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新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必然要求,然而,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实践体会,简单总结了一些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88-01
1 引言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
2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又可称之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按照课本内容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显得颇为重要。
3 结合课堂教学,构建地理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情趣。
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简单概括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感悟成果。
3.1 针对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问题探究式是课堂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强调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领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这里的“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指教材,二指学生,即按照所要的探究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创设一些难易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3.2 参与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由于只要能自圆其说,个个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只是一个旁听者或者说参与者。
3.3 分层指导,激励评价,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个性特长不同,老师对他们进行分层指导:如探究目标分层制定;问题情景分层创设;探究性作业分层布置。重在探究过程中激励性评价,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只要有一点探究意识就要给予鼓励。
3.4 课外实践,有针对性辅导――感悟成果,在课题探究有了结果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以达到互相弥补短,共同进步.教师积极鼓励肯定学生,要有针对性或个别辅导,引入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介绍一些新的学科方法帮助学生对问题形成较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4 利用调查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中国的土地资源》基本国情时,结合我们这里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大部分耕地被划为开发区,农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逐渐走进集镇、住进居民小区的事实,让班里的农村学生回去分别采访自己的爷爷和爸爸,问一问在生产承包责任制初时,家里耕种的田地面积与前几年承包的农田面积有没有变化,现在住进小区了,还有没有田地可以承包了等问题,诱导学生在调查了自家田地面积越来越缩小的现状上,再去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学生在调查、分析后得出是由于大量的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侵占了耕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查家庭人均收入二十年前与现在的收入变化,学生在分析探究后得出工业产值要比农业产值增长速度快的结论。因此,利用调查分析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更让学生获取了知识来源的过程,培养了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还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 提倡小组合作,开展实施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是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集合大家的智慧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分布》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等温线的读取方法,提高读图解题能力。
6 结束语
地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地理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论文作者:潘炳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