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许健崇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许健崇

广西融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一种施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和今后的使用效益及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已经成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主要是由沙石骨料、水泥以及其它多种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种非均质脆性的材料。在施工中,因为混凝土施工与其自身变形、约束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已经硬化成型的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隙或者是微裂缝等,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进行硬化时会将大量的水化热释放出来,严重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很多裂缝等现象。由于混凝土遭受荷载以及温差等作用的状况下,微裂缝便会开始不断扩展与联通,最终形成一些具有明显性的裂缝。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质量十分必要。

一、造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温度与湿度变化因素

一般认为,当混凝土表面温差较大时,混凝土结构便容易出现温度裂缝。当进行浇筑之后,在混凝土硬化期间,其水泥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俗称水化热现象。该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并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在进行降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混凝土的约束,水泥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能力时,便会出现裂缝。根据研究发现,温度应力产生裂缝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其中早期的特征是,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弹性模量有所变化。中期的特征是混凝土受到冷却温度应力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晚期的特征是混凝土受到早期和中期残余应力的叠加,并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承受能力,从而出现裂缝。此外,在混凝土硬化和冷却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有所变化,如果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对其进行维护,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干燥并受到内部的影响,也会出现裂缝。

2、塑性收缩因素

当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会出现塑性状态,这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会加快,并容易导致裂缝出现。这种类型的裂缝具有形状不规则、深度较浅等特点。造成塑性收缩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后,其表面没有被覆盖,从而造成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现象,从而导致开裂。

3、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上文说到,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骨料以及其他材料组成,因此如果采用的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则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砂石的含泥量如果超过标准规定,则容易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当混凝土干燥的时候,便会出现网状裂缝;骨料中若含有大量的泥性硅化物,当与碱性物质相遇时,便容易生成膨胀物质,从而增加拉应力,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4、化学反应原因

除了上述几种原因之外,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后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开裂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碱骨料反应裂缝是混凝土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当混凝土进行拌和之后会出现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容易与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不断增大体积,从而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由于这种裂缝容易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施工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开裂现象。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性措施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是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防治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强度、品种以及材质合格证件。水泥的标号应当与设计相关要求相符合,水泥的安全性要切实的与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应当对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泥量明显的超出标准规定值,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掺合料、外加剂必须全面的经过试验,真正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必须严格的根据试验配合比以及产品技术说明书中的具体规定来控制掺量。

2、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应当按照重量比来计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经试验室试配以后,才可以将配比数据予以提供及采用。当石砂含量出现变化后,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各类材料要称量准确,切勿采取换算的体积比。及时的矫正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最终误差值。试验室应当以干燥为准,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储存的石材料、砂材料中有水分存在,并且含水率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应当随时按照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状况,将采取的配合比正确的换算成为施工配合比。

3、管理好混凝土的运输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性的浇水,充分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良好的湿润状态。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维持7天的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14天,如果有条件则应当蓄水养护。以此同时,还应当采取薄膜养护,也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2小时至4小时,从刚好散失泌水水分开始,重点养护重要的结构部件,以便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在建筑工程中,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在进行施工前,要针对裂缝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预防措施。要保证混凝土从配置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怀胜.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9).

[2]陆永光.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国科技纵横,2010(13).

[3]宋艳红,徐宁,沈康康,等.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论文作者:许健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许健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