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_韦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_韦宜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中心小学,广西 河池 530804)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学的枯燥教师教的吃力,并且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打破常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以兴趣为主加强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引导,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学生培养;探究能力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更加科学合理地展开自主学习,提高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来指导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为内动力的能力培养,才是真正有效的能力培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知识,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此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相对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思维比较发散并且想象力也十分丰富,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言,小学生更喜欢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打造趣味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别给每组学生分发若干不同长短的小棒,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来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同学们去观察,哪些同学拼出来的是正方形,哪些同学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哪些同学拼出来的形状不对。然后再由教师去引导同学们总结分析,如何正确地拼出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再结合同学们拼出来的图形让同学们自行总结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以及挖掘,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既是主导者又是主体人,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应当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接触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开展学习、如何探究知识,在课堂上进一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习空间。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主导权,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自行进行课堂的探究设计,首先协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前课程的知识难点,然后结合课程知识确定课题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来自行设计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并且让同学们结合自行设计的课堂撰写总结分析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整个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负责把控整体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提供一些建议,并且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一些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这种高度自主的探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具备更强的自主性。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探索思维等不同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探索世界的习惯,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初期由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支撑结构都是三角形呢?”然后让学生们带着教师的问题去观察周边的事物,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学生就会逐步地养成良好地探索思维,其就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去探究事物,发现身边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加强团队的思维碰撞

学习离不开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促进自我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彼此思维的碰撞,进而了解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除此之外,在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学习交流,通过众人思维的碰撞来让同学们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同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以自己的手掌为例,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测算自己的手掌面积,学生仅仅依靠自己很难取得相应的探究成果,对此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学习,在彼此的讨论以及交流下实现思维的碰撞,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果。一组同学首先画出了手掌的轮廓,然后进行分割测算;另外一组同学则考虑通过轮廓割补法来进行手掌面积的计算。其他几组的同学也得出了自己组的测量方法,尽管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准确可靠,但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帮助同学们实现了思维的发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地去探究学习,通过探究来了解更多的知识,了解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庄良利.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新课程,2019,8(7):199-199.

[2]林碧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9,10(7):175-176.

[3]韩素云.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9,9(10):55-55.

[4]曹红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J].南北桥,2017,11(15):4.

论文作者:韦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_韦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