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家核心价值观探析_和平与发展论文

菲律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菲律宾是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第二大热带群岛国,有7000多个岛屿,约299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人口约6480万。菲律宾国家文化和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是和平、宽容与和谐。这些价值观贯穿了菲律宾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多元化核心价值观产生的背景

1.文化融合

菲律宾有着强烈的和平、非暴力的民族道义的传统,原因之一在于它文化的多样性。由于菲律宾的种族起源因素、三百多年的西班牙殖民历史和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殖民史以及历史上几个阶段的移民潮及通婚,菲律宾呈现出多种文化的同化与融合。

多样化与差异性的社会现实导致了文化、价值观与技能数量的增加,并且促使人们学会对待差异,与别人和平、和谐相处。菲律宾人知道不能忽视或轻视每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因此他们将各种各样看似完全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对多种文化的适应,如更多地使用委婉和得体的语言去解决争端,使菲律宾人善于保持顺畅的人际关系。在此过程中,和平与非暴力、接受差异、和谐相处等价值观念逐渐成为菲律宾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根本。

2.基督教的深远影响

基督教对菲律宾人的整体生活方式、价值观、理想、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学、音乐等,都产生了普遍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信奉基督信念和教义,如爱上帝、爱他人,信奉公正、和平、仁慈、饶恕、和解等福音价值。天主教对宽容价值的发展贡献巨大,并通过泛基督教主义、文化适应性教义以及福音传教文化,强化人的价值观念。菲律宾牧师和平民的教堂生活促进了传统菲律宾价值观的成熟以及信仰与文化的整合。

3.新菲律宾意识

随着菲律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的现代国家,菲律宾突出了民族自信的原则与价值观,如:确保每个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共同与他人承担生活责任、分享成果;促进社会团体或社区的统一;将共同利益置于个人、团体和阶级利益之上;发展自我,使自己能够服务他人,并督促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参与人类整体发展的健全的人。

现代化、全球化和民族精神的碰撞引发了新的菲律宾意识,使菲律宾人有了强烈的民族身份感、民族主义感。菲律宾正处于转型之中,社会变革要求人们具有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完整的人格以及适应经济发展的各种技能。

4.和平与非暴力原则

菲律宾为和平做了很多工作,如菲律宾政府通过持续广泛的和平进程为结束政府与棉兰老岛穆斯林叛乱者一百多年的冲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上世纪穆斯林持续反抗殖民统治,并在20世纪70年代的冲突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1993年,当时的总统Fidel Ramos意识到没有和平就不可能有棉兰老岛的经济发展。为此,创建了和平进程总统顾问办公室(OPAPP)。宗教之间的和谈对话论坛使穆斯林和基督教为棉兰老岛的和平与正义做出贡献,这也很好地证明了不同信仰之间可以做到宗教的宽容与和谐相处,也表明了只有通过非暴力的途径才能取得和平。

1986年2月25至28日菲律宾经历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和平与非暴力的“人民权力革命”,这是菲律宾人为结束马科斯独裁专政、恢复民主所做出的努力。人民权力革命表达了菲律宾人民对和平、非暴力、尊重生活和人的尊严、热爱祖国、信仰上帝的神圣意愿,以及渴望正义、自由和民主的美好夙愿。人们没有用一颗子弹,而是用和平和非暴力的手段捍卫了民主,推翻了独裁统治。“人民权力革命”给了菲律宾人一个重要启示,即非暴力行为可以有效替代暴力反抗。阿基诺新政府教育文化体育署(DECS)因而意识到,只有加强个体在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上的理想和信念,实现人心灵的内在转变,社会变革才可能成功,因此在1988年实施了一项大型价值教育计划——国家价值教育计划(NVEP)。

(二)菲律宾价值观教育体系

阿基诺执政期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把国家价值观教育计划作为独立科目引入中等教育课程并渗透到小学不同科目中去。菲律宾教育文化体育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培训研讨会,编写以价值观教育为框架的教学及学习材料,强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过程和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其目标是使菲律宾国民形成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把菲律宾建成一个公正仁慈、独立民主的国家。

1997年由菲律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赞助的专家组帮助修订了价值观教育计划框架。委员会确定了七组核心价值观:健康、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平与正义;全球精神;真理与宽容;爱与善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人类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落实国家价值观教育计划中规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都设有独立的系统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同时也强调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上,注重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要求各学科共同担负起价值观教育的责任。此外,学校还配合社会实践,开展健康、环保、反吸毒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理解、合作、平等、关怀、文化适应性等现代意识,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三)对菲律宾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

菲律宾前教育部长劳德丝·昆萨炳博士对菲律宾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哲学、宗教、法律、语言、文学、艺术和科技、自然和社会环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们独特的性格等因素是行为规范的基础。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对于这个国家的团结、统一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保证了民族国家的存在与延续。然而,价值体系是动态的,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变换,为此也会导致价值体系的变动。

她指出,当代菲律宾价值取向保留了人格主义、排他主义和超自然主义等内容。人格主义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互惠关系,包括对他人要忠诚,要履行家庭及血缘义务。排他主义是指关注属于自己核心关系圈中的人而不是整个集体;超自然主义是指保持对自然界或至高人物存在超自然力量的坚定信心。虽然在当代社会,自信、自主、系统规划和科学实验等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和方法不断普及,一些传统价值观,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冲突、忠于集体、服从权威、依靠超自然力量或命运等价值观念依然受到菲律宾人的推崇。

菲律宾人注重利用顺畅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合作。社会容忍度受到愉悦和顺畅的人际关系等次价值的支撑。这涉及到与人相处、避免争执与冲突的艺术以及容忍反对意见、在困难面前保持快乐、具有敏感性和同情心的能力。菲律宾人喜欢取悦人而不愿意伤害他人,这说明了为什么他们用委婉语、间接语言、间接回答等方式表达反对意见,而用公开的方式表达赞同,尤其是在权威人士面前。愉悦比精确更受重视,策略比事实更重要。在交易困难、需要仲裁或需要双方协调时,可以使用中间人。这有助于避免公开冲突,确保协商的成功。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们希望得到社会承认的愿望通常伴随着可能遭到拒绝的恐惧,这是对个人尊严的强烈冲击和对公开轻蔑、污辱或批评的高度敏感。当一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威胁或质疑时,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羞辱和尴尬等不舒适情感,因此,礼貌、顺从、谦恭和机智地待人是维持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真正深层次的和谐,不但可以愉悦自己,而且可以促进以共同事业为目标的团体合作。

在菲律宾人的意识中,还有一个自力更生的原则。它是指每一个菲律宾人所具有的成为真正自我、凭自身实力实现自我的雄心壮志。

关于和平教育,她认为,教育是任何政策变革的关键。和平、非暴力、宽容和国际理解教育应在家庭、学校、教堂、政府以及社会其他部门占有一席之地。和平教育需要研究和平的整体概念,了解和平与暴力的成因,学习和平教育的原则,重视并促进人权。“只有和平并通过和平手段才能确保尊重人的尊严和不能剥夺的权利。”和平不仅仅是没有直接的身体暴力,而且还要具备幸福和正义的内涵,具有维护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意义。和平教育源于个体层次的内在和平。自身的和平源于其内部的爱与仁慈、真理与正直以及对生命、对自我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是指尊重他人、尊重人权、维护正义、倡导非暴力并能够同情他人、关爱他人。全球和平是指全球团结合作,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相互依存并相互理解。

在菲律宾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菲律宾人正向着机智诚实、体贴善良、坚定有恒心的世界公民的方向发展。

标签:;  ;  

菲律宾国家核心价值观探析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