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广西糖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糖业论文,广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00)01—0054—04
一、正视国际竞争因素的影响
从外部环境看,中国糖业正处在激烈的国际食糖市场竞争之中,这是下一世纪广西糖业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放眼世界,全球食糖生产已经严重过剩。据ED & MAN贸易公司估计,1998~1999年全球食糖产量继续保持1.5%的增长速度,原糖将达1.2811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而食糖消费增长速度估计为1%,约1.2376亿吨原糖,即预计全球过剩食糖达434万吨。又据MAN公司报导,全球已连续15年食糖过剩,导致在食糖产地和销地都出现了大量库存。国际糖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Tomg Hannah指出:据计算, 目前世界食糖过剩库存量已达1240万吨。全球食糖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的市场态势,致使国际市场上糖价长期低迷,1999年4月原糖的国际市场价格甚至跌到每磅5.44美分,下跌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
世界食糖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状况加剧了国际食糖市场竞争,给各个产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强大的压力。以台湾省为例,台湾的食糖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大陆,略高于世界人均水平,每人每年约25公斤,全省年消费量约52万吨。大量的内需及出口需要曾推动台湾糖业高速发展,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糖)在60年代曾创年产100 多万吨的高纪录,在70年代还保持80多万吨的水平,但自80年代开始,因国际糖市竞争激烈,糖价下跌,岛内成本增高,不得不紧缩生产,至1996~1997年台糖的砂糖生产年产减至34万吨,如今台湾人已把台湾糖业称之为夕阳产业了。
在我国,因长期对食糖商品采取保护政策,食糖进口控制甚严。近年来,随着本国糖产增加,对食糖进口控制更严。如1998年度,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国全年进口食糖仅50.75万吨, 其中大部分经加工复出口或转口贸易销往国外,真正进入国内市场的仅7.17万吨。据此有人认为,国际食糖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国内糖市影响不大。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国内市场都与国际市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难以避免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正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1995年300多万吨计划外进口食糖及走私糖冲击中国糖市, 导致国内糖价大跌,就已显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重压。面对中国加入WTO 时日的临近,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对于在世界糖业中还处于弱势的我国,国际上质优价廉食糖的涌入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从现在起,必须重视国际食糖市场竞争因素对中国市场影响的研究。如果不能对国际竞争因素作充分的估计和认识,那将在广西糖业的发展上犯战略性的错误。
二、扩大糖业开放,积极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离不开本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济往来。二战后,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除了依靠本国生产力提高和科技发展外,同时也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等方式与他国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在这种相互联系的国际环境中加快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置身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糖业,它的发展同样要遵循这条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因此,在更加开放的新世纪中,广西糖业要在尖锐复杂的国内外竞争中立足壮大,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必须加强对外经济联系的力度。从当前的市场竞争力看,广西糖业还不具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能力,但就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看,却充满着机遇与希望。由于广西糖业同世界上一些先进产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各自具备的经济优势不同,由此产生了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糖业生产要素的相互补充和再配置的可能性,即具备了糖业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目前,广西糖业还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广西糖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劳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广西糖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扶贫任务较重的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四个地区,这四个地区的农村,尤其是河池、百色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程度低,许多农民还滞留在农业,因此蔗业劳力多,工价低。这些地区宜蔗土地较多,经过多年的基地建设,不少蔗地已集中连片,此外还有不少未开发的宜蔗荒地,且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不高。
当前,世界上某些产糖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压力下正在考虑或已在进行糖业资本和技术的转移,正在世界上寻求劳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合作伙伴,以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这对广西糖业来说,无疑是极为良好的契机。从亚洲看,台湾和泰国的糖业与广西糖业具有互补性。就台湾而言,台湾糖业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制糖技术和管理方法,亦有制糖综合利用及多元化经营的技能与经验,但近年来,在国际糖价低迷,岛内农业劳力、土地成本过高等因素作用下,不得不压缩岛内生产,采取将一部分资金、技术外移的战略,而拥有丰富、廉价劳力及土地资源的中国大陆正是台糖转移的良好去处。泰国与台湾有类似的情况,也存在蔗业劳力成本高且难找的问题,需要在国外寻求劳力、土地低廉的合作伙伴。自1993年起,泰国糖业资本已经进入南宁地区,与宁明、崇左、驮卢、扶南等糖厂合资建立了“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目前,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糖业资本也被中国的食糖市场吸引,来到广西谋求合作。如英国糖业海外投资公司自1995年起就先后投资于广西的石别和罗秀糖厂。这表明广西糖业与某些产糖先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合作已经具备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三、建立新的糖业体系
广西原有的糖业生产体系,曾为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原有的糖业生产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结构、机制等方面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当前广西的主要糖业基地——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四地区看,甘蔗种植大多是小农经营,糖厂因地方行政分割,多数小型分散、技术落后,而且糖厂已被推入市场,进入市场机制运行的道路,甘蔗种植却仍在计划经济机制支配下。这种扶贫型、分散小型、制糖与种蔗脱节的生产体系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亦是缺乏竞争力的根源所在。面对充满竞争和机遇的21世纪,广西必须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中重建一个崭新的、符合社会化专业生产要求的、具有竞争力的糖业体系。这样的体系怎样才能形成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西新的糖业体系已经在90年代中期后开始起步:大型糖业集团开始出现、外国资本开始进入、集中成片的原料基地开始出现……。回顾历史,新的广西糖业体系的起步并非主要靠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而是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开始的,新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广西糖业体系的建立同样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广西实际,可以采用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即采取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与市场混合作用为辅的做法。这是因为广西糖业原有的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小型分散、落后低效基础上的,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单靠市场调节,没有政府的设计和推动是很难成功的。
政府在新的糖业体系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根据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按照社会化专业生产规律,从全区整体利益出发对全区糖业结构进行整体设计。
第二,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大型糖业集团,推动广西糖业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第三,协调各县及地区的局部利益,完成跨县、跨地区的、与大型糖厂相适应的原料基地调整与建设,完成粗糖与精糖加工的配套布局。
第四,推动现有糖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转变,将行政性管理机构变为有效实行糖业宏观管理的经济管理机构。
必须说明,强调政府在新的糖业体系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并非主张重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因为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符合社会化生产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法则,从实现的手段看,政府不能用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方式,而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培育食糖中心市场
面对新世纪,在广西培育食糖中心市场是广西糖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第一,能提高广西蔗糖的知名度。一旦全国中心市场在广西发展起来,广西蔗糖将占较大交易比重,只要质量上乘,就会使广西蔗糖名扬天下,从而扩大广西蔗糖的市场占有率,也有助于广西蔗糖走向世界。
第二,有助于加强广西糖业的竞争力。目前广西糖厂各自在市场上分散拼搏,势单力薄,竞争激烈时还会相互压价,自相残杀。如果在广西形成中心市场,估计经过努力能使广西蔗糖销售在中心市场上作整体运作,这样有助于增强广西糖业的销售优势。
第三,有助于获取经济信息。大型市场可以汇集大量经济信息,能为生产者、经营者的决提供依据,也能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例如,在中心市场上,大量的食糖现货交易而形成的价格,能大致上反映食糖市场行情,这样的价格有助于企业决策策,也能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
第四,能减少糖价波动带来的风险。食糖是竞争性强的商品,价格波动激烈,今后在大量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期货交易,生产者可以通过期货交易用套期保值的方法,尽可能减少糖价波动带来的损失。
目前广西有三个批发市场,一是南宁的批发市场,一是柳州的批发市场,再就是在南宁新建立的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批准的全国食糖中心市场。从目前情况看,这三个市场都不太景气,客户少,不成规模,不成气候,一般客商仍喜欢在场外交易。政府可以运用有效的方式对这些市场特别是全国性的中心市场广为宣传、积极组织、大力扶助,为其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有效的企业运作,全国性的食糖中心市场才能在广西真正启动并兴旺起来,全国中心市场的兴旺也将会给广西糖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收稿日期]199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