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世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余姚 315400
摘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遇到沉降段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威胁着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做好沉降段的发现工作,然后采用合理的措施,做好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问题,有效的保证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项目;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面;施工技术
引言
通过大量的实践与应用证实,市政道桥建设施工方法的规范性与技术的合理性,对于路面的沉降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改善沉降条件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水平,使沉降路面的补强施工更加合理,必须对其工艺内容与使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与强度。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出现沉降的原因
1.1台背地基出现形变
由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有时会出现沟壑地段,而该地段的土壤的含水率和孔隙率都较大,压缩性较好,所以该路段成为沉降的高发路段。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对桥头段路堤的填筑高度比一般路段要高几公分,所以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进一步加重地基沉降。
1.2路堤出现变形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受施工条件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对台背土方进行较好的压实处理,土壤的含水率也难以控制在最佳含水率,所以日后很容易出现路基沉降问题。施工时很难判断夯实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所以投入使用后,在自身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
1.3桥头搭板设置导致沉降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在路基的桥头搭板处都会设置弹性支撑,由于这样的结构特点,离桥台越近的土体受到的压力也越小,从而出现图例受力不均匀的情况。特别是当桥梁投入实际使用后,每当汽车行驶到搭板的末端处,路基受到的纵向压力就会变大,压力变大导致形变变大,进而发展为不均匀沉降。
2道桥工程沉降路段基面施工方法
市政施工中,具体工程建设条件的差异化内容,导致了施工方法上的不同。所以道路桥梁的路基的施工,必须以其本身的客观需求为基础,对材料、设施、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通过回填灰土加大强度、桥头搭板防止沉降、回填砂砾增加强度的方法,完成沉降段路基面的处理。在应用中,回填灰土可以降低路面超负荷带来的影响,使用时为了强化效果,也可使其与熟石灰或素土进行配合使用,对来自超负荷车辆的压力起到有效的缓冲。桥头搭板的方法下,可以在提升地基剪力强度的基础上,防止因台背填土不平整而产生的沉降问题。另外,在回填砂砾的方法下,需根据项目施工的方案,对砂砾的直径指数进行控制,使方法的科学性得到保证。
3道桥工程沉降路段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桥梁,在过渡段经常会发生沉降问题,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台背的地基产生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在工程建设中,路堤的填筑工作,往往比地基要高出5~10cm的距离,如果外力持续的施予一定压力,势必会导致地基发生沉降,并在路面山直接反应出来。第二点,如果建设施工中的填土容重不发生变化,在其高低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地基逐渐增大,而一旦黏土的规格达不到工程标准,或是压实工作不严谨,势必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的问题。而鉴于此两点成因,必须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沉降现象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控制
如前文所述,地基的沉降问题与路基的压缩变形,是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的主要内容。而如果地基的处理工作不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势必会连带的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在高差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使结构产生明显的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跳车问题。因此,在进行基面施工时,应当对台背填方进行整体的加固,以此维护路基面的质量水平。建设中,首先就应当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其中作为填充材料的碎石与砂砾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水平。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也可以使用半钢性材料进行填充,以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另外,在设备使用与施工工序的管理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其不合理性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明显影响,使台背填土技术的质量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引发道路沉降的原因中,车辆的超负荷运行也造成道路基面损坏的重要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压缩模技术缓解后续使用中的压力条件,并在其被车辆压实之后,通过压缩模量的变化,有效的环节了路面的变形,达到防护的作用与效果。在此方法下,不仅可以降低路面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大大的缩小了地基的施工消耗,使工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从而在减少处理范围,使补强处理工作的周期大大加快,为保证市内交通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是极为适用的操作方法。
3.2搭板与连接桥的综合运用
在对路基面沉降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配合着连接桥适用搭板。首先在填充材料上,为了防止搭板与桥台之间的连接点出现裂缝,同时也为方式工程处理时出现雨水渗入的情况,可在缝隙处填充适当的补充材料,诸如沥青麻絮、甘蔗板等,以此达到初步的防护效果。然后,工程人员可配置出浓度较低的沥青材料,对完成填充的缝隙进行浇灌。另外,道路的补强操作中,还应当在接近台端的搭板下方,铺设厚度条件为2cm左右的油毡垫层,以此完成操作。注意,如果支座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使板式橡胶,必须将处理的间距条件控制在80cm左右,并将油毡垫层的规格保持在(0.2-0.4)cm×15cm×15cm,以此提高施工的补强效果。
3.3基面处理技术的科学性
在市政道桥路面的施工中,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方式进行沉降补强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基面处理的科学性。例如在对过度基底的处理中,需采用挤密桩与打入桩对基面进行处理,在方法上,可先完成过渡路段的挤密桩与打入桩操作,然后再针对桥台的基础桩进行补强处理施工,并同时进行基底、桥台、横向结构、相邻陆地、相邻隧道等结构的处理。又如,在进行高路基修筑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层较厚的问题,如果冒失的加入填充材料势必会使软土向测方向移动,会使基桩的压力条件上升,并进一步的引发桥台平移的问题,致使支座与设置好的伸缩缝发生损害。所以必须要在回填材质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轻质化,并在充分遵守施工设计的基础上,处理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软土条件下,必须控制地表径流条件,以免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影响。
4结束语
对于市政路面沉降条件的控制,是保证市内交通持续稳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道路安全的合理措施。因此,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搭板与连接桥的衔接点等内容进行控制,并在选用适应施工要求的方法下,完成对沉降路基面的不强处理,以此防止跳车等问题的产生,提高市内道路交通安全属性。
参考文献
[1]彭久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22+225.
[2]吕炜.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4(5):98-99.
[3]杜娜娜.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7(31):120-121.
[4]韩顺波.沿海滩涂地区的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51-52.
论文作者:郑映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7
标签:路基论文; 地基论文; 条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路面论文; 工程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