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侧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焕焕[1](2021)在《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治疗,联合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治疗及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通过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有效率等方式比较两组及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00%,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增强患者腰部活动能力,疗效满意。

赖富荣[2](2021)在《基于肌骨超声对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肌骨超声技术,研究针刺与穴位埋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核心肌群中腹横肌、多裂肌厚度的影响,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表分析相关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导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求一种操作方便、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随机分组,符合排除与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进入针刺组或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4例,其中针刺组完成32例,脱落2例,穴位埋线组完成32例,脱落2例。针刺组予常规针刺,穴位埋线组予关元、肾俞(双侧)、突出节段阳性点穴位埋线治疗。针刺组治疗为隔日1次,1周3次,总共4周的治疗时间;穴位埋线组2周埋线1次,进行2次的埋线治疗,共4周的治疗时间。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由专人对两组受试者进行JOA腰腿痛评分、双侧多裂肌与腹横肌厚度的测量。结果:1.两组患者的岁数、病程、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的JOA腰腿痛得分、腹横肌厚度、多裂肌厚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内腹横肌、多裂肌的非累及侧与累及侧厚度相比较,累及侧肌肉厚度均较非累及侧薄(P<0.01),两组可进行比较。2.JOA腰腿痛得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JOA腰腿痛得分较前升高(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JOA腰腿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测量两侧多裂肌的厚度: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非累及侧多裂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变厚(P<0.01),两组治疗后累及侧多裂肌厚度比治疗前厚(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非累及侧与累及侧肌肉厚度比较,累及侧肌肉厚度仍然较非累及侧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组累及侧多裂肌的厚度较穴位埋线组累及侧薄(P<0.05),两组治疗后非累及侧的多裂肌厚度相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4.测量两侧腹横肌的厚度: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非累及侧腹横肌的厚度较治疗前增厚(P<0.01),两组治疗后累及侧腹横肌厚度较治疗前厚(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非累及侧与累及侧的肌肉厚度比较,累及侧肌肉厚度仍然较非累及侧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组累及侧腹横肌厚度较穴位埋线组累及侧腹横肌薄(P<0.05),两组治疗后非累及侧腹横肌厚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穴位埋线或针刺均可提高LDH患者的JOA腰腿痛得分。2.穴位埋线疗法与针刺疗法可增加腹横肌以及多裂肌的肌肉厚度,有助于增加腰椎稳定性,这可能对防治LDH有益。与针刺方案对比,穴位埋线后可更好的增加多裂肌、腹横肌累及侧的肌肉厚度。

王永佳[3](2021)在《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梳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找到核心研究人物、研究团队及科研机构,总结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领域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中,包括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对该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受基金资助情况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出该领域核心研究学者和活跃机构,总结该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三种方法。描述性系统分析:包括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期刊文献的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及硕博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共现分析:对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的指导教师。聚类分析:通过对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中各种研究主题,根据不同研究主题及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该领域不同时间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研究纳入期刊文献1951篇、硕博学位论文187篇,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没有资金支持,期刊文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比最高,为27篇,硕博学位论文中仅有9篇受到基金资助;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期刊文献载文量前十的期刊中核心期刊仅有《针灸临床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医急症》,载文量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共载文101篇;授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硕博士学位最多的高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达到60个。2.该领域研究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机构间多内部机构或同地区间合作,少有跨地区机构合作。最主要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和东南地区。3.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吴耀持。该研究领域中有多个研究团队,一部分研究团队有较大的合作网络,且合作网络都有核心作者,另一部分研究团队联系较松散,多由一篇论文联系。4.纳入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疾病的中医治疗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银质针、浮针等;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胶原酶溶解、臭氧等;疾病的中医分型,例如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等。结论:1.近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持续增长,表明相关研究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该研究领域基金申请成功项目不多,但国家级基金资助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远团队、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李伟团队和昆明市中医院管遵惠团队可能在未来几年引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研究。4.针刺方向中针刀、针灸、电针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内热针、杵针、毫火针、拨针、揿针或为近五年新兴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中推拿、牵引、中药治疗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蒙医、康复训练、放血、麦肯基疗法或为近五年新兴辅助针刺方式;夹脊穴、阿是穴为热点选穴,阿是穴、气海俞或为近五年新兴选穴;气滞血瘀型可能成为热点证型;数据包络分析或为近几年新兴研究方法。

左姣姣[4](2021)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得气与疗效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艾灸得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灸感法在双侧大肠俞与腰俞构成的三角区域(大肠俞-腰俞-对侧大肠俞)探及灸感最明显的热敏穴,并对其进行单点温和悬灸,灸至灸感消失为止,每日1次,共治疗10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记录艾灸得气的分值;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日本骨伤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时点分别为治疗前、10次治疗结束后;总体疗效评价指标为根据国家中医药营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拟定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在所有治疗结束后评价1次。根据艾灸得气强度的不同,分为强、中、弱三组,比较不同的得气强度与艾灸疗效的关系。结果:1.一般情况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JOA评分前后比较: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得气程度强组(A组)、得气程度中组(B组)、得气程度弱组(C组)三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A组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程度最高,B组次之,C组较差。3.VAS疼痛指数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A组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程度最高,B组次之,C组较差。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的总体疗效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最高,B组次之,C组较差。结论:热敏灸得气程度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且得气程度越明显,疗效越好。不同得气程度热敏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能改善患者疼痛、整体症状、体征、日常生活以及改善腰椎活动功能。

林菲菲[5](2021)在《远端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在头部顶中线,双侧后溪穴,双侧束骨穴留针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该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问卷(JOABPEQ)、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课题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推拿科门诊的病人中筛选符合课题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64例,按简单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单纯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以对照组的推拿手法为基础疗法,配合头部顶中线,双后溪穴,双束骨穴5个远端穴位留针治疗。两组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BPEQ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运用SPSS25.0对课题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64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的患者为59例,其中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3例。总脱落率为7.81%。2.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VAS评分、JOABPEQ评分及TNF-α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比: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与各组第1次治疗后、第10次治疗后VAS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各组第1次治疗后与第10次治疗后VAS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VAS评分与第1次治疗后、第10次治疗后VAS评分差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第1次治疗后与第10次治疗后VAS评分差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JOABPEQ评分对比: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前后JOABPE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BPEQ评分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TNF-α水平对比: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前后TNF-α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浓度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按照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组间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推拿疗法和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疗法。2.单纯推拿疗法和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都能够改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VAS评分、JOABPEQ评分,以及降低外周血中TNF-α浓度,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对以上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推拿疗法。3.单纯推拿疗法和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的后续累积镇痛效果较即时止痛效果好,远端留针配合推拿疗法的累积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推拿疗法。

周子平[6](2021)在《麦肯基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靳三针(腰、坐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与单纯使用靳三针(腰、坐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来得出靳三针(腰、坐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评价。方法:收录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仁爱门诊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证)的患者,将60例患者入组并按入院顺序用数字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穴位选择腰三针、坐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坐骨点、昆仑),治疗组采用择腰三针、坐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坐骨点、昆仑)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2周治疗结束后均采用门诊随访方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的综合评分,分别评价两种疗法在治疗2周结束后的疗效差异,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VAS指数、治疗前JOA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VA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显着(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显着(P=0.000);两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00);3.JOA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异显着(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异显着(P=0.000);两组间治疗后比较,JOA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27);4.临床疗效:两组均有临床症状、腰椎功能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09)。结论:单独使用靳三针和靳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均具有显着疗效。但使用靳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比单纯使用靳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

罗睿[7](2021)在《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带脉穴组与常规针刺组在形态改善、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缓解以及总体疗效方面的差异,验证本法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提供了评判的新标准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患者,完成58例,带脉穴组和常规穴组各29例;常规穴组以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腰夹脊、委中为主穴,随证加减;带脉穴组主取双侧带脉,在诊查患者形态改变的基础上,根据双侧不同形态改变左右针刺带脉穴(调整针刺方向和层次深浅),配合委中、阿是穴;两组均每周治疗三次(隔日一次),共治疗四周。测量俯卧位两侧下肢长短变化及十一肋游离端距离床面的距离差异评价形态改变,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及改善程度,采用JOA和ODI评分评价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尼莫地平计分法进行疗效评价。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带脉穴组脊柱旋转测量值、长短腿差值、VAS、JOA、ODI五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其中VAS、长短腿差值自首次治疗后即有明显好转,脊柱旋转测量值、JOA、ODI自治疗一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好转(P<0.05),说明针刺带脉穴为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旋转和长短腿,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2)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穴组VAS、JOA、ODI三项次要指标自治疗第二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好转。主要指标(即脊柱旋转测量值的平均值和长短腿差值的平均值)随着治疗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尚不具有显着改变(P>0.05),说明常规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善脊柱旋转和长短腿。(3)改善脊柱旋转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脊柱旋转测量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脊柱旋转测量值优于常规穴组的脊柱旋转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脊柱旋转方面优于常规穴法。(4)改善长短腿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长短腿差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长短腿差值优于常规穴组的长短腿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长短腿方面优于常规穴法。(5)缓解疼痛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带脉穴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常规穴组的VAS评分,可以认为针刺带脉穴法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穴法。(6)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JOA评分优于常规穴组的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常规穴法。(7)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二周,两组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三、四周,带脉穴组ODI评分优于常规穴组的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穴法。(8)疗效评价方面,带脉穴组的愈显率及有效率高于常规穴组的有效率及愈显率,说明针刺带脉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常规穴法。(9)脊柱旋转测量及下肢长短测量法能够及时反应治疗后形态的变化,说明此法可以作为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形态改变的客观手段。结论:本研究表明,毫针针刺带脉穴为主法和常规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二者均有良好的疗效,针刺带脉穴为主的方法疗效更佳、起效更快;同时,针刺带脉穴为主法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形态异常,改善脊柱旋转和双下肢长短不一。在疗效评价方面,针刺带脉穴为主法的有效率和愈显率高于常规穴法的有效率和愈显率。针刺带脉穴为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观察患者形态改变的基础上,左右针刺带脉穴,调节带脉及其约束功能,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形态异常,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简便、安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同时本研究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提供了评判的新思路和新指标。

李涛[8](2021)在《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点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腰臀部软组织张力及痛点痛阈的改善作用,评价点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动物研究通过观察点穴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竖脊肌、腰椎间盘组织学影响,以及对腰椎间盘内Wnt3a、β-catenin、GSK-3 β及MMP-13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点穴疗法防治腰椎间退行性变的作用机理。研究一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以1:1 比例分为治疗组(点穴组)和对照组(传统手法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1个月随访的时点,对两组患者ODI评分、软组织张力、痛点痛阈、VAS评分评定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基线分析,然后再对两组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多个观察时点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每个时点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二分类资料的重复测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P<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意义。安全性分析主要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结果:1.疗程进行中,有2个病例脱落,最终86个病例进入数据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的基线情况,各评价指标治疗前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经2周治疗,两组组内比较,OD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点,ODI和VAS评分较前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月随访时点测评中,ODI及VAS评分的下降趋势减缓,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比治疗前要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4.对0.5kg载荷下竖脊肌、臀大肌位移值的测量显示,两处软组织位移值均呈上升趋势。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点,软组织位移测量值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4周测量所得软组织位移值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测量竖脊肌、臀大肌压痛点阈值结果显示,两组组内比较,压痛点痛阈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间点所测得痛阈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点痛阈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治疗2周、治疗4周、1个月随访三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0DI和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竖脊肌、臀大肌的压痛点痛阈测量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时点,治疗组痛点痛阈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4周时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而主体间效应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整体上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提示两组在痛点痛阈改善方面疗效相当。7.根据ODI评分综合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有效率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点穴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并有效降低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提高压痛点痛阈值。点穴与传统手法整体上疗效相当,同时具有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痛点痛阈的临床疗效。实验二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 i 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方法:1.造模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20±20g,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空白组,剩余44只大鼠接受前肢截除手术。术后大鼠单笼饲养72小时,然后转到正常鼠笼中适应性饲养1周。1周后,将双足大鼠移至特制可调高组合鼠笼中饲养。空白组不接受手术和造模,在正常鼠笼中饲养。总造模时间为5个月。在造模第5个月的最后1周,从接受造模的44只大鼠中随机抽4只大鼠,取材腰椎间盘进行H&E、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腰椎间盘均出现了明显退行性改变,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措施在前肢截除手术后第6个月的第一天,将剩余40只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各组根据对应干预措施开始进行干预,总干预疗程为30天。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点穴组干预方法:将大鼠固定后,在腰阳关、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第四、第五腰椎夹脊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穴位上实施模拟点穴手法,每穴5分钟,每日1次。实验人员在每次干预前均在MFF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训练,使点穴压力和频率保持在适当范围。假手法组干预方法:将大鼠以相同形式固定后,不施力按压,每日1次。DKK-1组干预方法:大鼠腹腔注射DKK-1(0.1 μ g/100g),每日1次。3.组织学评价采用H&E染色大鼠第二至第六腰椎节段的竖脊肌组织,采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L4/5椎间盘。在显微镜下观察对比各组肌肉组织和腰椎间盘的组织学改变,以Boos评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4.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影响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测量并比较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方法对该通路的影响。5.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如数据属正态分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性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组间差异显着性,任意两组的比较使用Bonferroni检验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 s T2检验分析。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法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白组大鼠,竖脊肌肌束排列规则、有序、较紧密,肌横纹可见,胶原纤维呈均匀卷曲状,定向束状排列。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模型组、假手法组、DKK-1组竖脊肌肌细胞明显增大。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大部分大鼠的竖脊肌肌束排列显着疏松,肌横纹模糊或消失,胶原纤维结构排列明显疏散、扭曲,部分甚至出现断裂、挛缩等改变。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肌束排列较规则、有序、紧密,胶原纤维呈卷曲状,部分出现疏松、扭曲等改变。2.H&E染色下,空白组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清晰,软骨终板和髓核之间的边界清晰,大量的脊索细胞存在在髓核之中。模型组腰椎间盘高度下降,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之间发现了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大量减少。假手法组中髓核明显缩小,纤维环的层状结构紊乱,大部分出现细微裂缝。点穴组部分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层状结构出现紊乱和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轻度减少。同样,在DKK-1组中,髓核皱缩,脊索细胞的数量则轻度下降,但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的结构完整,偶可见髓核和纤维环之间有小裂纹出现。以Boos评分标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平均得分显着高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腰椎间盘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3.番红固绿染色下,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明显,且肥大软骨细胞显着增多。两组软骨终板番红素0染色均变浅,提示软骨终板中胶原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软骨终板细胞未见明显增殖、肥大。Boos评分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的软骨终板平均得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但点穴组和DKK-1组的Boos评分也显着低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软骨终板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4.免疫组织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内Wnt3a、β-catenin和MMP-13阳性显着表达。相反,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腰椎间盘内GSK-3 β呈弱阳性。点穴组和DKK-1组椎间盘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为弱阳性表达,但GSK-3 β则为强阳性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蛋白表达被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中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但GSK-3 β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点穴组和DKK-1组中,以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差异。6.RT-q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 mRNA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被显着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MMP-13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显着减少。结论:点穴能改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的竖脊肌和腰椎间盘退变状态,抑制腰椎间盘内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之一。

林智鑫[9](2020)在《“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临床疗效,探讨“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功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针刺取穴肾俞穴、腰夹脊穴、委中穴为主穴,三焦俞穴、曲池穴为配穴,均取双侧。试验组先予“痹痛洗剂”于三洲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XJZC-I中熏蒸治疗30分钟,休息10分钟后,再予上述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每治疗5天,休息2天,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期间,两组各有4例患者因疗程过长自动退出而脱落。最终试验组及对照组均为26例。2.符合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受试者受试前腰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治疗后,两组的腰椎JO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指数较对照组明显(P=0.000<0.05),说明试验组的治疗方案更能改善腰椎功能。4.两组受试者受试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受试后两组均可以改善VAS评分,试验组的VAS评分变化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2<0.05),说明经治疗后试验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更优。5.两组受试者试验前腰痛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较前好转,且试验组改善指数明显较高(P=0.045<0.05),说明试验组更能改善本病对受试者的生活影响。6.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4.127,P=0.04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更佳。7.在治疗期间,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晕针、断针、针具或者酒精过敏、感染、烫伤、药疹、内热症状、感冒等不良反应,说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以“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前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具有更优的改善作用,更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耿雷宇[10](2020)在《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研究情况,客观评价针指震颤行气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且探寻针指震颤行气法的产生渊源及操作要领,从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针刺方法。方法:将参与研究的72例LDH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后,随机均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取穴均取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腰阳关十七椎承山患侧悬钟患侧;2周为1疗程,每周治疗3次,隔天治疗一次。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针指震颤行气法对试验组进行干预,采用平补平泻法对对照组进行干预。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合格受试者进行疗效评价指标(JOA、VAS量表)评分,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来探究两种针法治疗该病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治疗前的VAS、JOA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对比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发现:P<0.001,有极其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LDH患者疼痛方面治疗均有效。3、对比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发现: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LDH患者肌力、步态、直腿抬高及日常活动方面治疗均有效。4、对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试验组在改善疼痛,肌力、步态、直腿抬高及日常活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5、分析两组有效率:试验组(91.18%),对照组(80.00%),P<0.05,有统计学差异,故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各项生命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且无针刺意外事件出现,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良好。结论:1、两种方法在LDH的治疗中都显现了不同的临床疗效。2、VAS评分及JOA评分表明针指震颤行气法在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提高患者肌力及改善受限的日常活动和行走步态等方面,更具优势,效果更为显着。3、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因此两组针法均安全可靠。

二、侧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侧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分组
        1.2.2 治疗方法[8-9]
        1.2.3 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2.3两组JOA评分比较
    2.4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2)基于肌骨超声对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盲法设计
        2.3 治疗方案
        2.4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置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
        2.7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两组进行基线比较
        1.1 性别、病程、岁数、JOA腰腿痛得分对比
        1.2 治疗前两组多裂肌与腹横肌厚度数据分析
        1.3 中医证型分布
    2 临床指标观察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多裂肌厚度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腹横肌厚度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JOA腰腿痛得分数据比较
        2.4 中医证型与JOA腰腿痛得分改善度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不良事件记录与处理
讨论
    1 课题设计分析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前状况
        1.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因病机
        1.4 导师学术思想
        1.5 穴位埋线的中医机制研究
        1.6 穴位埋线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
        1.7 选穴依据
        1.8 核心肌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1.9 肌骨超声在测量肌肉厚度上的运用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双侧多裂肌厚度结果分析
        2.2 双侧腹横肌厚度结果分析
        2.3 JOA腰腿痛得分结果分析
        2.4 中医证型与JOA腰腿痛得分改善度分析
        2.5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2.6 不良事件分析
    3 课题创新点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近年来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综述二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得气与疗效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LDH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热敏灸疗法
        2.1 概述
        2.2 热敏灸与传统艾灸的区别
        2.3 热敏灸适应证
        2.4 热敏灸与LDH
        2.5 热敏灸的操作要点
        2.6 热敏灸的注意事项
    3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3.1 流行病学研究
        3.2 病因与发病机制
        3.3 西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热敏穴探查和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表
        3.2 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
        3.3 艾灸得气值
        3.4 不良反应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伦理学原则
    7 研究结果
分析讨论
    1 “艾灸得气”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 “艾灸得气”的概念和表现
        1.2 “艾灸得气”的临床试验证据
        1.3 “艾灸得气”的影响因素
        1.4 “艾灸得气”的量化评价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研究“艾灸得气”的适宜病种
    3 施灸部位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契合
    4 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近五年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远端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1.8 不良事件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盲法评价
        2.4 操作方法
        2.5 操作注意事项
        2.6 临床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数据统计方法
        2.8 伦理审查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组与完成情况
    2 基本资料比较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结果
    3 疗效性比较结果
        3.1 VAS评分比较结果
        3.2 JOABPEQ评分比较结果
        3.3 外周血TNF-α浓度比较结果
        3.4 临床疗效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治疗方法的选择
        1.1 中西医病因病机
        1.2 推拿的作用机制
        1.3 针刺的作用机制
        1.4 针刺留针配合推拿的选择依据
        1.5 远端取穴的相关理论依据
        1.6 穴位的选择依据
        1.7 针刺手法的选择依据
        1.8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VAS评分结果分析
        2.3 JOABPEQ结果分析
        2.4 外周血TNF-α水平结果分析
        2.5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麦肯基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治疗
        1.1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4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以及治疗
        2.1 现代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医学分型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病例脱落和终止
        2.6 数据处理
        2.7 临床质控
    3 统计结果
        3.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3.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3.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
        3.2 实验结果
        3.2.1 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
        3.2.2 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
        3.2.3 治疗结束后两组组间VAS评分比较
        3.2.4 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JOA评分比较
        3.2.5 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JOA评分比较
        3.2.6 治疗结束后两组组间JOA评分比较
        3.2.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8 不良反应比较
        3.2.9 病例脱落和中止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4.1 结果分析
        4.1.1 一般情况分析
        4.1.2 VAS评分比较分析
        4.1.3 JOA评分比较分析
        4.1.4 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比分析
        4.2 讨论
        4.2.1 靳三针疗法概述
        4.2.2 靳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制
        4.2.3 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2.4 脊柱生物力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4.2.5 麦肯基疗法概述
        4.2.6 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制
        4.3 评价指标的应用依据
        4.4 靳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的临床应用优势分析
        4.5 靳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的安全性分析
        4.6 注意事项以及不足
        4.7 运用前景
        4.8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中医综述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
        5 小结
    二、西医综述
        1 流行病学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分型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西医治疗
    三、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理论依据
        2 选穴依据
        3 身体形态改变
        4 相关文献检索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 治疗前基线比较
        3 治疗后结果分析
        4 有效率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6 部分随访
    三、结论
    四、分析与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结果讨论
        3 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探讨
        4 形态异常的观察方法
        5 相关因素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个人简历

(8)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1 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
        1.1.2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假说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1.2.1 卧床休息
        1.2.2 药物治疗
        1.2.3 物理治疗
        1.2.4 运动疗法
        1.2.5 手术治疗
        1.2.6 再生疗法
    1.3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1.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脏腑关系
        1.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关系
        1.3.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的关系
    1.4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1.4.1 中药方剂
        1.4.2 推拿手法
        1.4.3 针刺治疗
        1.4.4 功法锻炼
    1.5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1.5.1 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结构和成分组成
        1.5.2 引起椎间盘退行性变因素
        1.5.3 椎间盘退变的评价
        1.5.4 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通路研究
    1.6 中医药对椎间盘退变相关信号通路影响实验研究进展
        1.6.1 中药单体研究
        1.6.2 中药复方研究
        1.6.3 针刺
第二章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2.1.4 合并用药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2.2.1 基线比较
        2.2.2 各观察结果比较
    2.3 讨论
        2.3.1 疗效分析
        2.3.2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机制探讨
        2.3.3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
        2.3.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2.3.5 安全性评价
    2.4 创新点与不足
        2.4.1 创新点
        2.4.2 不足与展望
    2.5 结论
第三章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饲养环境、条件和动物伦理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药物及试剂
    3.2 造模及干预方法
        3.2.1 IVDD模型造模方法
        3.2.2 实验分组
        3.2.3 干预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样本取材
        3.3.2 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实验步骤
        3.3.3 H&E染色实验步骤
        3.3.4 番红固绿染色实验步骤
        3.3.5 组织学评价方法
        3.3.6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3.3.7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3.3.8 RT-qPCR实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5 实验结果
        3.5.1 H&E染色和番红固绿结果
        3.5.2 免疫组化结果
        3.5.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5.4 RT-qPCR检测结果
    3.6 讨论
        3.6.1 点穴对大鼠退行性腰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3.6.2 点穴对大鼠竖脊肌组织的影响
        3.6.3 点穴对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3.6.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选择
    3.7 创新点与不足
        3.7.1 创新点
        3.7.2 不足与展望
    3.8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项目
        2.5 不良事件
        2.6 伦理要求
    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分析
        3.1 两组腰椎JOA评分比较
        3.2 两组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腰痛ODI评分比较
        3.4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3.5 不良反应
讨论与分析
    1 中医学对LDH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3 闽南地区风湿热痹型LDH的病因病机
    4 关于对中药熏蒸治疗LDH的认识
        4.1 中药熏蒸的机理
        4.2 中药熏蒸治疗LDH的机理
        4.3 中药熏蒸治疗LDH的临床研究
    5 针刺取穴依据
    6 “痹痛洗剂”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7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结果分析
        7.1 观察指标的选择
        7.2 观察指标的结果分析
    8 研究结果差异分析
        8.1 中医方面
        8.2 现代药理研究方面
        8.3 仪器方面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1.随机分组
        2.操作方法
        3.观察指标与观察方法
        4.疗效判定标准
    (三)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1.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3.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二)VAS评分结果比较
        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两组受试者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组间 VAS 评分比较
    (三)JOA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1.两组治疗前JOA积分比较
        2.试验组治疗前后JOA积分比较
        3.对照组治疗前后JOA积分比较
        4.两组治疗后各项JOA积分比较
        5.两组JOA总积分比较
    (四)临床疗效比较
    (五)安全性评价
三、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1.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知
        2.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1.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三)课题依据
        1.震颤法、指振法与针指震颤行气法之异同
        2.针指震颤行气法的手法操作依据
        3.针指震颤行气法具体操作方法及要领
        4.本针法在LDH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操作
        5.针指震颤行气法在治LDH的优势
        6.疗效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7.研究结果分析
四、结论
五、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不同针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侧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王焕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8)
  • [2]基于肌骨超声对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赖富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D]. 王永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得气与疗效相关性研究[D]. 左姣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远端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菲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麦肯基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周子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D]. 罗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D]. 李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痹痛洗剂”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痹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智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耿雷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腰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