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穴位贴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方法:通过理论与操作考核、质控检查,查找存在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通过查找不足,采取措施,有效提高中药穴位贴敷的护理质量。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穴位贴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00-02
中药穴位贴敷属于中医适宜技术的一种,其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康复。中医适宜技术取材容易、行之有效、简便易行、见效快、适应范围广、价格低、无毒副作用,它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相互配合,护理效果较好的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同[1]。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稍有差错,很可能造成纠纷。因此提高中药穴位贴敷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实行中药穴位贴敷病人8500例,年龄2~89岁,其中 男性5240例,女性3260例。分别为:和胃膏4770例,参黄膏1550例,湿热膏850例,退热贴膏1100例 ,阿奇贴膏230例。
1.2 方法
穴位贴敷的中药一般由多味中草药配置而成,首先由中药房专用磨粉机将中草药磨成粉末状,然后用加热的凡士林调制混合而成,用压舌板取用适量的中药制剂放于专用敷贴上固定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通过中药的渗透起到治疗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中医知识缺乏
我院临床38名护理人员中,中医院校毕业仅1人,其余均为西医院校毕业,西医院院校毕业人员缺乏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及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缺乏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运用的能力。
2.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强
部分自身素质低的护理人员往往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皮肤评估不到位,穴位定位不准确,贴敷时间过久,撕取敷贴动作过大。
2.3 护理人员沟通不到位
缺乏有效沟通,未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未询问患者了解有无禁忌症;未详细告知患者中药穴位贴敷的目的、时间、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应对方法;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未做耐心的讲解。
2.4 中药制作欠佳
磨好的粉末过粗,影响中药制剂的药物吸收;凡士林与中药粉剂的比例不调,使凡士林调和好的中药过干或者过稀;取用的中药制剂过多或者过少。
2.5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操作而忽视护理记录,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涉及到很多知识比如取穴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穴位贴敷效果评价等,需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3.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使护理人员重视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水平。定期安排护理人员到上级中医院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中医技能。院内开展中医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竞赛,提高全体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
3.2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护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十大安全目标的培训,护理核心制度的教育,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3.3 加强管理,完善工作制度,严格护理流程,制定并落实护理告知的操作程序,做到操作前评估、告知、准备,操作中观察巡视、交流,操作后交待、查看。建立良好的中医氛围,张贴中医宣传资料,开展患者中医健康讲座,使患者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
3.4 中草药质量要好,中药房磨粉精细,凡士林调制由专人负责,比例合适,中药制剂取量适中。
3.5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对各项护理操作准确、真实记录,对病人症候、治疗方法、取穴、治疗效果观察及局部皮肤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生不适,要记录症状及处理方法。
4.结论
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为理念,具有辩证施护的特色,在医疗保健、疾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2]。临床护理人员在实施中医穴位贴敷操作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
[2]武牡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隐患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3):198-198.
论文作者:蔡月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
标签:穴位论文; 中药论文; 中医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患者论文; 凡士林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