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机理与防治方法论文_吴麟

浅析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机理与防治方法论文_吴麟

吴麟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30001

摘要: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就使得建筑需求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技术类型更为多样的发展环境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去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与之协调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质量,合理规避质量缺陷。从当前形势来看,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问题的发生频率普遍较高,防治难度大,一旦忽视该类问题任由其自由发展,不仅会为建筑的后续使用埋下安全隐患,更会增加用户患病几率,因此,以墙体发霉机理为主导,积极应用高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墙体发霉机理;防治方法

在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问题较为常见,这同时也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质量通病,当微生物依托温暖潮湿的环境不断滋生时,墙体发霉问题就会随之加剧,这不仅会破坏建筑装饰,更会在污染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人们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身体机能将严重受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空气指数严重下降,而人在与霉菌接触的同时,也会出现感染症状,更为严重的还会引发支气管等炎等疾病,因此,强化民用建筑使用价值,规避墙体发霉问题势在必行。

一、建筑本身的构造缺陷

首先,民用建筑之所以频繁出现墙体发霉现象,是因为建筑结构基于自身特点塑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冷桥问题较为常见。建筑的室内外温度本身就存在差异,当内部温度较高,与室外温度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时,受到建筑物构件导热系数的直接影响,就会将热气传给墙面,当二者结合出现水气时,冷桥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并在外部作用下呈现出加剧趋势。在北方进入冬季时,室内外温差往往较大,这就为建筑物冷桥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北方的建筑物中,冷桥问题的发生频率普遍较高。与此同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其稳定性及施工效果较强,但是非承重墙体本身却存在质量缺陷:首先,墙体开裂及渗漏问题频发;其次,梁、板等结构部件的某些位置导热系数高,再加之缺少积极有效的防寒保温措施,就会导致建筑物室内外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内墙处于潮湿等不良环境中,也会受到水气作用而发霉。

其次,透寒在民用建筑中也是较为典型的一类墙体发霉现象。当空气中的温度及水蒸气饱和度等因素达到一定范畴时,墙体就会在保温失效的情况下呈现出发霉形态。而透寒的本质是,蒸汽与墙体温度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当水气凝结后,建筑质量就会因透寒现象而不断下降。透寒水不仅会致使墙体受损,出现潮湿问题,更会导致发霉现象的频繁发生。在现代建筑中,透寒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部分建筑物虽然具备采取保温措施规避透寒问题的意识,但是保温效果却并不理想,透寒水现象仍旧会在保温不当的情况下高频出现,这是因为室外的冷空气大多由门窗等位置进入室内,一旦水蒸气在该区域大量凝结,门窗口就会因潮气作用出现霉斑,再加之外门窗的阻热传导指标较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将呈现较大差异,透寒水也会因此而积聚。

二、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机理

1.建筑设计存在缺陷

民用建筑墙体发霉问题的频繁发生与建筑设计失误密切相关,一旦设计的优化指标下降,就会将消极影响作用到建筑质量上:首先,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设计的侧重点更加倾向于三七墙,这就使得墙体厚度有所削减,而房屋的的保温优势也会随之下降,当进入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变大时,冷桥问题就会频繁发生;其次,建筑施工阶段大量应用粘土砖及混凝土等材料,在不同材料导热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时,建筑物的个别位置上就会伴随发生冷桥问题;第三,墙体内本身就设置供热及供水管道中,如果管道设计及施工区域集中在室内,就会在温差大的环境下出现水气凝结现象;第四,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缺少积极有效的保温措施,促使房屋建筑指标与当地气候特点难以相符,一旦温差现象更加趋于显著,透寒现象就会随之加剧;最后,建筑设计总缺少相对可行的措施规避透寒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霉菌的繁殖条件

霉菌是一种能够在温暖和潮湿环境中迅速繁殖的微生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其生长场所广泛,如纸张、玻璃制品、衣物、皮革、油漆和橡胶等等均是霉菌生长的场所。霉菌的生长场所广泛,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影响霉菌繁殖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主要有温度、湿度、霉菌的种类以及充足的空气等影响因素。影响霉菌繁殖及产毒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大部分霉菌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当处于0℃以下或30℃以上的环境中,霉菌的产毒能力非常弱甚至不能产毒。不同种类霉菌的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例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霉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湿度是80%~100%。不同种类的霉菌繁殖速度和产毒能力也是有差异的。霉菌属好氧菌,空气越充足、越易生长。此外,潮湿阴暗的条件更适于霉菌繁殖生长。

3. 居住因素

材料和工艺的进步从客观上也导致了墙体发霉,例如地热的施工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采暖方式。若将卫生间防水层铺在采暖层之上,水分不断渗入沙灰中且不能及时排出,最后会积攒在防水层上,待采暖设备工作时水分蒸发到室内使空气中含水率增加往复,卫生间变成了室内观景的加湿器,将会促进霉菌繁殖增长。另一方面,各种新型工艺,断桥铝、塑钢等各种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现代居住室的密封性大大提高,双层或多层中空比例的应用使建筑外窗的保温密封性大大提高,房屋的这种密闭性削弱了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从而增加了室内墙面和地面发霉的可能性。

三、控制霉菌生长的措施

根据霉菌的生长,只要控制霉菌生长条件其中之一便可以有效的控制其生长繁殖,下面是一些控制霉菌生长的措施:保持室内墙壁以及家具的清洁卫生以减少霉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湿度控制手段。根据霉菌繁殖必须具备条件对霉菌污染源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建筑物及其维护材料的温度和湿度来实现,事实上,建筑物温度几乎永远处于霉菌生长范围内,因而控制水分进入建筑物内是被认为最现实的、最有效的控制霉菌的方法,前人提出四种控制建筑物内湿度的有效途径,一是减少室内的相对湿度,二是保持表面温度在露点温度以上,三是试用水蒸气保护层控制水蒸汽和空气渗入墙体,四是防止运维夏雨荷地下水渗入墙体;在建筑物容易发霉的部位采用不适合霉菌生长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断其生长根本;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容易发生霉变的部位加入化学物质,阻碍霉菌生长,或在霉菌生长的过程中将其杀死。

结语

在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问题的发生频率普遍较高,而霉菌本身依托强大的繁殖能力在适宜的环境下不断滋生,并形成拓展之势,将对居民及建筑物的美观性形成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合理规避墙体发霉问题,就需要采取可行性措施,从源头上抑制菌毒生长,而防治方法则以居住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控制为基准,做好墙体保温工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进而引发墙体发霉问题。从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一旦室内湿气超出既定标准,即使墙体保温工作落实到位,也还是会发生发霉问题,如果保温及墙体质量都处于标准范畴,窗户也会出现透寒结水问题,在水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同样会顺流到墙上,出现长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谈炯. 浅谈墙纸发霉防治的管控要点[J]. 城市建筑,2014(18):252-252.

[2] 王晓雪,沈艳,苏小莉,等. 发霉墙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及其防治方法[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33(2):108-112.

[3] 经涛,崔晓东. 浅析房屋刚性防水屋面渗漏和住宅楼墙体发霉的原因及防治[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052-00052.

论文作者:吴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浅析民用建筑中墙体发霉机理与防治方法论文_吴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