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传奇”生肖特展全景式策展解析
张慧红
上海科技馆
摘 要 采取对比分析的形式展开,尽可能详细、客观地呈现上海科技馆“猿猴传奇”生肖特展的核心元素,主要包括展览宗旨、主题演绎和传播目标的具体设定、内容大纲的形成过程、展示形式的设计思路、现场布展的时间周期、教育文创的配套情况以及观众研究的调查结果。旨在提供一个涵盖前期理念阐释、中期布展实施、后期效果评估的完整案例,以期为博物馆界的策展同仁带来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展览策划 布展实施 效果评估
1 展览缘起
1.1 选题依据
自“虎年说虎”推出以来,生肖特展延续至今举办了近20 次,成为上海科技馆打造的知名品牌。春节期间去科技馆了解这一年生肖的相关科学和人文知识,已经是不少观众群体的共识。
1.2 展览宗旨
“用时尚诠释传统,将科学变为风尚”是生肖特展系列的共同宗旨。本次展览的主角是“猿猴”,跟人类的关系与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都不同,因为人类也是灵长目家族中的一支。“猿猴传奇”贯穿“了解人类的近亲,了解我们自己”的理念,具有翔实的科学内容、多样的展示形式、亲切的互动方式,让观众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欢乐。
2 概念阐释
2.1 主题演绎
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投入热情去研究猿猴的行为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达尔文说,因为我们曾经跟猿猴很“接近”,并非猿猴像人类,而是人类像猿猴。大约在700 万年前,非洲人科祖先分离形成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在生物学特性和心智特性上,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存在进化上的连续性。对猿猴的研究,是揭开人类起源之谜的一条重要路径。在本次展览中,透过猿猴的行为和心理分析,找寻人类的“兽性”本源,探索人类遗失在演化长河里的秘密。
2.2 传播目标
6 000 万年前,地球上孕育出最聪明的生物类群——灵长类。猿猴的家族庞大,现存种类繁多,包括几百种猴,数十种猿,还有一种叫作人。但是,目前它们的处境却着实堪忧,除了人类,其他灵长类动物都已濒危! 在本次展览中,除去精美的标本之外,展台上还有一面镜子,旁边的标签写道:“人,Human(Homo sapiens ),无危”。当我们不把自己当作地球的霸主,从“第三种黑猩猩”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珍爱人类与各种生物共同享有的地球,一切是否会不同?
3 内容设计
本次展览的内容策划,不以逻辑线索为展开路径,而是撷取了3 个主题板块、10 个展示单元:猿猴的生物属性(大圣悟空、猿与猴的区别、谁是森林之王)、猿猴的演化(郎世宁名画被挑错、欧洲有猴子吗、“猩”球崛起)、人类的亲戚(顺从的微笑、金丝猴的社会、猴子有文化、人类是第三种黑猩猩)。从猿猴的演化、种类、分布及社会关系、文化属性出发,试图避开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挖掘人类源自猿猴的“兽性”遗存,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传奇故事。事实上,我们对猿猴的认知相当粗浅和片面。深入人心的“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不过是似是而非的进化理念,却成为大部分观众的知识构架。生物学家对于猿猴长期的深入研究,解读了猿猴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我们在策展时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反常识”,支撑起主题板块中的各个知识点,预设令人惊喜、反思的展项群。
4 形式设计
4.1 空间布局
如图1 所示,本次展览的展示面积达700 m2,为单向动线,兼顾整体化和模块化。根据内容大纲提炼出10 个展示单元,形成10 个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以一件艺术作品为序幕,开启一个展览单元,配合猴子剪影引导观众按指示方向前往参观,进入互相借景、彼此烘托的奇妙迷宫。
开放的控制系统环境为病毒、木马提供了更多机会。病毒、木马通过互联网可入侵到控制系统中,在工控主机之间迅速传播。非针对性的病毒,如2017年5月12日爆发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只要开机上网,就能利用计算机的漏洞自动植入,远程控制木马等恶意程序,加密文件,甚至让电脑无法启动。有针对性的攻击工业控制系统设备的病毒,如“震网”病毒,任何1台主机只要与染毒主机相连,就会被感染,并且在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取得一些工控主机电脑软件的控制权,并“发号施令”,造成生产失控。无论病毒、木马是否具有针对性或破坏力,其在网络中大规模的传播、复制,会消耗网络资源,造成网络堵塞或网络风暴。
如表1 所示,本次展览突破以往的展示形式,将展厅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展示与猿猴相关的艺术作品,后台展示艺术作品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同时借鉴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和风格造型,以大红涂料展墙衬托,以暖光灯照射聚焦,营造出现代、简洁、高雅的整体氛围。
表1 “猿猴传奇”生肖特展的形式大纲
Causse Gantier手套工坊位于法国的Millau小镇,客户包括 Louis Vuitton、Loewe 和CHANEL。
2.2 市场因素 据近几年市场分析,地标性产区的梨在全国各地较受欢迎,彬州梨虽为地理标志产品,但已有名无实,目前市场上的彬州梨多数不是真正的彬州梨,其香味、色泽、口感均不能与彬州梨相提并论,“彬州梨”品牌受到极大冲击。加之陕西礼泉、蒲城等梨区的兴起,彬州梨园面积大幅萎缩,效益大不如从前。据统计,近5年苹果均价4.4元/kg,梨均价只有1.6元/kg,收益相差甚远,梨农多将梨树砍伐种粮或撂荒外出打工。
(1)“科学+艺术”的首次尝试
4.2 特色展项
在每年的生肖特展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标本。如图3 所示,本次展览选取了20 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猿猴标本,举办了一场灵长目大家族的聚会。通过金丝猴与倭黑猩猩骨骼模型的比较,直观地阐述了猿与猴之间的差异:猿无尾,胳膊长于腿,在树枝下方摆臂式移动;而猴有尾,胳膊与腿相当,在树枝上方四肢爬行移动。不过,猿猴的面部结构复杂,所以标本制作的难度不低。尤其是金丝猴,作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猴子,如果没有一定水平的标本展示,恐怕是无法支撑的。为此,我们对原有的馆藏标本进行优化处理,并积极购买或租借,保证了标本的种类齐全和品质上乘。
(2)迷宫式的空间布局
对于动物来说,微笑是一种顺从的信号,也被称作“恐惧的鬼脸”。这一表情反映了害怕、讨好和请求,通常由低地位的个体在受到攻击、威胁的情况下做出,好像在说:“千万不要攻击我!”而人类使用微笑则主要出于友好的目的。如图2 所示,在“顺从的微笑”单元,“自拍镜子”展项格外受欢迎。面对镜子,露出微笑,摄像头将拍下你的照片,并运用图像识别技术筛选匹配一种灵长类动物的露齿图片,看看自己的微笑中是否也暗含了顺从的意味。
奶可以给宝宝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充足的钙,宝宝一天的需要量在200~300毫升。三餐里喝不到奶,一般幼儿园会在上午加餐牛奶,下午加餐水果。这样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只能喝到全天所需要奶量的一半。
图1 “猿猴传奇”生肖特展的空间布局
图2 “自拍镜子”展项
在“猴子有文化”单元,“电梯困境”展项为观众构筑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有限的个人空间被挤压,你会感到局促不安,甚至紧张焦虑,从而产生应激行为,例如即使不痒也会挠头。如果是两个陌生人,他们会静静地站着,尽量不发出响声,望着天花板、地板、按钮或手机,减少面对面的眼神接触。这些动作透露出在2 500 万年前不同灵长类分道扬镳之时就已经设计好的DNA 图稿,即避免威胁的原始本能。
(2)“电梯困境”展项
借助精细化管理模式,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在馆方与设计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展墙色板、图文样稿、展柜材料及样式、多媒体互动等具体细节进行全面审核和确认,大大减少了工作失误,真正做到把问题解决在进场之前。另外,为满足巡回展示的需求,我们特别采取了模块化设计,以便于施工操作。每面展墙长3 m、宽1.2 m,板与板之间利用扣件相连接,使得横向与纵向的墙体互为稳定体系,可灵活适应于不同空间的大小和形状。
人类与黑猩猩同门、同纲、同目、同科,二者的染色体也非常接近,基因组的相似率为98.7%。黑猩猩远比你想象的更聪明,在瞬时记忆方面远超人类的水平。在“人类是第三种黑猩猩?”单元,“与黑猩猩小步比赛瞬时记忆”展项让你有机会与黑猩猩比试一下。屏幕上随机出现5 个数字,并持续显示0.5 秒,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结果表明,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黑猩猩小步大获全胜,正确率为80%,而观众的平均正确率仅为30%。原因是生活在丛林中的黑猩猩为了发现潜在的危险,需要极端敏锐的瞬时感知和记忆。
5 布展经过
5.1 标本的修复与采购
(1)“自拍镜子”展项
图3 “繁盛大家族”展项群
5.2 环境设计及现场施工
(3)“与黑猩猩小步比赛瞬时记忆”展项
⑩测量尺寸,调整“X磨损”的余量,再编辑程序,在G71之前加“;”,之后用1号刀精车一遍,最后用切断刀加工Φ19.5的槽,再加工R2的圆弧。
6 教育活动
如表2 所示,本次展览设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室“花果山下”,基于自然、科技、人文三大类,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讲座、实验、手工等,着重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7 文创开发
本次展览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资源——《掌上自然品鉴之灵长类》,巧妙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赋予静态图片崭新的生命力,让观众把现场的体验带回家。细细品味这些科学绘画,每一笔涂、抹、点之间,刻画出对于大自然的理解与敬意。当你打开软件,将摄像头对准卡片上的画面时,屏幕里立即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个身临其境的生动世界!金丝猴在抓耳挠腮,蜘蛛猴在腾挪闪转,山魈在仰天咆哮,大猩猩在捶胸顿足……这些活力四射的三维形象自然而灵动,如同真实出现在眼前。只需轻轻点击,就能随心所欲地了解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你还可以移动手机,向前往后、拉近离远,从各种角度和距离观赏12种平时并不常见的猿猴。
8 观众研究
本次展览为期103 天,共计接待观众32.9 万人次。为了解观众的基本信息、参观行为和满意度,我们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性别比例来看,女性观众居多。大多数观众的参观用时为30~40 min,对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环境设计、教育活动均表示认可,总体满意度达87%。其中,观众最喜爱的展示单元是“猴子有文化”和“大圣悟空”,最喜爱的展项是“灵活的手”和“自拍镜子”。不少观众在参观展览之后增加了对猿猴的认识,此外还激发了部分观众的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猿猴。可见,本次展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展示目的。
9 总结与反思
“猿猴传奇”生肖特展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艺术的形式阐释科学的内涵,凸显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策展理念,打破了自然类展览一贯以来的固有格局。艺术作品的引入,为展览带来了新气象,但是不可否认,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整体参与度降低、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等。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令展览焕然一新的重要手段。然而,前沿技术的使用往往价格昂贵,是廉价的临时展览无法承受的。笔者建议,不妨将临时展览作为一块试验田,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尝试和探索,为常设陈列积累技术经验,定能有力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水平,确保行业领先的地位。
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难免就会觉得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不断沟通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实践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更爱学习数学。
表2 “猿猴传奇”生肖特展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耶勒·热尤墨尔.猿猴大爆炸:人类的兴衰[M].李梅,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2]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郭耕.猿猴那些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4]刘哲,宋娴,任宝平.仰鼻大圣:金丝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
[5]苏彦捷.金丝猴的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达里奥·马埃斯特里皮埃里.猿猴的把戏——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关系[M].吴宝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7]弗朗斯·德瓦尔.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中的权利与性[M].赵芊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8]张鹏.猿猴家书——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The case study of the special exhibition for the year of monkey
ZHANG Huihong
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Science &Technology Museum,E-mail:zhanghh@sstm.org.cn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form of comparing with other similar exhibitions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ces.By this method,it present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exhibition "Legend of Apes and Monkeys" in Shanghai Science &Technology Museum as detailed and objective as possible.These elements include the purpose of the exhibition,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the objective of communication,formation process of content outline,design ideas of display form,time period of site layout,matching stat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creative products,survey results of audience research.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lete example of the temporary exhibition about ideas elaboration in the early stage,exhibition implementation in the medium term and effect evaluation in the late period,in order to give useful reference to colleagues in museum curatorial circles.
Keywords exhibition planning,exhibitionimplementation,effect evaluation
doi: 10.16703/j.cnki.31-2111/n.2019.05.009
引用本文: 张慧红.“猿猴传奇”生肖特展全景式策展解析[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368-373.
(2019-09-20 收稿,2019-10-18 修回)
作者简介: 张慧红(1968—),女,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E-mail:zhanghh@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