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庆[1]2003年在《明信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文中研究说明本案例首先介绍了中国农药产业的现状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农药行业属于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该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部分产品属于季节性生产,季节性使用。目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50万吨以上,按此比例计算,2005年需生物农药量45万吨,2015年达75万吨。而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8000吨,在农药总量中不到1%,发展潜力显而易见。我国生物农药在科研、生产和市场方面都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国家的相关环保政策也有利于生物农药的市场开拓。不过生物农药的好处虽然得到认可,但生物农药不论从产品形态还是使用性能上看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本案例介绍了明信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和公司的战略思路。基于政府的支持,基于广阔的市场前景,该公司从成立始就确定了迅速做大,抢占农药龙头地位的战略方向。在公司战略的引导下,该公司在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通过建厂、合资、并购,该公司在短期内扩大了生产规模,使产量达到极限;该公司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营销网络,终端达到镇一级。由于资源有限,管理系统整合的缺陷,叁年后公司陷入了困境。大量产品因无法销售出去而被经销商退回;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人员流失严重。为应付被动的局面,公司大幅裁员,更换了总经理。
蒋运斌[2]2017年在《四川省藏药山莨菪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品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Maxim.)Pascher为茄科山莨菪属植物,是提取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重要资源植物,又是藏族民间习用的镇痛和镇静草药,藏医以根或种子入药。四川的山莨菪根野生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甘孜州和阿坝州,目前除当地藏医作为药材使用外,大量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民族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虽然我国在民族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进而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对民族药的品种和质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药质量标准,可为民族药及其产品提供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民族药产业的重要技术保证。本文基于藏药山莨菪根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立足藏医药基本理论,针对山莨菪根的藏医药效用,引入现代药理学及化学成分分离分析技术,进行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系统的品质评价研究,进而拟订其质量标准(草案),解决其“非标”现状,对药监部门加强藏药材的质量管理、保证藏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如下:1山莨菪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1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提取、浓缩、萃取、层析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制备色谱分离和富集等分离和纯化技术,结合对照品指认、核磁共振波谱仪和质谱仪等鉴定方法,从藏药山莨菪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莨菪烷类生物碱(东莨菪碱、樟柳碱、阿托品和山莨菪碱),1个酰胺类化合物(咖啡酰丁二胺),2个香豆素苷类化合物(法荜枝苷和东莨菪苷)。咖啡酰丁二胺、法荜枝苷和东莨菪苷为山莨菪根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系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该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山莨菪根的化学物质基础,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品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1.2急性毒性、镇痛和镇静作用研究通过最大耐受量试验对藏药山莨菪根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莨菪根在1日内对小鼠最大给药量为24.00 g/kg,相当于人用量的480倍,故认为相关着作的推荐使用剂量是安全的。通过小鼠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和水合氯醛催眠试验对山莨菪根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莨菪根(0.25、0.50、1.00或2.00 g/kg)能显着延长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睡眠时间、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和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显示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1.3“谱效关系”研究1.3.1药效学研究通过小鼠醋酸扭体试验和水合氯醛催眠试验,对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批山莨菪根样品(2.00 g/kg)均显着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显示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1.3.2 HPLC-DAD分析建立了上述药效学样品的HPLC-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上述药效学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含16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其中共有峰1、2、6、7、8、9和12分别被指认为咖啡酰丁二胺、樟柳碱、法荜枝苷、东莨菪苷、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建立了上述药效学样品中咖啡酰丁二胺、樟柳碱、法荜枝苷、东莨菪苷、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含量的HPLC-DAD测定方法,对上述药效学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鼠每日灌胃液中咖啡酰丁二胺、樟柳碱、法荜枝苷、东莨菪苷、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的含量分别为0.31~5.17 mg/kg、0.66~8.60 mg/kg、3.26~15.19 mg/kg、0.46~7.21 mg/kg、0.09~6.44 mg/kg、0.15~3.86mg/kg和0.51~19.44 mg/kg。1.3.3相关性分析通过SPSS 21.0对共有峰峰面积或上述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与扭体抑制率或睡眠时间延长率进行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共有峰3、14和16的峰面积与扭体抑制率呈负相关,共有峰3、5、14和16的峰面积与睡眠时间延长率呈负相关,其它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即已知的7个化学成分(咖啡酰丁二胺、樟柳碱、法荜枝苷、东莨菪苷、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在山莨菪根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中均具有贡献度,表明这7个化学成分可能为藏药山莨菪根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研究为后续藏药山莨菪根品质评价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内容已发表于Tropic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杂志上。2山莨菪根的品质评价研究2.1资源分布及产地调研通过对山莨菪根的相关文献研究及四川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初步弄清了四川省藏药山莨菪根的资源分布、品种和使用情况。四川省使用的藏药山莨菪根主流品种是茄科植物山莨菪A.tanguticus,该植物资源丰富,药材均来源于野生,当地藏医一般是就近取材使用,目前主要作为藏医民间使用的镇痛和镇静草药。由于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2形态组织学研究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了藏药山莨菪根的形态组织学研究,确定了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构造上的主要鉴别特征。原植物形态上,主要从叶缘是否具啮蚀状细齿、花冠颜色、花萼是否被毛、果是否直立等方面进行鉴别;药材性状上,主要从形状、表面特征、断面的同心层纹、气味等方面进行鉴别;显微方面,主要从根横切面木质部的异常构造(木间韧皮部)及粉末中的淀粉粒、草酸钙砂晶和导管等特征进行鉴别。2.3理化鉴别研究2.3.1薄层色谱建立了山莨菪根中生物碱类成分(樟柳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和香豆素苷类成分(法荜枝苷和东莨菪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对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鉴别,表明建立的方法有较好的适应性,重现性好。根据研究结果,并综合考虑可操作性,建议选择阿托品为对照品对山莨菪根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选择法荜枝苷和东莨菪苷为对照品对山莨菪根的香豆素苷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鉴别。2.3.2 HPLC-DAD指纹图谱建立了山莨菪根HPLC-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利用山莨菪根样品HPLC色谱图与对照HPLC色谱图的相似度对其进行品质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山莨菪根HPLC图谱中应呈现16个色谱峰,选择6号色谱峰(法筚枝苷)为参照色谱峰,16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0.49(峰1)、0.58(峰2)、0.62(峰3)、0.72(峰4)、0.86(峰5)、1.00(峰6)、1.07(峰7)、1.14(峰8)、1.23(峰9)、1.38(峰10)、1.56(峰11)、1.74(峰12)、2.14(峰13)、2.34(峰14)、2.49(峰15)、2.72(峰16),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以内。2.4常规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和农药残留筛查研究2.4.1水分及灰分测定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相关方法,测定了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水分及灰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18批山莨菪根样品水分含量为5.2~14.1%,平均为7.7%;总灰分含量为3.7~12.6%,平均为8.3%;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2.8%,平均为1.2%。根据实测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建议其限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2.4.2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建立了山莨菪根中铅(Pb)、镉(Cd)、汞(Hg)、铜(Cu)和砷(As)的ICP-MS测定方法。对18批山莨菪根样品进行Pb、Cd、Hg、Cu和As的检测,结果表明,山莨菪根样品中Pb、Cd、Hg、Cu和As的含量分别为0.20~1.70 mg/kg、0.05~0.26 mg/kg、0.02~0.19 mg/kg、2.98~13.94 mg/kg和0.10~0.94 mg/kg。对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所测样品全部符合规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建议不对其Pb、Cd、Hg、Cu和As进行限量规定。2.4.3农药残留筛查采用GC-MS/MS法对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筛查,结果表明,一些批次山莨菪根样品中含有β-六六六、加保扶(克百威)、异恶草酮、灭蚁灵或伏杀硫磷农药。四川省山莨菪根全为野生,其农药残留筛查结果提示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药材也有可能受到农药污染,应该引起相关学者和政府部门的注意。但考虑生产实际,建议本品暂不对相关农药进行限量规定。基于此,本文还研究提出了一种农药MRM离子对的优选方法,此方法可提升农药检测的准确度,并可用于所有通过MRM模式定量的化合物的离子对优选,相关内容已发表于Food Control和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杂志上。2.5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2.5.1浸出物含量测定筛选确定了山莨菪根浸出物测定的溶剂和方法,即95%乙醇为溶剂,热浸法测定。并进行了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表明,各样品浸出物含量为13.4~22.8%,平均为19.1%。根据测定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本品95%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2.5.2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建立了山莨菪根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并进行了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其总生物碱含量为1.58~5.16%,平均为3.45%。根据测定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本品总生物碱(以阿托品计)的限度标准为不得少于2.0%。2.5.3樟柳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含量测定建立了山莨菪根中樟柳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含量的HPLC-DAD测定方法。并进行了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其樟柳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的含量及这4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0.050~0.538%、0.003~0.118%、0.004~0.422%、0.015~0.824%和0.145~1.172%。根据测定结果,考虑4种生物碱的相似性(均为莨菪烷类生物碱),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本品4种生物碱总量的限度标准为不得少于0.30%。2.5.4咖啡酰丁二胺、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含量测定建立了山莨菪根中咖啡酰丁二胺、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含量的HPLC-DAD测定方法。并进行了18批山莨菪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咖啡酰丁二胺、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的含量分别为0.025~0.585%、0.056~0.549%和0.362~1.710%;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的总量为0.446~2.229%。根据测定结果,考虑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的相似性(均为香豆素苷类化合物),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本品咖啡酰丁二胺的限度标准为不得少于0.050%,东莨菪苷和法荜枝苷总量的限度标准为不得少于0.70%。2.6质量标准(草案)基于对四川省藏药山莨菪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品质评价研究,并考虑生产实际和标准的可操作性,拟订了其质量标准(草案),该标准部分内容已收入2014年版《四川省藏药材标准》。本文通过研究解决了四川省藏药山莨菪根的“非标”现状,对药监部门加强藏药材的质量管理、保证藏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朱琳静[3]2018年在《现代性的双重困境》文中研究指明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之中,现代性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发展问题还是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现代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性困境的两种向度,旨在通过分析困境,找出化解危机的新方向,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道路。本文旨在对现代性困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现代性的词源进行追溯,对其特征进行考察,并且厘清了现代化、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性概念是及其丰富和复杂的,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性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产生的,依靠工业大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在主观方面上,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和主体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隐藏着内在的矛盾与危机,理性的悖论,主体性中心主义,人的单极化发展和意义的丧失,导致了现代性也存在着矛盾与危机。客观上,现代性的发展处于自然资源有限性和社会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之上,以及物化关系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既然不能舍弃现代性,那么就必须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向度来研究现代性的困境问题,区分为思想文化,包括哲学价值观上的现代性困境和经济政治制度上的现代性困境,并分析了主观和客观两个向度的关系,与资本逻辑相联系起来,与市场经济相关。本文从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着手,把握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他既有对现代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的追求,又深刻洞悉了现代性的困境,由此,他对资本主义的形而上学和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从总体上看,马克思肯定了现代性所带来的福祉,又痛斥现代性的消极后果,他的最终目的是摆脱异化,重建现代性。依据国内外的研究和经验,我国的现代性发展要走出新模式,尽力摆脱消极影响,要认清中国的新任务,认清社会的发展必须培育理性精神,社会的价值选择和取向在于人民的主体性,并且倡导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改变生产方式,实现异化的扬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补充了西方现代性,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重新解读马克思《资本论》对现代性的批判确立了一个客观性的视角。
吕扬[4]2015年在《电子商务视阈下城乡消费空间响应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现如今,全球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络已经布满全球,并已经开始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全球的经济变革带来巨大的影响。也正是伴随着这种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也正在逐渐改变着生产和消费方式,原有的消费方式正在逐渐的改变,更多的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可以说,电子商务开始向传统城市消费空间提出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商务业态将改变现有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现有的消费空间形式。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电子商务影响下的消费空间转型也由此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对城乡消费空间响应机制的研究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论文划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首先,从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电子商务挤压下城市传统消费空间遭遇发展瓶颈、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终端消费空间有其不可替代性和双创背景下新型城市消费空间的出行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并简要说明通过城乡消费空间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空间系统,扩大并提升电子商务的影响力,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新兴城市消费空间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针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其次,通过对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的综述,理清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从消费空间的基础理论、零售业态发展演变的基础理论和互联网商业运营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理论的解析,并且梳理了电子商务背景下城市消费空间研究成果,并对已有研究提出评价,总结当前研究重点、研究视角、研究制度等方面的结论。第叁,立足城乡统筹的视角,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县域电子商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亦是在重塑城镇消费空间的新格局。同时,论文尝试提出县域消费空间就地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和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消费空间新模式。第四,立足融合共生的视角,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城市消费空间的发展困境,借鉴国外传统城市消费空间转型模式,提出O2O线上线下互动的全渠道城市消费空间的构建,并且提出电子商务与城市消费空间体验的共生发展。第五,立足功能承接的视角,提出社区消费空间的不可替代性,并且总结出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社区消费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契合电子商务因素的社区消费空间系统构建,最后提出基于社区消费空间功能承接的最后一公里。第六,立足创新扩展的视角,承接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活动的众创空间分为新型孵化器和新型创客空间两种业态,这两种业态在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结构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深化和拓展,也表达了众创空间本身在城市空间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信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D]. 陈大庆.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四川省藏药山莨菪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品质评价研究[D]. 蒋运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3]. 现代性的双重困境[D]. 朱琳静. 黑龙江大学. 2018
[4]. 电子商务视阈下城乡消费空间响应机制研究[D]. 吕扬. 天津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