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领导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599(2008)03-0084-06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领导干部具有决定的作用,而领导者应当成为一个战略家,这是党的事业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才能成为一个战略家,才能成为独立领导一个方面工作的领导者。这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体现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自从2003年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以来,经过几年实践的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领导者和战略家,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又使之在中国当代的运用中得到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定位。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深刻阐述,指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上述的科学定位,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二者之间的一致性。这就进一步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性问题,也使国内外一些人企图让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放弃马克思主义、改变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幻想归于破灭。
那么在科学发展观中,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呢?这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考察,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中所体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同样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中,贯穿在整个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这一点,在十七大的报告中作了多方面的阐述。
其一,在政治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七大报告又一次重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邓小平在他晚年还一再强调,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表明了它们的不可分割性,是支撑人民共和国辉煌大厦的四根支柱,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我们国家的根本和基础。他还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四个坚持”。这又一次为我们指明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充分指明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说:“搞好四个坚持,我是打下个基础,这个话不是空的”。“以后怎么做,还有文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没有理清楚的东西”。[1]P1363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其二,十七大再一次重申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申和坚持,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一些人打着“人间正道私有化”的旗号,攻击和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国有制改为私有制”;有的人为了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竟然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加市场经济”的公式,用这样连民主社会主义都不主张的模糊话语,来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的人则主张社会主义就是共同富裕。姑且不谈这些主张的政治目的,从理论上说,这里涉及对社会性质的判断问题,是必须弄清的一个原则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对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判断,是有着共同的判断标准的。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人类社会正是依据这样的标准,依次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必须把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到底,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是由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决定它的性质的。如果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也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样两条根本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深刻原因所在。我们必须按照这样的原则规范和调整我们的工作,而不是抛弃这个原则另找出路,那样的话,就会走到私有化的邪路上去。至于说共同富裕,那确实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共同富裕是属于分配领域的目标,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如果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请问:私有化能做到共同富裕吗?这是一个常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十七大所阐明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三,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社会主义在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获得巩固和发展。
其四,在文化思想方面,指明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强调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正确方向。
其五,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所建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完善;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方面是相适应的,因此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调整和改革使不完善的方面逐步完善起来,在改革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通过内在矛盾的运动,通过自身的调整改革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P138
其六,在分配领域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不但保证了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而且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显著标志。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他在晚年还十分关心分配问题,他说:“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他特别强调:“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1]P1364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力求缩小收入差距,体现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原则的要求。
以上列举的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几个方面,正是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因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自然也蕴含着这些基本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坚持体现其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作为战略家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
二、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的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它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胸怀,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的全局,特别是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要求,才能够全面而正确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讨论和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时候,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作出一个重要的判断,这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后,胡锦涛同志多次提出要研究新阶段的特征,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所呈现的一系列特征,这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的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些特征概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关系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这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特征的高度概括。国际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因为这是一个矛盾的多发期,在发展的趋势上存在着这样两种可能:一是如果思路和方法对头,就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一是如果判断失误和措施失当就有可能导致经济滑坡和社会动荡。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应当争取前一种可能,避免后一种可能,从而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创造条件,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前20年面临的严峻而光荣的任务。
毫无疑义,发展是我们的主题。但在我们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加科学,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二次大战之后出现的相对和平时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争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上。同这种情况相适应的,就产生了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理论。应当说,这种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对战后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进步以及人同自然的协调,在20世纪的60年代,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就是说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却带来了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率上升、资源环境破坏和腐败现象蔓延等社会问题,有的甚至由此引发政治动荡,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向传统发展观发起挑战,产生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的理论,逐步形成了“既满足当代,又不伤害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正是在上述情况下,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发展的问题,如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又好又快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时转变发展方式,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突出的问题。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在防治非典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他说:“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是在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部署。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寓意深刻、意义重大的改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反映了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效率而言,一般指数量的扩增;而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含资源消耗的降低,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十七大还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的战略方针写入报告和党的章程,这是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全面反映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基本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地规定了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它不但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且要求人和自然相协调,从而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实践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要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重在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这就进一步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善于把握全局,正确驾驭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领导科学发展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武装,而且还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十七大强调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提出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的任务。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深远的意义。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3]P533党的历史表明,只有当我们党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有可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够把握历史的进程,才能获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武装,就不可能成为善于驾驭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家,至多只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这显然不能适应党的事业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地认识客观规律,自觉地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我们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同生态关系的理论,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表明,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够深刻理解和正确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一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更多地从应付场面活动和应酬活动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理论、更新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同某些领导干部不正确的政绩观相联系的。他们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营营以求的是个人的政绩、个人的升迁,不顾实效、不计后果地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但浪费大量国家资财,而且祸害一方,殃及子孙。因此,确立正确的政绩观,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首先树立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观念,认真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和发展成果属于谁这样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把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纳入到一个地区的规划体系中来,纳入到对一个地区的评价系统上来,使我们党所提倡的正确的、全面的政绩观落到实处。
再次,要善于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历史证明,我们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传统的政治优势。要把握科学发展这个全局,就要善于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科学发展要有坚强的党的领导,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关注民生,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科学发展不但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还要恰当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互相配合补充,保证经济与社会、人和自然相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重视陈云关于“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没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中央的政治权威是不巩固的”[4]P366的重要思想。毫无疑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维护中央经济权威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自觉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中央的经济权威,使我们能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我们是不能患幼稚病的。
最后,要建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效机制
“一言堂”决策,“拍脑袋”决策,痴迷个人政绩的决策,是科学发展之大敌。只有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才能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要善于依靠和集中群众的力量与智慧,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认识源于实践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我们要把决策的过程,看做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不仅在党内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而且还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和桥梁。他不仅把调查研究看做是党必须遵循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的哲学高度来认识。这就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指明了正确的途径。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比如陈云所以能够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就是因为他一贯遵循毛泽东倡导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在处理每个问题和作出每项决策的时候,总要先进行认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他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有的同志却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4]P189我们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都要建立这样的民主决策机制,并且通过有效的监督加以保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
总之,科学发展的大局,要求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自己能够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具备一个战略家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谋篇布局,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