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惩罚是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奖励会产生一种正的驱动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而惩罚却是一种充满诸多风险的爱,运用不当则会产生诸多风险。基于此,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大搞、特搞”奖励,而将惩罚放在无边的角落。殊不知,教育如果没有处罚,将会造成莫大的悲剧。
一、没有惩罚的悲剧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如果没有惩罚,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伤害。
案例一:36的辛洪梅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但是让大家意外的是,她却从自己供职的学校辞去了教职。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这所学校对待老师的苛刻要求:不准批评孩子;不准变相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坏话。
案例二:沿海南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院前村的李小璇蹊跷死亡,在她的日记本里我们发现了蛛丝马迹。日记共一千余字,“痛哭”“眼泪”等字眼出现了14处,涉及“挨打”的记叙27处。原来,李小璇两年以来多次被班上两名男生殴打虐待,而这两名男生却常被班上“和气”的班主任表扬变好了,不欺负同学了。甚至班上很多同学反映,班主任老师不太管班上的事。
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对学生、老师、家长、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惩罚,相信就不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悲剧。这些触目惊心的悲剧不由地让我们深思: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规律岂容违背
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为了和学生们搞好关系往往多采用一些奖励的方式。这确实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这种效果往往会把惩罚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都会逐渐养成,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无疑是有害的。
1.“赏识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没有把教师摆在学生的对立面,更没有排斥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而是更加强调通过有效且合理的鼓励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此外,还有很多专家鼓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等,这些专家的言论就如同星星之火,一度影响着社会舆论。一时之间,很多学校视这些专家的理论为“金科玉律”,纷纷效仿,使得惩罚教育渐渐淡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一方面以方便、快捷的优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却给教育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教师对学生稍微严厉些,就很容易导致家长的不满,而且社会舆论又往往会袒护学生。有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就会招致很多家长的曲解。个别家长和学生很可能在没有协商沟通的情况下盲目地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一些社会媒体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下往往会捕风捉影、一步步地将事件发酵。这个时候教师便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受到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减少惩罚,以至于惩罚变得无影无踪。
三、教育中的惩罚是必需的
惩罚作为奖励的辅助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惩罚本身,而在于教育学生和纠正不良行为,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育中的惩罚是必需的,但是如何让惩罚这味“良药”能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效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是否具有惩罚的权利,更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惩罚学生,这样就使得很多学校出现“谈罚色变”的情况,使得惩罚教育更加边缘化。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是帮助学生改过自新的重要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有关方面制订规则,规定教师的惩罚权利,也就保障了教师的管理职能。如果有关方面规定了教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惩罚,如果规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惩罚,哪些行为不可以惩罚,就会避免在教育中滥用惩罚、就会有利于教育的合理进行。
四、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使用惩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惩罚时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惩罚中受益。另外,对学生的惩罚也要注意言行,禁止用一些侮辱性的言语来辱骂学生,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感化。其次,教育惩罚要公平公正。教师不要因为个人感情的好恶来影响对孩子的惩罚。教师还要敢于发声,敢于立言,不要被权势所威慑,对待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并且,对学生进行处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教育启发,使学生心服口服,才能达到惩罚的效果。
孔子的弟子在《论语·述而》中评价孔子时说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教育学生温和而又不失严厉。作为世界瞩目的教育家尚且都提倡批评教育,今天我们怎能对惩罚批评避而不谈呢?学生就如同一棵稚嫩的树苗,如果不及时修枝剪叶,就很容易长歪。因此,惩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论文作者:马奎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孔子论文; 批评论文; 就会论文; 悲剧论文; 社会舆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