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势_直接投资论文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势_直接投资论文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情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当代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跨国公司获得空前迅猛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目前,全球约有4万家跨国公司, 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约有25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40%左右,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研究开发的80%-90%,以及国际投资的90%(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际直接投资即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兴起、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跨国经营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市场化并与世界经济接轨,为此,分析研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我国引进外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加速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具有战略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新热土

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国有化运动(70年代达高潮)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多对入境直接投资进行限制,致使很长时期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排斥在国际投资重点地区之外。直到80年代,一些国家和地区改变了以前的做法,采取种种特殊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使得国际资本重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再度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接受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与流入西方国家的资金占世界总投资额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比率正在迅速增加,且有上升趋势。据1995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占世界总投资额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6.4%,上升至1994年的37.4%,这表明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这种直接投资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促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重要力量。但这种投资在各大洲或地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亚洲、拉丁美洲吸引外资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中东欧吸收直接投资绝对量较亚洲、拉美少,但增长速度较快;唯独非洲吸收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小,且增长不稳定。

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上的这种特征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资本充裕并出现过剩,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达工业化国家先后步入衰退时期,造成对直接投资的需求减少,直接投资收益率下降,导致流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的比率逐年减少。典型例证是日本,1992年吸收的直接投资为27.28亿美元,而1993 年猛跌为0.86亿美元。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地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投资回报率高,故吸引了大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使国际直接投资的比率逐年上升。但应看到,随着西方各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会吸引部分资金回流,从而使直接投资的比率呈现反弹。典型例证是美国,1993年(19.3%)1994年(21.9%),吸收国外直接投资较1991年(13.9%)1992年(10.3%)有大幅度增长。

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比率迅速增加,其中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吸收的直接投资量最大,增长迅速的原因是:该地区拥有巨大市场,经济发展有活力;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供应良好;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方面拥有优势;拥有稳定和可以预测的环境,(例如在政治发展、对直接投资的管理、行政效率方面)这种环境为经营的盈利提供良好机会。而一些拉美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经济逐步复苏,对外资有较大吸引力。以上这两个地区自1997年7月以来, 相继受到东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短期内进入这两个地区的直接投资会有所减少,但长期看,这两个地区依然会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理想之地。所以说,大的格局不会改变。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中东欧将成为吸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有力竞争者,而非洲大陆由于战乱、原有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影响了国际资本对非洲的投资,故一直徘徊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边缘。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为维护欧元的稳定,实现欧盟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处理科索沃等问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些会进一步影响非洲的主要投资者——西欧大国对非洲的投资。看来,国际资本对非洲的投资短期内不容乐观。

二、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热点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这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向服务业倾斜。到1990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有50.17%在服务业上。 日本在海外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高达67%。德国达59%,法国达49%,美国达47%,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上也达29.5%。就具体行业来说,跨国银行是服务业跨国经营中发展最快的。此外,保险业,广告业、会计事务和管理咨询也占较大比重。

国际直接投资加速向服务业倾斜的原因主要有:(1 )服务业相对于采掘业、制造业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灵活性强且受地理环境影响小、经营范围较广等特点。(2 )全球对现代化服务需求增长很快,尤其是那些正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和地区对金融保险业、数据处理、电讯等技术服务业需求日增,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这些行业正属“幼稚行业”,这就为拥有优势的美国、欧共体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提供机会。(3 )乌拉圭回合签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签署《多边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已被各成员国接受,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4 )电脑和电讯技术的变革正使服务业的贸易性不断提高,这也推动了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 (5)服务业在生产、就业、消费等方面具有的良性效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得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跨国收购合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创新选择

收购合并和创建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具体方式。由于创建新企业需要从事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速度慢,周期长,而且创建方式一般比收购合并方式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收购合并一直是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中采用的形式,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收购合并取代了创建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形成一次次浪潮。

以跨国收购合并形式进行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工业国家间进行的。就整个情况看,1987-1993年在发达国家企业的外来直接投资中,企业收购合并的金额平均占66%,其中1988年高达84%,1991年虽下降到41%,但1993年又回升到61%。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这种收购合并方式也被广泛采用。

跨国公司的跨国收购合并领域广泛,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它的领域涉及汽车工业、电讯业、制药业、金融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正不同程度地卷入这种购并浪潮;它的规模在90年代末屡创新高,1998年世界十大购并案的金额都在400亿美元以上, 其中埃克森购并美孚达860亿美元。这一金额超过了1998年新加坡GNP 的830亿美元。这种一次购并金额达到一个中小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状况,将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

跨国公司之所以热衷于采用收购合并方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由于下列诸因素决定的:(1 )收购合并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迅速建立国外的产销据点,并对市场机会作出迅速反应;(2)收购合并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实现产品多样化;(3)收购合并可以利用原有企业分销渠道,迅速进入当地市场, 并把跨国公司的其它子公司产品引入该市场;(4 )收购合并可以获取原有企业的商标、特有资产乃至高新技术;(5 )收购合并还可以从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取好处。此外,收购尤其是合并还有出于法律方面的考虑。

四、“当地化”——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新战略

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种带有“当地化”色彩的做法是与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相伴行的,例如,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实施共同关税政策时,美国就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但它作为一个经营战略还是国际资本重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时提出来的。尤其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注意“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具体表现为“当地化”的程度提高。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经营中使用的零部件为例,中日合资的工厂使用的零部件在中国采购的比率为47%,中美合资的工厂为57%,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生产的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在中国的采购率高达80%。

“当地化”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人才当地化;(2)技术当地化,即得利用当地技术,更主要的是向当地转让技术;(3 )市场当地化,即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当地化,产品销售当地化。

“当地化”战略能顺利实施的原因:从东道国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等,一方面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而经济正处在工业化早期,资本缺口大,技术正待全面提高,经济发展中普遍执行进口替代政策;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具有生产新设备,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能力。因此,“当地化”战略一定程度上迎合并适应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所以受到东道国的欢迎。

就投资者来说,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裕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当地化”可以在企业比较效益原则下,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本国低的地方去,移到资源丰富而廉价的地方去,实现“失去垄断优势”的先进技术和“过剩资本”与东道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此外,“当地化”还能取得“国民待遇”,享受税收优惠;“人才当地化”可以克服由文化背景和语言上的差异引发的种种误解,并能利用他们在当地的良好人际关系,迅速打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这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可见,“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对东道国和投资者(跨国公司)都是有利的。

五、缔结国际战略联盟——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的新形式

跨国公司缔结的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测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而采取的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是一种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它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

跨国公司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最早于1979年在汽车行业中出现。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第一家国际战略联盟。继此之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半导体、信息技术、电子、生物工程、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航运和银行等资本技术密集的行业,成为跨国公司缔结国际战略联盟集中的领域。而且,其战略合作覆盖从科研和开发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据统计,在世界15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高达90%。 不过有一点是例外的,即跨国公司很少在其具有核心优势的部门进行联合。可见,跨国公司结成国际战略联盟成为其扩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普遍趋势。

西方跨国公司采取结成国际战略联盟进行海外经营,其原因是:

(1)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且不说单个跨国公司, 乃至象美国这样的科技大国也无法在所有领域都取得领先地位,就是一项复杂的高技术产品从设计、造型、试制到有关设备筹建、批量生产和市场渠道的开拓,都已表现为日益扩大的系统工程,以至单个跨国公司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有鉴于此,为迎接潜在对手的挑战,不同国籍的跨国公司结成国际战略联盟,以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此外,由高科技所引起的新型关键零部件的高昂开发费用,也迫使多个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投资,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和传递技术,缩短研究和开发的时间,以迅速夺取市场。

(2)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在互补效应中取得优势,还可以实现剩余生产能力的转移,这些都使结盟的跨国公司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区域经济集团逐步形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使得市场进入困难,这也推动着跨国公司结盟。较典型的是美、日跨国公司为对付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共同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凭借其在一些领域拥有的技术上优势,与西欧同行业大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4)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形成美、日、西欧三极格局, 为争取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各极中的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实现内部结盟。

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主体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自60年代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了发展经济的各种战略。经过艰苦的努力,经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后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包括亚洲“四小龙”、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崛起,跨国公司随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有17家企业到海外投资。但到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海外投资的企业已多达963家,拥有1964家国外公司,累计直接投资额达50 -100亿美元,投资广布12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国40多个。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已有3800多家,海外子公司有62900 多家(1989年数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不仅总体数量增长快,而且大型公司也增长迅速。

鉴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涌现出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联合国贸发会议于1995年12月19日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首次列出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最大50家跨国公司名录。据《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50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已达到21%,这个比率还正在上升。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的崛起,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规模虽然还很小,但80年代后,呈迅速增长趋势。按国际收支统计,1960-198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年平均递增率为16.1%(同期发达国家为10.7%),年平均直接投资额为10亿美元,而1986 -1990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47%, (同期发达国家为26%),年平均直接投资额为60亿美元,1990 年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1994年更达120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9%。

这些新兴跨国公司大多以毗邻的、经济水平接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为其投资对象。但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开始向发达国家进行“上行投资”。如韩国和台湾对北美就进行大量投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此外,也涉及金融、旅游、建筑、贸易、娱乐、运输等服务业。

总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发达国家垄断国际直接投资的局面,而且有力地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直接投资的地位明显提高,这预示着多元化国际投资主体的格局正在形成。

标签:;  ;  ;  ;  ;  ;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势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