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礼俗篇目教学,提升高中生的道德修养论文_刘慧珍 王静蕾

北师大珠海分校 广东 珠海 519085

摘 要:礼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礼俗不仅表现在外在行为上的礼节,更体现为内在思想上的道德意识,包含着特别的道德精神,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资源,担负着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职责。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时期,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礼俗篇目对其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传统的礼俗文化,而且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国 传统礼俗 高中生 语文教材 道德修养

一、研究缘起

礼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所谓礼俗,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等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因为礼俗常以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为表现形式,因此通常又被称为“礼仪”。礼不仅表现在外在行为上的礼节,更体现为内在思想上的道德意识,包含着特别的道德精神,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礼仪文化重在弘扬和培育,几千年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形成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特色。礼在道德的内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其实施礼俗文化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这不仅能使他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加深其民族认同感,而且能够丰富其文化底蕴,提高其道德修养。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礼俗篇目的内容分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资源,担负着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职责。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的篇目进行分析、统计,教材中蕴含有礼俗文化的篇目共有26篇。笔者从内容上将其主要分成四个大的方面,即日常礼俗、婚姻礼俗、社交礼俗和节日礼俗。

三、高中礼俗篇目的教学策略

首先,有意识地将礼俗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习俗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祭祀典礼,小到饮食起居,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要求行事。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无冕皇帝”,再加上学校缺少礼仪教育,使得他们在行为上缺乏分寸、进退失据。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含有日常礼俗的教材文本时,对他们进行日常礼仪行为的教育,帮助他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识礼知礼,做到言行举止合乎礼仪习俗,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分类整合,迁移拓展。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礼俗传统文化有较为全面、系统、理性的认知,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将一本教材中分散在不同单元中的某类礼俗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有机整合成一个主题,集中讲授,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适当地迁移拓展,使学生对传统礼俗文化有个理性、系统的认知。再次,开展综合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礼俗文化的热情。与日常的教学相比,综合性学习更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例如,衣冠服饰是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中礼仪习俗的体现。服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更具有社会功能。通过衣冠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等级、阶级、年龄、家庭条件等,甚至于衣冠服饰成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区分身份地位,服饰在场合环境上也有特殊的要求,不同的场合规定身着不同的服饰。

四、礼俗篇目教学应注意时代性、实践性

中华礼俗文化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完善的,它既有鲜明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教师在礼俗篇目的教学中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分清哪些是该让学生学习的,哪些只是了解一下即可。同时,我们在设置传统礼俗篇目的教学目标时,应将实践性作为教学重点。因为,学礼是基础,行礼才是目的。在具备了正确的道德判断之后,如何践行道德人格也是行礼的关键。高中生只有通过知礼、学礼,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礼的点滴积累,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论文作者:刘慧珍 王静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利用传统礼俗篇目教学,提升高中生的道德修养论文_刘慧珍 王静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