观;学校;文化;营造
书院最初起源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千年跌更,完成了其在发展、兴盛、延续、普及、演变、消亡进程中的角色进化。作为教学组织,其外部环境的营建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自古以来,匠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将附属于书院内部建筑的绿地、庭院绿地及其墙外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书院园林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1]现代学府景观的营造沿袭着传统书院园林的造园精神,对教育环境、文化景观、精神景观等方面的塑造颇有讲究。
1 校园文化景观构建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在内的校园文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其文化景观的设计和营造是现代校园景观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早在1925年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文中就引用了文化景观的概念,主张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来研究地理学,进而得到景观设计师的关注。[4]文化景观被应用在风景园林的各个领域,而作为以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绿化环境的营建是文化景观学派重点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2 文化视角下的学府景观营造
学府景观的营造,首先应考虑其文化内涵和教育本质,依托学校,全面考虑学校性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尊重学校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沉淀,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文脉特色、人性化特色、生态特色、校本特色6个方面构建特色化校园景观[2,3]。
现代学府构建秉承了传统书院园林“礼乐相承、情理并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为空间布局原则。成功的学府景观既要考虑其环境艺术美学,还要考虑校园园区绿化的生态功能性,从大的格局上进行合理规划并协调好内部功能分区,以文化传承作为景观构建的出发点,利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设计手法,展示校园文化,突显文化性、主题性和个性化、人本化,为师生打造一个可沟通、交流、教育、实践的优美的校园环境。
3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文化景观营造技术探析
3.1项目背景概述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创建于1980年安徽省池州,后迁至省会合肥,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国际贸易和相关商务活动所需的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本项目是该校的新校区,施工区域包含道路、广场铺装、喷泉水景、防腐木桥、园林绿化、给排水以及亮化安装等工程。
3.2工程规划设计理念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景观工程的设计思源来自于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诗词的上半阕“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写的是朱熹草堂后院一派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本设计着意将朱文公笔下的山野风情复制到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的校园景观中。青莲、闲亭、半亩塘,古朴、苍松、芦苇荡。一副自然田园风光的山水画在校园里如诗般展开,在给校园带来别样风情的同时,也赋予了校园景观以浓重的文学色彩。
更妙的是,本设计在直抒胸臆的展现诗词上半阕的同时,并用隐晦求思的方式引出诗词的下半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留给莘莘学子们以思考的空间:如何才能让自己心灵澄明、才思不绝?只有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的从书中汲取新知,才能另自己思想活泼,情操高雅啊!如此虚实相生的景观设计,更增强了校园景观的诗书氛围和文化底蕴。
学府景观文化内涵表达
3.3景观主题表达
本校园区的两个主题“半亩塘”(图1)和“秋浦园”(图2)是整个园区的亮点所在。
(1)半亩塘
(2)秋浦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的半阙词成为这个校园里最具诗情画意的景点。“半亩方塘”虽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明净,反映着湖边的野趣和校园的朝气,湖水的倒影中闪耀浮动,情态毕见。塘上古典雅韵的防腐木亭和周围错落起伏的景观微地形,不仅拥有江南园林亭廊阁榭的湖光秀色,更增添了北方古朴典雅、生态大绿的自然之美。简约流畅的林冠线,开敞明朗的阳光草坪,疏密有致的植物小景,古韵飘香的湖景廊亭,配以学术严谨的教学楼,演绎出一副雅致恬静的书香气息。让师生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置身其中,也能感受到环境带给人们的澄净心情。
“半亩塘”北面是校园内最具山林景趣的“秋浦园”,园内池杉林立、玉兰花开,樱桂飘香、芦苇浮荡,将曾经的秋浦园景演绎的惟妙惟肖。“秋浦园”的命名来自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秋浦歌》。李白一生曾三次漫游秋浦,《秋浦歌》是其留下最具盛名的诗词,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貌和民俗风情。“秋浦”即为现在的安徽省贵池县,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于1980年在池州市贵池县建校,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却不曾改变全校师生不屈奋斗的精神和对沧桑母校的怀念。“秋浦园”的设计即是将这种深深的怀念寄情于景的表达。
“秋浦园”与“半亩塘”彼此呼应,情景交融,把校园的文化历史与诗情画意互相融合,不仅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浸染整个校园,更表达了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远的诗文情怀。
3.3 植物配置内涵
本工程绿地面积庞大,全园绿化种植力求品种丰富,配置合理,四季花果,景色多彩。春有玉兰杜鹃、夏有石榴木槿、秋有桂花丹枫、冬有梅花飘香。不仅充分体现了园林式栽植和生态型配植,更赋予了当代校园以人文景观,综合考虑了环境结构、历史文化和校园精神风貌,在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和课余生活的基础上展现了园林艺术的景观性和功能性。
校园内的行道树摒弃了常规的行道树树种,采用红榉作为环道景观树种。(图3)榉树树姿端庄,高大雄伟,因其“榉”和“举”谐音,我国古代科考有举人、举子之名,在校园内用此树作为行道树,寓意学子们沿着“高举”大道,步步高升。除此之外,榉树的降噪防尘效果极佳,以此作为校园行道树,可以起到隔绝噪音,分割校园动静区域的作用,营造出安静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夏末秋初,叶色逐渐由绿色转为红色,为萧瑟的秋天增添了火红的一笔,更向在校学生们展示着收获的喜悦,处处展现着人文关怀。
(3)一路红榉
在主景点“半亩塘”的四周,散布着错落起伏的景观微地形,他们将原本空旷单调的土坡分割成形态各异的景观绿地。主景点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采用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多层次多维度种植,在品种选择上,有针对的进行种植设计,花草树木合理混植,大统一、小变化,整齐而不失自然。同时,又渲染了不同景点的不同意境,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浓郁的群落与疏朗的空间共同演绎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园林景观。塘边植物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灌木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使“半亩塘”的水景更加丰富,真正打造出一个可观、可憩、可嬉、可静的校内“桃花源”。
3.4 景观设置动态化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内有两处喷泉景观,分别为“筑梦广场”的中心旱喷和“半亩塘”水系音乐喷泉。“筑梦广场”是校园入口广场,气势庄严宏伟,前景为泰山景石,两侧为列植景观柱,整体格局规整、静止、严谨。筑梦广场的中心旱喷恰恰打破了这一静止的严肃画面,用跳动的水花为广场带来了活泼的因子,增加了广场景观的趣味性。而图形依然规整的旱喷图案,与大广场的建筑风格保持统一,在增加活力的同时,又不显轻浮,恰到好处。“半亩塘”水系音乐喷泉更是校园内林园景观区的活力所在,跳动的水花给清澈宁静的“半亩塘”增添了动感美,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嗅觉三维感官的全面冲击。
4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基于文化视角下的学府景观在当地地理条件和人文的基础上已逐渐形成,且具有可持续性和可传承性。
参考文献
[1]于小鸥.书院园林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6月.
[2]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61.
[3]李源远,李保莲.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5):15434-15436.
[4]关晓瑞.基于文脉传承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6月.
论文作者:胡优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景观论文; 文化论文; 校园论文; 安徽论文; 学府论文; 书院论文; 职业学院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