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行为艺术在儿科病房的应用论文_石月,华芸(通讯作者),华梅琴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应用护理行为艺术提高儿科病房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提高护理行为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前、后自设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学习后患者满意度提高(P<O.01)。结论:通过强调语言沟通、礼仪、面部表情、体语和环境等的应用提高护理行为艺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行为艺术;儿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324-02

护理行为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的物质与精神环境,护士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患者,起到广义的行为治疗作用,使患者处于接受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积极影响患者的转归康复[1]。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主题的不断深入,对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通过护理行为艺术提高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本院儿科护士21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10±1.02)岁。职称:护士5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文化程度:中专1名,大专12名,本科5名。

1.2 方法

由儿科护士长制定儿科护理人员行为艺术培训计划,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礼仪服务、非语言沟通技巧,沟通技巧等护理行为知识,形式为集中与自学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3个月,每周1次,每次1h,每月考核一次,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人写出学习体会。护士长对考核不合格护士重点培训,在学习前和学习后后,通过便利取样分别对住院患者家长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对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计分采用Likert 4点评分法:不满意1分,一般满意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在组织学习前向住院患者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100%,设为学习前组。学习结束后同样方法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回收率100%,设为学习后组。

2.结论

2.1 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通过组织学习护理礼仪、沟通技巧,学习前组与学习后组的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后组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护士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2 各项服务指标明显提高

3.讨论

3.1 语言沟通方面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语言交流。由表1可以看出,语言沟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高:(1)通俗语言的使用:规范服务语言,避免使用患儿家属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现在很多患儿都是长辈在看护,对待不同的看护人员,说话的艺术性有待提高。(2)礼貌性,对患儿的称谓可采用:“宝贝”“小宝宝”“小乖乖”,“小可爱”等,对不同陪护人员采取恰当的称谓,尤其是照护患儿的长辈要称呼奶奶,爷爷,老先生,广泛使用“请”,“早上好”,“谢谢”,“对不起”,“马上就来”等礼貌用语,使患儿及家长得到尊重,心情保持舒畅。(3)耐心倾听,适当解答,许多年幼患儿病情较重,年轻家长主诉及疑问较多,护士应重视此类患者,对其提出的疑问及时耐心解答。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多与家长沟通,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与其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从而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感[2]。

3.2 非语言沟通方面

非语言沟通是指不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以表情,拥抱,手势、眼神、穿着、摆设及与他人的空间距离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非语言沟通占所有沟通形式的65%[3]。非语言沟通往往是最有力、最真实的沟通方式[4]。主要形式:面部表情、仪表衣着、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人际距离、类语言、辅助语言等。主动热情接待服务、提供无偿帮助都是建立在非语言沟通的基础上。

3.3 护士礼仪得体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的准绳,不仅反映交际,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也反映一个人的阅历见识、道德情操、气质风度。年轻家长文化修养较高,在礼节礼貌方面要求也高。护士在热情服务的同时,应注意穿着整洁,符合规定,可适当在衣着上贴有卡通贴花,重视恰如其分地应用礼仪,使患儿感受到重视和理解,关怀与温暖。护士应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处于患儿及家长的关注之下,对患儿产生影响,用自己良好的身体语言,促进患儿消除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通过护理行为的学习,护士的着装、举止都有明显提高。

3.4 微笑服务

信息的表达包括7%语言、38%音调和55%面部表情[5]。面部表情是不随意的,受自我意识调控。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增加与患儿家长的亲和力,提高与护士的合作能力。通过患儿的面部表情护士可以观察到病情的变化,患儿及家长对诊疗和护理服务的认同程度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护士意识到微笑服务的重要性和需要性,热情服务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3.5 正确使用眼神及体语

眼神能表达言语不易表达、复杂而微妙的信息和情感,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在与儿童沟通中做到目光交流尤为重要。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要平视患者双眼与嘴之间的部位,距离在五十公分左右,与患者对视时间约占交流时问的50%~70%,这样可给患者轻松和被尊重的感觉。儿科病房中的儿童尤其需要柔和、亲切的目光交流,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肢体语言包括:头语、身姿、手势,拥抱等。在交流过程中运用手势、点头,拍手,拥抱患儿等动作能准确调节交流的进行,也是注意倾听、鼓励患者表达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患儿精神状态的观察,可以判断出患者某些病情变化及轻重程度。

3.6 操作熟练、轻柔

首先,技术熟练,认真评估患儿静脉条件,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对头皮静脉难度高的患儿应当及时请年资高的护士会诊,确保穿刺成功率,以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对年轻护士要加强静脉穿刺水平的提高。第二,在护理操作中注意轻柔,尽量减少刺激。掌握发病原理,调整患者舒适体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儿童在输液、治疗等方面要求较高,应主动征求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在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制定护理治疗计划,采用患儿接受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第三,护理操作前后协助患者暴露身体所需部位,关注患儿形象的重要性,避免着凉。通过触觉的合理应用,患者感到被尊重,对操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3.7 合理安排环境

儿科病房的物理环境包括通风,光线,温度,湿度,装饰等。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新的诊室、病房,使患儿产生舒适感,责任护士在巡视病房的同时应该掌握好每个所管病房的温度,夏天注意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保持在23~28度左右,冬天保持在20~23度左右,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在儿科病房中张贴卡通画能有效降低患儿对病房的恐惧感,促进有效沟通。在满意度调查中,对房间温湿度及通风良好一项的满意度学习前后无差异,认为是布局不够合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肯定。

4.结语

儿童住院部的患者主要是14岁以下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自我健康意识较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沟通层次要求较高。目前,优质护理服务还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需要护士宣传、反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医疗体制改革对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掌握良好的护理行为艺术,在建立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秀.护理行为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8.

[2]杨红霞,余银珍.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40-41.

[3]刘桂珍.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3,17(5):597.

[4]张锦梅,袁转弟,江笑棉.在儿科门诊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281.

论文作者:石月,华芸(通讯作者),华梅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护理行为艺术在儿科病房的应用论文_石月,华芸(通讯作者),华梅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