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民办高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07)04-0012-03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 在这种新的环境下,深入地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趋势,来指导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环境的主要表现
(一)网络媒体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体和网络第四大媒体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信息传播环境。四大媒体的联合,尤其是第四大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快捷性、同时性和交互性。信息传播的这些特点在不断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具有了“世界性质”,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2]。人们几乎不受时空限制,不受主体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经济利益、性别、年龄、职业等制约,进行普遍交往。这为每个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信息传播的这些特点还表明,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继之而来的是对信息的崇拜。正如美国学者西奥多·罗斯夫扎克所说:“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助愚忠和盲从。尽管人们并不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息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3]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相对物质利益、人们的就业方式及社会阶层等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来自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即平等性、开放性、法治性等,要求介入市场的主体必须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素质,诸如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等,这又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再次,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相关的各种制度不健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经济腐败不断出现,社会风气在某些方面不断下降……对此,邓小平早有预见:“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4] 所以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对民办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必须和迫切。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新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现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一)环体——净化信息环境成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任务之一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为突出的任务——净化信息环境,即把四大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把里面的垃圾信息和不健康、不科学的东西清除掉。为了搞好这一任务,除了加强这一领域的法制建设和相应的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配备管理和保护这一环境的工作人员和机构,主要是信息警察、信息环保卫士、信息海关人员、信息源教师、政府方面的其他信息管理监督机构等。信息警察负责对非法网站的搜查和取缔。信息环保卫士负责传递中信息的净化。信息海关人员对入境信息进行把关,拒绝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入侵。信息源教师负责对信息源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思想政治培训。政府方面的其他信息管理机构负责对信息网站的日常管理。这些工作人员和机构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他们之间是密切配合的,在相互配合中,他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效。
净化信息环境也意味着占领信息阵地。不良的信息被取缔了,其占用的信息空间必须用科学、健康、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益的信息去占领。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文化生活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使人民群众对文化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5]。所以加工制作健康、科学的信息,创作喜闻乐见的高水平的信息产品,成了目前和未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之,信息环境的净化是第一位的,如果信息环境得不到有效的净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客体——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断增强
由于信息在时空的瞬间传播及市场经济下社会阶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呈现出了开放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所谓开放性,即国内各地区的信息和世界各地区的信息传播是互通的。这一开放性决定了信息的丰富性,而作为消费信息的受教育者,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信息进行消费。这不仅体现了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个性化特点,而且也表现出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动性的一面。
当受教育者主体性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受教育者对教育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即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对教育的这种“个性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使得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模一样的螺丝钉,而是培养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尤其在这个越来越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教育的个性化具有大展宏图的趋势。再者,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的另一大表现,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自我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在不断地增强,个性化的自我教育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三)介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其合力的渗透力和有效性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和趋势更加明显。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所具有的内涵也具有丰富性的一面。例如:爱国主义,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6]。其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它的外延细分为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爱家乡、爱自己的工作、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等等;在这样细分的情况下,还可以再往下细分。如:就爱父母而言,在新的环境下,如何爱父母?在这里,这个“爱”字还可以往下细分,直至能指导人们在当今时代的行为。从细分的过程中,其丰富的内涵可见一斑,其内容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也随之表现了出来。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加强。根据受教育者对施教目的的知觉程度,施教的方式可分为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所谓有意识教育,即教育者有意识地把所要教育的内容明确地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方式。其特点是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教育,而受教育者也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育。所谓无意识教育,即“隐蔽式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意图,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教育方法。它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教育者来说,则是有意识的。在新的环境下,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施教,这是一大特点和趋势。在两种基本形式下,施教的方法将会丰富多样。就学校学生而言,有参观、旅游、调查、辩论会、参加社会活动及学生自己制作教育内容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这些特点,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化组合,会从整体上不断增强整个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有效性。
(四)主体——对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
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在新的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基本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信息学知识等。在能力上,必须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吸纳能力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一方面利用它们来处理好教育者与相关各方面尤其是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另一方面把它们作为施教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施教内容。教育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学知识,在施教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形,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学知识和信息吸纳能力,以便在施教的过程中,能够驾驭更时效、更具有针对性、丰富多样性的信息。
新的环境还要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超前性”。要做到“防为上,救为次,戒为下”,必须坚持事前主义,避免事后主义。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统筹观念和组织管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