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与对策_校园文化论文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与对策_校园文化论文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高校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这是八十年代中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热潮逐步兴起以来,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认识,各高校大都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中,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校园文化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2.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这种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目前许多高校还普遍存在。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因而使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使校园文化建设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渐渐透出苍白。高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者——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根本原因是对校园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也就不能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热潮兴起的意义不仅为大学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这种作用与大学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把校园文化视作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再局限于只是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到娱乐目的的狭隘认识。诚然,校园文化是有管理、思想教育和娱乐功能的,但这些功能充其量只是其功能的最低层次。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这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校园文化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差别只在于受熏陶的深浅而已。这是大学教育的最本质的意义所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差别,是衡量高校实现教育目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之所以都希望到北大、清华等高校深造,这与它们特有的精神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它甚至比一般的具体课程学习更重要。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的普遍性误区已经到了需要加以调整的时候,如果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再不调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在误区中越陷越深,最终使校园文化越来越远离大学的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以调整,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服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高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校园文化作为附属于高校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在不同的高校应该显示不同的特色,这一点在目前我国众多的高校中除清华、北大等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著名高校外,几乎都未能具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种普遍现象的形成与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分不开的。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2.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高校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高校领导者以及服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摆脱目前的这种状况。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要求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3.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精神文化意义尚不明确,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物质、制度层次的建设已经渐趋饱和并已开始显示出重复建设的苗头,再不努力发掘现有的物质文化设施和制度文化的精神文化意义,必将导致校园文化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发挥不出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

标签:;  ;  ;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与对策_校园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