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管理贸易的兴起、影响及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国际管理贸易的兴起、影响及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国际管理贸易的兴起、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贸易(manaqed Tzade)一词出现在70年代中期,80 年代以后盛行。它已引起国际经贸界的广泛注意与研究。管理贸易的发展对世界、中国经贸的环境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应引起中国经贸界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

管理贸易的内涵与兴起的原因

迄今为止,国外与国内学术界对管理贸易概念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

国外学术界对管理贸易的内涵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管理贸易是管理本国与世界经济而对贸易与投资的直接干预。美国经济学家瓦尔德曼(R.J.Waldman)在其1986年出版, 也是国际上第一本管理贸易的专著《管理贸易》中,认为管理贸易“系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本国经济和国家间的经济,而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里的直接介入,从而使政府对贸易、投资以及企业决策日益加强控制。”(英文版, 第41 —42页)。第二,管理贸易是受非关税壁垒控制的贸易。美国经济学家,斯贝茹博士认为,“‘有管理的贸易’是指受到出口商、进口商或两者共同非关税措施控制的贸易,这不完全地决定于市场的力量。”(《国际经济关系》中译本,第127页)。第三、 管理贸易是指受政府政策控制的贸易。经济学家蒂森(Tyzon)在其文章, “管理的贸易:次好成为最好”中认为,管理贸易是“受政府政策控制,指导和约束的贸易。”(载英文论文集:《90年代美国贸易战略的选择》)。第四、管理贸易是指非竞争条件下的贸易行为。经济学家柯罗斯(L.R.Krause)认为,管理贸易“不是对最终消费者按边际成本定价,不是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贸易。”(“管理贸易:今天与昨天的贸易制度”,载“亚洲经济学家”杂志,1992年第二号)。

我国经贸学术界对管理贸易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管理贸易是有组织的贸易,是保护贸易的一种形式。陈寿琦教授认为:“管理贸易,又称有组织的贸易。……一般指通过国际协定、政府间协议、民间协商、国内立法等方式进行组织、管理的贸易。……是保护贸易的一种形式。”(《国际经济贸易百科全书》,第205页), 第二、管理贸易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李述仁教授认为,管理贸易“实质上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它的根本目的是限制贸易伙伴对本国市场的出口。”(《世界经济》,1993年第2期,“发言选登”)。第三、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的贸易。有的学者认为,管理贸易“既非自由贸易又非保护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又兼二者特点,”而在论述中又把它等同于保护贸易,“在名义上并不违背自由贸易原则,但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薛进年:“国际贸易新理论——管理贸易”,载《国际贸易论坛》,1992年第5期), 第四、管理贸易是“有组织的自由贸易”。笔者认为,管理贸易,“即‘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国际贸易制度。它旨在既争取本国对外贸易的有效发展,且又一定程度兼顾他国利益,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贸易折衷方案,彼此相容,而避免极端形式的贸易冲突,限制贸易战及其破坏程度,共同担负起维护经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薛荣久:《国际贸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管理贸易的出现与兴起异非偶然,有着深刻的原因。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前苏联和东欧的巨变,延续40多年的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经济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各大国的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重点,竞争的主战场转向经济领域,贸易和投资成为经济竞争中的前沿阵地。

第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的加强。80年代以来,在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和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的相互依靠与影响均在加强。在此情况下,各国在制订自己的经贸政策时,势必考虑他国的反应与动向,故需要通过国际协调,以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三、美国自由竞争优势的不平衡发展。二次战后,美国在货物贸易上借助强大的竞争优势,鼓吹自由贸易;但随着竞争力的下降,7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最大贸易逆差的国家,出现了强劲的保护贸易势力;与此同时,美国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上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受到他国服务贸易保护的有力抑制,美国又需要“自由贸易”。

第四、地区经贸集团发展迅速,80年代后期以来,欧共体变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亚太地区一体化提上日程,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得到加强。其结果,经贸集团的谈判能力、竞争能力均在加强,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成为一块硬币的两面。

第五、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迄今,全球跨国母公司已达到3.7 万家,其分支机构遍及整个世界,其销售额已相当于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80年代以来,在其新战略布署下,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使国际分工向广化与深化方向发展,全球利益的最大追求迫使它们要求贸易、投资等近一步自由化。

第六、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对贸易进行协调管理。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环境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贸易利益的追求又使贸易厂商忽视环保,且通过贸易相互转嫁环保危机。把贸易利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良好结合的压力迫使对国际贸易进行管理。

第七、关贸总协定的实践。二次战后出现的关贸总协定的追求目标是建立全球性的多边的自由贸易体制。以实而言,它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体制,而是在自由贸易原则的基础上,允许缔约方通过磋商、协商对本国市场予以适当保护。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它是一套致力于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规则。”(世贸组织新闻与媒体局:《世界贸易组织——通向未来的世界贸易》)

管理贸易的表现形式

管理贸易是通过国际会议,经贸集团、国际经贸组织与协定,国际商品协定、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而实现的。但因其机制、组织职能不同,对贸易管理的形式、作用也有不同。

一、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迄今为止,对贸易管理有较大作用的国际会议计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75年起原为6国,1977年后7国定期召开的西方首脑会议;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关于环境和发展会议”;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地区首脑会议”;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六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和1995年的大阪会议。通过这些会议调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它们对贸易的管理主要起导向和意向性作用,不带有强制性,但其作用不可低估。

二、通过经贸集团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以维护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地区经贸集团主要通过签定条约、规定和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协调和统一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政策,规范成员国的贸易行为和作法,促进经贸集团内部的货物、服务等的自由化;对集团外成员提高谈判能力,争取良好的经贸环境。地区经贸集团对贸易管理的成效高于国际会议。第一,由于经贸集团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有较强的约束力。第二,协调管理贸易措施的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运行。当然,经贸集团管理贸易的实效与其构成基础,发展程度成正比。一般而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经贸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管理的有效度高于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经贸集团。

三、通过多边的政府间贸易协定与组织对缔约方和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予以有效的管理。二次战后,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各缔约方举行38次多边贸易谈判,为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达成了共同准则,例外待遇与约束和争端解决程序等,对国际贸易管理的规范化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又使国际管理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一,世界贸易组织是个国际法人,是个永久性组织,避免了关贸总协定因临时性协定而潜在的不稳定性与“先天不足”。第二,世界贸易组织统管乌拉圭回合所有协议和协定的实施,其结果,将使世界贸易的自由化经货物贸易延申到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第三,除去关贸总协定原缔约方,还有独联体,东欧一些国家和中国都将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则世界贸易组织将成为囊括全球、名符其实的国际贸易组织,其管理行为和影响遍及全球。

四、通过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等进行相当有效的实际管理。迄今达成的国际初级产品协定有:橄榄油、小麦、咖啡、可可、食糖、锡和天然橡胶。在1976年5 月第四届联合国贸发会议上通过建立“商品综合方案”的决议,把十几种初级产品结合在一起,以共同基金资助协定规定的商品的储存;把买卖双方的供销作出中期或长期的安排。生产国组织如石油生产国组织通过限产保价,保护石油的收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国与进口国,先是通过纺织品贸易的短期安排,后又通过“多种纤维协定”协调管理国际间纺织品与服装贸易。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欧之间就各种汽车、半导体、计算机、微电子技术、通讯及空间技术上达成了正式与非正式的协议。

五、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随着国际分工向广化与深化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商品规格、质量的管理趋势在加强。第一,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推行“电子数据交换”(Elecfzonic Dafa Jnfneranqe—EDL)的需要和为了方便,对《国际贸易术语1980》进行修订,公布《国际贸易术语1990》。它对国际贸易中最通用的贸易条款的解释提供了一套国际通则。第二、国际贸易单证不断推出标准格式。第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贸易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1990 年以后又发布了一些与9000系列标准配套的有关标准或标准草案。各国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只有迅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建立起适合国际市场要求的质量体系,才能取得“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六、通过双边的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管理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它们包括:通商航海条约,贸易协定,贸易议定书等。

七、各国政府对经贸干预在加强。第一、各国通过经贸法规与国际相关法规接轨,协调管理方式与作法。第二、通过贸易立法,约束他国的贸易行为,如美国通过超级301条款管理协调与别国的贸易关系, 作到“公平贸易”;以特殊301条款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 协调管理侵权行为。

此外,经合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农组织等对国际贸易的管理均有一定的影响。

今后,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贸管理中将起主要的作用。

管理贸易对世界经贸发展的影响

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有利相互发展。它不同于纯粹的自由贸易,而是有组织的自由贸易或者自由贸易体制。

这种贸易体制对世界经贸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具体的贸易行为、方式均受到通过多边、双边谈判达成的协议或协定的约束,在接受约束的基础上展开自由竞争。

二、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将被管理贸易政策取代。它与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自由贸易政策是国家对进出口不进行干预,凭籍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与他国商品展开自由竞争;而管理贸易政策是在考虑双方贸易利益、通过磋商、协商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竞争。第二、保护贸易政策是国家通过立法,干预进口贸易,阻碍商品进口与出口,保护本国市场;而管理贸易政策是通过贸易各方的协商,允许贸易各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允许例外。保护措施生效后,要向自由贸易原则靠拢与“回归”。第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制订的主要依据是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的强弱;而管理贸易政策的制订则是贸易各国在透明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在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下制订的,受到双方或多边贸易利益的约束。

三、管理贸易规则的普遍性与运用的差异性。管理贸易是以双边或多边国家政府通过磋商或协商达成协议或协定的方式实现的,其基础是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各国又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上又有差别待遇。从协议或协议的文字上看,贸易各方是平等相待。但在把文件上的义务与权利变成现实时,又受制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以此而言,在实施这些协议与协定时,又出现了不平等。其结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能力上都大大强于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胜于那些经济结构呆滞、决策僵化,改革滞后的国家。因此,管理贸易并不能保证贸易双方与各方均能享受同等的贸易利益。

四、贸易机遇的全球性与利用机遇的限度性。管理贸易为世界各国企业、厂商提供了有条款保证的贸易机会与市场,为其竞争的合理性提供了保证。但是,贸易机会的利用,市场的开拓确因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异。以此而言,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溶生产、研究、发展与销售一体,销售渠道畅通,信息灵通,拥有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自当高出一头。而那些“残缺不全”,或只重贸易,不重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五、经济运行的同步性与风险的应付与排除。管理贸易趋势的加强,国际经贸协调机制的形成,会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世界分工向广化与深化发展,使国际价值规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其结果,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同步性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加深。就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关系中的两种作用均会加强。第一,在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通过对外贸易等渠道,迅速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带动其经济的发展,这是正传递。第二,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经济衰退时,也会通过对外贸易等渠道迅速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伤害后者的经济发展,这是负传递。第三,在日益相互依靠下,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困难也会以同样方式反馈到发达国家。因此,如何利用正传递,应付和摆脱负传递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六、管理贸易体制的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在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中,一部分国家或地区积极参与,主动接受,认真研究,充分利用;一部分国家排斥、拒绝;一部分国家随大流,接受管理贸易体制,不积极主动研究、利用。其结果,前者受益匪浅;中者经济停滞落后;后者发展不快。关贸总协定中各缔约方的经济发展与其对关贸总协定的参与、研究与利用的程度基本上成正比。主动、积极参与、研究与利用管理贸易体制将使贸易机遇增多,应付风险能力增强;而排斥、拒绝管理贸易体制,将被动地受到其影响,而贸易利益又得不到正当的保护!

管理贸易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自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中国接近和逐步融入世界管理贸易体制。中国早在1980年就已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创始国地位;从1986年7月起,中国开始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地位的谈判,并力求早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原始成员方。在“复关”过程中,中国主动推进改革,建立和健全各种贸易法规。中国已积极参与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活动;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首脑与部长级会议。中国签署和参加了有关国际经贸的条约与协定。中国接受和融入国际管理贸易体制的过程,加速了中国经贸的发展,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承受着管理贸易给世界经贸发展带来类似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如下内容。对中国整体而言,接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正传递的能力提高了;同时,遇到了因经济衰退而受到负传递的风险。对中国企业出口厂商而言:贸易机会增多了,开拓市场的途径加宽了;同时,面临着贸易对象国的激烈竞争,丧失市场的危险性增加了。对中国海外企业而言,大型的结构完善、立足于生产,应变力强的企业贸易机会在增加,而那些不完全具备国际经营条件的企业,则遇到了困境。

在国际管理贸易体制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认清国际管理贸易的大趋势,主动的融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仅以关贸总协定和新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为例,其缔约方和成员方的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对乌拉圭回合各种协议与协定的执行,货物贸易自由化加深;在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知识产业领域开展自由化。我国如长期置身其外,进入其成员方市场的难度自然加大,且不能摆脱其影响。因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85%以上。以此而言,我国以从长期、宏观角度权衡利弊得失,争取早日“复关”,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

二、加强对现有国际贸易集团、各国贸易法规、协议与协定的深入研究,提出我国现有贸易法规与之差距和衔接办法;并加强宣传与普及。最好把对上述内容的熟悉与掌握成为主管经贸负责人和经贸企业经理的考核和晋升的内容之一。

三、加速建立和健全以外贸法为核心的外经贸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以建立良好的外经贸管理秩序。

四、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产业政策,以此为基础,确立淘汰、转轨与扶植的产业目标;以充分利用“复关”后的机遇,作为化解风险的准备。

五、加强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短、中、长期的战略研究,提出积极接受经济增长正传递和应付经济衰退负传递的对策。

六、积极进行改革,建立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展国内市场,以其蓄积力和调节力,减缓来自外部的冲击。

七、重视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适应有组织的自由贸易环境下的竞争。

标签:;  ;  ;  ;  ;  ;  

国际管理贸易的兴起、影响及对策_自由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