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钒钛事业部,河北承德067102
摘 要: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供电模式。朝着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系统及其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不仅解决了传统供电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与持续性,还明显推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
一、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及含义
1.1馈线的自动化
馈线的自动化主要指从变电站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负荷之间的配电线路。馈线的自动化主要包含中压线路的自动化、低压线路的自动化及高压线路的自动化三个级别,这种分级制的自动化有着其自身的技术特色,比如在结构、功能以及一次、二次设备几个方面上,中压与高压的区别就很大。大体来讲,馈线的自动化是电网系统配电自动化环节的重要构成,对整体电网系统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2变电站的自动化
变电站的自动化与馈线的自动化一样,都是电网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环节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的综合性自动化是城乡电网建设、发展及改造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关系着改造与建设工作的成果。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环节,担负着电能有机转化及重新分配的重任,而这些环节,也与电网系统整体运作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效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现今大容量发电机组大量投入使用、大电网及高压远距离输电逐渐普及的背景下,电网的运行就更加要注重供电的稳定与安全,否则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所以,变电站的自动化,可以说是时代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二、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功能
配电网线路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有两点,分别是实施监控与加强工作效率,以下对其进行分别说明:
2.1实时监控可以对配电网起到优化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配电网的良好运行,如果配电网出现故障,自动化系统可以尽快地对故障进行检查处理,如果无法处理,可以及时定位上报,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所产生的危险与损害。此外,也会对故障发生区域进行及时的隔离,保障不会对周边造成影响,缩小故障出现的范围。
2.2对电网中的电压水平以及无功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通过自动化设备来降低对人员的需求,降低成本。此外,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加入了自动抄表计算电费的功能,保障了进行抄表数据的准确率,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保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
3.1主站层
主站层是配电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对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主站层可以对数据故障进行有效处理,并将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再由远程监控技术发送到总机。其可以有效地对故障的信息进行共享,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可以通过集成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系统,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操作。主要的特点是:可以自行地对网络用户工作站进行选择;对服务器进行选择;根据计算机的硬件特点对交换器进行选择;通过路由器来实现传输的功能。此外,选择相应的网络硬件来对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主站层主要有两台数据服务系统、前置机、SCADA工作站、一个调度站、GIS网关、报表站组成。并通过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系统的集成处理,来加强对配电线路进行控制与管理。
3.2子站层
子站层属于是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可以对低压进行控制,对数据起到收集的作用。同时还可对故障进行隔离,之后进行供电的作用。由于信息都是由子站层向着调度中心进行传递,所以子站层在配电线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配电线路自动化的结构
4.1自动化开关
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开关较为常用的包括:自动配电开关、柱上SF6开关、真空开关和重合器,选择开关时应由配电线路的自身特点和配电网的相关设备决定。其中,真空开关由于能在发生故障时拦截短路电流,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故障带来的影响和停电发生的几率,同时运行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
4.2主站的DMS系统
DMS系统所包含的软件主要有:故障自动隔离的软件、SCADA软件等等,这一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对配电网的操作。以下对其进行分别的说明:
4.2.1故障自动隔离软件,顾名思义,是可以在发生故障之后,对发生故障的地点进行准确的检测,及时找到故障的发生点,然后对故障发生的区域进行隔离,降低故障发生所影响的范围。
4.3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运行方式
在配电线路进行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自动化开关中的FTU结构可以对配电线路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持久的记录,这也就保障了数据的稳定性。一旦线路或者开关出现故障或者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FTU系统就可以及时地将信息发送到主站内的DMS系统,然后由DMS系统对配电线路进行检测,对问题进行处理,之后将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为日后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五、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5.1配电网自动化功能框架
按照国际供电会议(CIGRED)的规定,配电自动化功能主要包括电网运行、运行计划及其优化、维修管理、用户联系和控制4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辅助功能的配合,它们一起奠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功能框架。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并不包括数据管理,但是,所有的功能都包含在数据管理内,众多复杂功能的实现也必须依靠数据管理来完成。
5.2配电网优化运行
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电力企业亦是如此,但在今后,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这就显得目光短浅,把工作中心逐步转移到效率管理、降低成本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上。要达到配电网络的真正优化,就要在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线损、设备运行和维护等几个方面下工夫。
5.3集成化、智能化、综合化之路
早期配电自动化的各个功能之间协调性不高,设计上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如在扩大应用规模时,往往不能集合所有功能的有效发挥。以上问题的客观存在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采用更加全面、可靠的解决方案,走集成化、智能化、综合化之路,使其各个应用之间可共享资源,提高配电系统的功能效率,最终实现机电一体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数字式继电保护、馈线自动化、DMS系统为基础,同时辅以其他技术和管理措施。
结语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必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领域,而且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将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开放、平稳、可靠、高性能的配电网目标将在各地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占荣,张永伟.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2]黄涛.配电机构与线路自动化运行方式解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3]李建峰.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运行方式分析[J].硅谷,2014.
论文作者:付景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功能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