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病患38例,并将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保守治疗,给予实验组病患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以及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体成形术,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伤椎影像学指标;椎体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56-01
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创伤,以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大多是有间接外力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额疼痛、畸形,还可能会伴随着脊髓损伤,老年脊柱骨折大多为压缩性骨折,对病患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探讨分析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病患38例,并将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病患,其中实验组病患男9例,女10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7.5±9.5)岁,对照组病患男11例,女8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6.5±9.5)岁,对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实验组:给予本组病患椎体成形术,协助病患采取俯卧位,在其大腿及胸部各垫双枕,使病患腹部悬空,给予病患硬膜外或者是局麻麻醉,并在C型臂透视下对伤椎进行定位,并在X线的引导下经皮子椎弓根外左侧10点位,右侧2点位与矢状面形成大约15°的进针角度进行穿刺并达椎体前三分之一[1],然后再透视下对穿刺针部位进行确认,无误后拔出针芯;接着将消毒生理盐水加入PMMA骨水泥调制成糊状,在X线机的透视下采用50ml的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将骨水泥缓慢注入伤椎;若骨水泥浸润至椎体后缘或者是已经渗出椎体外,则停止推注,在确认骨水泥已完全硬化将穿刺针拔出,并对伤口进行压迫数分钟[2]。
(2)对照组:给予本组病患保守治疗,告知病患需要睡硬板床休息,注意避免起床、坐起以及半卧,注意抱枕平卧,并且在背部骨折部位垫一个软枕以保证脊柱可以向后伸展,给予病患足够的营养补充和阳光的照射,卧床休养八周左右给予病患带支具下床活动,并固定4~6周的时间,同时给予病患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的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以及伤椎后缘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患的伤椎影像学指标
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以及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老年脊柱骨折发生后,脊柱由于失去了负重的功能,产生剧烈的疼痛,从而对病患的日常生活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传统保守治疗主要为功能锻炼垫枕复位,病患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同时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手术复位会增加病患的疼痛感,因此老年病患的耐受程度较差。
早在1984年就由法国医学研究者首次采用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颈椎血管瘤并获得了,由此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随后则被广泛用于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性肿瘤中,均获得了良好的缓解疼痛及增加病变椎体强度的效果,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椎体成形术病患的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以及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原理主要为骨水泥可增加胸腰椎体的抗压强度,并且其在成形后可以预防骨折部位的再移位;其次骨水泥还承担了大部分的轴向应力,不仅填补了疏松组织的“空缺”,恢复了伤椎的高度,并且还是伤椎的功能增强了,保证了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病患的伤椎高度,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娄文杰,车彪,邹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18-119.
[2]王纪锋.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32-2332.
[3]王港,陈帅,刘晓曦.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126-128.
论文作者:陈海军,马英杰,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病患论文; 脊柱论文; 椎体论文; 实验组论文; 高度论文; 后缘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