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
李 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会计工作者应该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着重关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首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行了介绍,并在其中提及了“三分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个种类,主要包括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然后站在不同角度,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
信息失真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会计工作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研究结论。然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各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无法有效解决,与问题成因尚未进行分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利用“三分法”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之间是天然的竞争者,区块链要求企业之间必须一起合作,这种竞争合作悖论是区块链应用规模化的最大阻碍。存在的问题不在于识别网络,甚至不是最初的认同,而是在于对系统、数据、投资等监管决策的产生和管理达成共识。要克服这些问题常常需要赞助商(如监管机构或行业机构)来起带头作用。此外,必须确保对所有参与者的激励是一致的,这在高度分散的市场中很难做到。
一、问题的提出
依据会计准则生产出的信息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如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就表明会计信息生产某项环节或全部环节存在问题,会计规则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规则是会计信息形成的基础。当然,会计规则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100%的影响,要求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准则进行坚决执行,方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执行与会计失真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总体上来说,会计规则执行不彻底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其原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意违反会计规则;二是会计工作者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在执行会计规则时出现错误。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个种类,分别为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基于“三分法”下的会计失真种类进行分析,提出佐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间的关系和基本治理思路加以研究,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探析
1.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自古至今,资源都是人类渴求而稀缺的东西。纵观世界的战争史,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总是为了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争夺资源,比如:贸易战,经济制裁,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资源的珍贵性[1]。与此同时,社会公众需求和资源间的矛盾不容忽视,追求利益是人们的行为方向。站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角度,可以看到人们首要追求目标就是财富绝对量的增长。可以说,满足社会群众资源需求的前提条件就是财富。然而在社会实际中,社会公众只有获得了足够的财富后,才会使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这类需求会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而成为可能。当然,国家同样会追求财富量的增加,其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想要实现财富相对比重的增加,必须要对财富绝对量的增长进行追求。具体表现为买股票、买基金等投资性行为就是公民追求财富绝对量增长的重要途径。股票和基金虽然收益较高,却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因此仅有少部分人选择这种途径,而大部分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源投入到房地产等项目,以保证自身财富的增加或不降低。故站在社会公众个体角度来看,有利于自身的利益是公众选择投资行为的主要标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社会整体陷入无序的状态,其结果是任何人都无心做事,其财富量也不能增长,更不用说提高自身财富在社会总体财富中的比重了。简言之,上述问题一旦发生,社会公众追逐利益的需求满足程度不仅无法提高,其基本需求也会很难得到满足。比如,委内瑞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社会公众想要满足自身财富量增加的需求,必须要达成有效的合作,放弃有利于自身的投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整体财富量的增加,社会公众也会成为某一合作投资的利益相关者,这样一来,就会推动的社会投资秩序的完善和建立。就事实情况来说,利益主体在投资过程中的合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想要保证合作成功,对利益主体所投入的资源和利益主体应当享有的收益进行计算,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基本前提。故利益主体在合作前,必须要对资产计量方法进行协调讨论。此外,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想要对自身的财富量进行保证,通过投资赚取收益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会计则需要对人们通过投资所赚取的收益量进行计算,由此可见,会计域秩序是利益主体将其投入的资源作为依据,彼此之间合作互动后产生的结果。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问题十分常见,也是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审计的快速发展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审计的产生,社会上有三种不同的解释:(1)审计在会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会计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审计就会随之产生;(2)组织内部对财务监督的需求是审计产生的基础,自古以来,审计就是我国财务监督的重要形式;(3)各个组织对经济监督的需求是审计产生的基础,与会计并无过多的关联。但本文不是对哪一种观点的正确与否进行讨论,而是对其作用加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个观点的前提条件就是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换句话说,如果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审计就缺少了意义,换句话来说,审计就不会产生和发展。审计手段的使用,能够对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问题进行约束和限制。
2.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社会公众合作投资项目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企业中包括多个利益主体,是这些利益主体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其中,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这是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相比最显著的差异。人力资源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源所有者在缔结契约时的关系,与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关系特性存在紧密的关联,人力资源所有者参与企业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源,而股东和债券人参与企业的条件为财富资源,供应上和消费者参与企业的资源是关系资源,社会公众参与企业的资源为公共资源。人力资源与所有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人力资源最显著的特点,也决定了人力资源所有者需要承担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职责。这样,人力资源所有者所要掌握的信息会远远多于其他利益主体,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再加上企业契约存在不完整性的缺陷,致使人力资源所有者的权力无法得到制约,人力资源所有者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2]。
除了现代艺术,我们还能在柏林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古代艺术品。柏林市中心的一个岛上布满了博物馆,俗称博物馆岛。在这里,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东方文明只有几步之遥,老博物馆、老国家艺术画廊、博德博物馆、新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等如同一部部时空机器,带领我们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艺术之旅。
图1虚线框内西侧(左)车库为上浮区域,中间为4层网点及主楼.在网点与车库交界等位置,剪力最大处产生一定破坏.上浮区域呈现龟壳式,中间凸出比较多,最大位移在轴与④轴交点处附近.
提质粒,将各片段质粒pCAMBIA1301-ProTkGG PPS-Gus经SalⅠ和NcoⅠ双酶切鉴定(图4)。用电击法转化农杆菌GV3101菌株。鉴定为阳性的PCR菌落(图5),置于4℃保存备用。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会计域秩序是利益主体对资源矛盾与协调的结果,但这并不能保证依据会计规则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换一种角度来说,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规则上体现也是实际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会计域秩序具有变化性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域秩序存在于一个动态的环境;(2)部分能够对会计域秩序进行表达的会计知识,无法存在于现实生活;(3)已经存在且能够对会计域秩序表达的会计知识,都被储存于会计工作者的头脑之中,由于人缺少理性思维,所以对这些会计知识的利用,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总体而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真实存在的。
3.人类有限性和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取决于会计规则和执行人员的动机,还会受到执行人员实际执行行为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员是否可以准确的实施会计规则。会计规则执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即使不是有意违规,同样会导致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问题的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会计规则执行人员因为个体间的差异,导致其对于会计规则的理解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情况的出现;(2)会计规则无法对全部的会计行为进行规定,尚存在一些无法涉及的区域,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执行,容易导致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出现;(3)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特质,所以无法对会计规则执行人员工作中的客观真实性进行保证,无法确保会计信息和会计规则的一致性[3]。
尽管社会公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进行了认可,但是能够对其进行证明的实例相对较少。不过,我们可以从审计的发展史中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存在略窥一二。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审计初次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营私舞弊的行为进行揭示,但随着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逐渐向制度化和风险导向阶段发展,虽然审计目标发生了变化,但揭示营私舞弊一直是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与营私舞弊同时成为审计初级发展阶段主要目标的还包括错误检查,虽然错误检查不再是审计的主要工作目标,但依然属于基本目标。现阶段,各个国家对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的支持正在不断提高,就是为了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由此可以得到结论: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促进会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将“三分法”作为理论依据,从三个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成因,并基于“三分法”,明确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三个类别,分别是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人类有限性与会计行为性失真。认为这三类会计信息失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组织,应该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研究,并根据会计信息失真成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章佩君.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的理论框架及证据[J].技术与市场,2019,(05):222~222.
[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15,(01):25~25.
[3]廖克勤.也谈基于哲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2):11~12.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29-0191-02
作者简介:
李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标签:会计信息论文; 失真论文; “三分法”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