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应增强的五种意识论文_吴景蓉

小学数学教师应增强的五种意识论文_吴景蓉

(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 武胜 638403)

我国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增强以下五种种意识。

一、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增强全体意识。

大家知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没有提到“公民教育”的高度;也有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反正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都能读初中了,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还有的教师不知道怎样教才叫做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是,没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增强教师的全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唯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具体表现为实施分层教学。

一是分层要求。按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实际,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但是,分层要求必须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基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教学坡度,并尽量给他们提供辅助性学习,使之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开放的学习机会,使之适当超过基本要求。二是分层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切忌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至必要的暗示。三是分层练习。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练习,全体学生都能做;略带变化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提高性练习,学有余力的学生争取完成。四是分层辅导。对优生,要树立理想,增内容,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对中等生,要倡勤奋,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差生,要强信心,定计划,导学法,补欠帐。此外还应做好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工作。

二、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推到主动学习的第一线,诱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因,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肆意剥夺学生学习主动权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这种教育规律的行为,已经无数次受到了教学 实践的惩罚。因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刻不容缓的要求。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活动时间上,要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只能是空话。二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自始至终围绕着让学生都能参与,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指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三是在活动评价上,要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只要学生能发现并自我评价的,教师绝不代替;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并自我评价的,可以同桌或者小组讨论,然后再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扬长补短,相互学习。

三、注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愉快教学意识。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进行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基础,对支持,推动学生数学认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的感观和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较好的接受数学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正如陶行知说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因此,教师要增强愉快教学的意识,注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主要方法有:1、把数学教学内容尽量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通过介绍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2、注意创设学生探索问题的情境,让他们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的过程中去发现一类数学的本质特征,或解决一类数学问题的规律,并在探索过程中去体验成功探索带来的快乐。3、选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如启发式教学法,它着眼于把学生对数学的直接兴趣逐步发展为对数学的爱好,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作用甚大。4、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具和各种电教设备,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东西。此外,在教学中引进竟赛、游戏、表演等活动,都是实施愉快教学行之有效 的方法。

四、重视操作试验对学生认知的重要作用,增强实践意识

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主体和 客体相连接的纽带。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生,主体也只有在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接触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课堂讲授,常常以教师的讲授、示范来代替学生的操作实验,更忽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等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增强实践意识,充分提供学生参与操作实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想实践。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让他们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直接相关,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不断激发起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提供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能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动口表述活动、动脑思考活动,要留够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同时还应安排一些课外考察活动、生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再其次,要教给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让他们会实践。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教给他们实践的方法,使他们一回生、二回熟,知道怎样去观察,怎样去收集数据,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增强创造意识

创造性是人类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知识只有在创造性的应用中才能产生巨大力量,才能超过原有价值而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新世纪,创造力就是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必须增强创造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引导他们走上创造之路。

首先,要建立开放的创造环境。只有在开放的创造环境中,学生才能迈出创造之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对此不能横加指责或粗暴干涉。要允许学生创造的失败,并注意引导总结失败的原因。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说得更为明确:“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再其次,要注意进行发善思维训练,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训练,使他们敢于冲破一般的、传统的数学思维方式,开拓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极为有效的发善思维训练方法。最后,要提倡学生不迷信教师和书本。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也好,书本也好,都只能是一家之言。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对有独到见解的要给予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要加以补充,对错误的认识要及时引导。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能在教师和书本之外发现新的知识,说明他们已具有敢于创造的勇气和能力。

论文作者:吴景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师应增强的五种意识论文_吴景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