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张胜考

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张胜考

(河北省宁晋县纪昌庄学区 河北 宁晋县 055551)〖KH*2〗〖FL(〗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实际出发,培养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素养,做到教文育人。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思考摸索,体会到当前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抓住积累做文章,教师注重积累,学生学会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语言技能技巧的训练、重分析、重讲解、轻阅读、轻积累。学生在大量的机械的分析讲解和应试训练中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压抑,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一些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接受那么多年的语文教育。却说不出几句流畅的话,写不出文理通顺的文章,显示出语言的极其贫乏。作为语文教师,当然要深思其中原因。中国有句老话;“厚积而薄发”。“积”得很少,又“发”什么呢?没有积累,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语言表达上的贫乏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总认为,语言是极具生命力的?一个民族的睿智绝对积淀在民族的语言中,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更是装载着丰富的情和意的。一篇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无不激荡着感人肺腑的情感;一篇篇精辟深邃、含义隽永的佳作无不闪耀着震撼心灵的智慧火花。教学语文,如果只作机械的讲释,不注重积累和积累后的感悟,那么再美的语言都只能变成僵死的符号,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根本不能进入文章的内在天地,语文的启智激情,教化陶冶的功能便无从谈起。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便一并缺失了。这样教出来的学 生陈了语言贫乏,必然伴有思想贫乏,情感苍白。

其实,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让学生学会积累,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终身受益。

那么,伍教学实践中如何注重积累,让学牛学会积累,丰富积累呢?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

1.以教材为本,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语言训练,学习语言

教材是学习语言的范本。学习语言,从认读到理解、积累、运用。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奏效,其中语言的积累、运用尤其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语言的吸收积累主要通过读和背的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读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教学时,我强化语言训练,淡化内容分析,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课堂上,真正以读为主,学生粗读感知,精读深思,熟读领悟,反复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学习语文渐入佳境。学生通过自由选读,对比朗读,体会着读,扮演角色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欣赏等诸多形式,读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那些精彩段落,美词佳句便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自然吸收积累起来了。同时,长城的雄伟壮丽,桂林山水的奇特秀丽,大兴安岭的亲切柔美,草原的宽广美丽……随着语言在学生脑海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诸如《伟大的友谊》《十六年前的回忆》《草船借箭》《将相和》《为人民服务》这些课文时,那些人性的美,哲理的美,也连同语言文字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闪着理性的光华。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抓积累,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发展语言,学好语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扩大积累

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来积累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扩大积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经验之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定的阅读量和广泛的阅读面,语文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诸多研究表明: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是儿童阅读兴趣自发产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前提,对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由地接触一些有趣的益智的书,一些充满奇特想象的童话故事,一些优美的儿童诗,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自然地养成读书兴趣。我还经常以身示范.把自己读的好书捧到班上,浅显地给学生讲讲书的内容。我的收益,告诉他们我是怎样读、怎么感悟的,我侃侃而谈,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对好书的渴望,激发了他们读书的热情。抓住这一时机,我带他们到图书室,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借阅,布置读后须在各自的“采蜜园”(即摘录本及心得录)中录下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每三个星期召开一次读书会,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然后更换一批新书,交流会最初由我主持,后来由读书好的学生主持、最后自荐主持。这样通过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一直高涨,读书的兴趣有增无减。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序和高效。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我抽出时间,多读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以便经常把优秀的书刊文章推荐给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扩大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语文素质。还积累了包罗万象的学问,步入了“积学”的捷径。

3.走进生活,引源头活水,丰富积累

因为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所以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语言,是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当代诗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诗中,热情讴歌“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让孩子们“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心发现心”,我很受启发。课余闲暇,我就带学生走出校门,漫步田野,穿过村庄,找春天,拾秋天,访小河,问大闸,扫墓,野炊,赶集,采购……让他们与形形色色的人对话,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在广阔的生活中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我想,把生活当成教材,当成活生生的教科书,这就是素质教育。

4.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活化积累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语言,都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说写训练,运用语言,内化别人的语用经验。上面提到的读书心得交流会就是这一训练。另外,诸如课文的续写,缩写,给课文插图配解说词,写读后感,都是这种训练,都能达到运用语言,活化积累的目的。学生在平凡生活中的领悟感受,我都通过适当的形式,让他们说说写写。“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不断创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晨会课上,班会上,我经常抛出身边的热点问题,利用电视谈话节目的形式,诸如“话说热点”“焦点访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话题的讨论。 有时说说“身边的微变”“看不惯的人和事”最想说的心里话“……关于”“负”教育,关于“创新意识”们都组织过大讨论。在这些讨论中发现,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和嘴巴。他们都敢说能说,也不乏真知卓见。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挥洒自如,足以表明语文教学重视积累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尽早尽力抓住积累做文章,正是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也一定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6-07-20

论文作者:张胜考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张胜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