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中学地理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中学地理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中学地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临世纪之交,全球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光纤和卫星通讯及全球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获取、储存、传输处理、演示技术和装备以及信息服务为内容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规模最为宏大的新兴产业。由于信息科技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浪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应运而生。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臻密切,知识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知识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蓬勃发展……世界正在逐步形成知识经济的格局。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经济的简称。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形成和发展又是一种人文地理现象。有关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地理科学领域还是从思想教育方面都应该且可以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的切入点。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知识经济集“现代化、世界、未来”三者于一体,理所当然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关注,它给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如下的启示和思考。

一、开拓认识世界的新视野

知识社会、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对地理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知识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力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于资源、环境、人口问题要从全新视角来认识。人类经济活动的时空特征发生变化,认识自然的深度和协调自然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人地关系及其空间系统的传统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充实和更新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冲击着本世纪40年代以来形成的各种基本理论。

不同的经济时代和经济形态对资源、环境等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走向全球化。其主要表现就在于全球的资源、产品、资本,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化生产高速度大容量地跨国界流动,各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因此大大超越国家的天然疆界,由此造成自然、社会的深刻变革,并将展示出全新的局面。

工业化时期,人类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人口问题成为一种现实威胁。而到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布局和城市结构模式将受到挑战。未来工业与废弃物资源化高度结合,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既提高了资源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了环境效益。这样的工业甚至可以和居民区一起布局,工业布局的自由度增大,从而也改变着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模式。

再以农业为例。20世纪的农业是石油农业、化学农业,主要依靠耗用大量能源实现机械化,靠施用农药、化肥保证农业增产。21世纪,人类将主要靠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其它高科技手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将对农业生产状况、自然和生物灾害等实行有效的监测和宏观的管理,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而农业专家系统等智能化多媒体软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业和农业技术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程度。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领域将大大拓展。现代农业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和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方向拓展。传统农业的概念和内涵都将改变,工农业界限渐趋模糊。

总之,知识经济将引导人们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将进一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人类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

二、激发振兴中华的紧迫感

知识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捷足先登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巨大的挑战。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非常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性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后”,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发达国家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机会中占有优势,通过实施知识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基础设施,为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发展速度相对减慢。然而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又具有宝贵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也会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积累和科技成果。知识和资本具有的互补性使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减轻。由于人的智力因素是知识经济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依托和开发自身的人才资本,充分调动和挖掘国家知识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新一轮赶超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汇入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国情极其复杂。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生产方式并存,技术层次参差不齐,市场发育和产业格局处在大变动之中,加之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与我们的奋斗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们依靠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蔚然成风。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目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正在为国家的持续强盛注入持久的活力;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建设正稳步推向前进;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具有技术和产业的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的巨大动力;我国高科技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不断增强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研究等都为知识经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前程是光辉灿烂的。

三、树立地理教育的新观念

地理科学是科学技术的重要部门之一。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忧虑都与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它在基础科学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中学地理教育、普及地理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极为重要。中学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及国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面对新的形势,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要从教材更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使地理教育真正承担起素质化教育的重任。

标签:;  ;  ;  

知识经济与中学地理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