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易高众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怀化 413002)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70例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肺栓塞)、观察组(合并肺栓塞)均35例,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对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既往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实施过手术史、卧床大于1w、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征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总结发现,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相关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PaCO2水平较低,其中有既往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实施过手术史、卧床大于1w、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征。结论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临床特征;相关因素

肺栓塞会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入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因素,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引起肺栓塞的原因为肺动脉血管出现阻塞,从而引起相关性区域肺组织出现坏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会合并肺栓塞,从而加重病情及患者痛苦。因此,针对此问题,对其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干预,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0例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确诊病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肺栓塞)、观察组(合并肺栓塞)均35例。对照组男26例、女9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9.5±10.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5-8.3年,平均病程(4.5±2.2)年;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0.0±11.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7-8.5年,平均病程(5.0±2.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实际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查,既往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史、长期卧床史、6周内手术史、心功能不全史、长期卧床史[2]。临床症状:咯血、咳嗽、呼吸困难、晕厥、胸痛、下肢非对称性肿胀等。抽取患者2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心电图:应用自动心电分析仪,分析心电图机记录的12导取心电图形。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双下肢周径是否对称进行检查[3]。

1.3分析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对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行t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

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临床指标

既往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实施过手术史、卧床大于1w、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征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8例(22.9%)、6例(17.1%)、5例(14.3%)、12例(34.3%)、6例(17.1%)、13例(37.1%)、6例(17.1%);对照组分别为2例(5.7%)、1例(2.9%)、0例(0)、3例(8.6%)、1例(2.9%)、4例(11.4%)、1例(2.9%),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发发病率与病死亡,主要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肺功能会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合并肺栓塞后,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提高病死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栓塞临床表现相似度较高,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较为困难,但也有以下特点: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药物治疗时,并不能缓解病情;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与晕厥;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不对称水肿;病情发展迅速;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特征;较之前PaCO2会降低;一侧膈肌出现盘状肺不张或隔肌抬高[4]。可以通过上以特点,进行相应的确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以下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有抗抗凝血、遗传等。继发性有:既往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实施过手术史、卧床大于1w、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征等,以上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具有较高的存在性及协同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多数会出现活动受限,长期处于卧床状态,会引起血流缓慢;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烟草中的物质会抑制内皮细胞功能,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黏附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数量;此烊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增加继发性红细胞与血液黏滞度。由此增加合并肺栓塞发生率[5]。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华,张仕国,陈志勇,等.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3):491-495.

[2]祁克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44-2245.

[3]杨雪娇,赵国厚,袁开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89-91.

[4]梁兴.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43-44.

[5]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63-2166.

论文作者:易高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易高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