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民守法意识助推全面依法治国论文_李敬含

强化全民守法意识助推全面依法治国论文_李敬含

提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守法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部署。当前,要深入研究全民守法意识领域呈现出的新形势新特点,把握增强全民守法意识的关键性要点,从而进一步推进法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公民;守法意识;要点

卢梭曾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源自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需要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需要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本文试就增强全民守法意识的几个要点问题进行剖析。

一、大力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信仰

全民守法的前提,应该是公权力或领导干部守法。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敬法、守法,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法”的浓厚氛围。当前要增强全民守法意识,重点、难点在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他们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践踏法律、贪污腐败,不但给造成了无数物质财富方面的损失,而且在法治领域起到了灾难性的破坏作用。

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反腐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引人注目。据资料显示,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塌方式腐败。原山西省级领导班子就是这样的典型,因多名领导身陷腐败,使山西官场出现大面积垮塌。进入2014年,山西省领导班子就有7人落马,涉及“四大班子”。

二是京官腐败。十八大以来,中纪委重典治乱,在“扶正上梁”上狠下工夫,剑指“京官腐败”,着力消除发生在中央机关的“灯下黑”现象,对部委贪腐高官进行严厉查处。从2013年5月12日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严重违被查,到2014年10月11日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家成被调查, 其间共有11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

三是央企高管腐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春等5名央企高官被查。

四是军队高层腐败。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反腐利剑直指“军中老虎”。据官方发布,先后有谷俊山、徐才厚、杨金山等3名将军级高官被查。

五是帮派山头腐败。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清单”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盛行。所谓的“山头主义”、“圈子文化”, 实际上就是“帮派式腐败”。这种腐败和“塌方式腐败”虽然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往往呈网状结构,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盘根错节,危害也更大。以周永康为首的贪腐集团,就是这样的典型。

针对这些腐败案件呈现出的新动向新特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二、着力发挥执法人员在行政司法领域的重要作用

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执法者的守法意识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是否正确有效,决定着法律宗旨、法律目标、法律价值能否最终实现,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法治状态的切身体验和基本判断。十八大报告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进行部署,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对广大执法人员自觉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树立法治信仰提出了严格要求。

其中,行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熟练掌握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律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谨慎、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转变执法理念,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说理性处罚文书等柔性执法方式,将执法的过程与向行政相对人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的过程有机结合;自觉接受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司法人员要坚持公正司法,牢固树立司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理念,切实增强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全面把握法律原则、准确掌握法律适用,将每一次办案变为说服引导群众相信和尊崇法律的过程,将每一个案件变成展示法律权威和法治力量的最佳载体,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体现法律价值和司法智慧,用公正高效廉洁的审判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让公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让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成为公民的自觉选择,让依靠法律、信任法律、信仰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情感归依。

三、着重推进全民普法在引导树立法治精神方面的工作

到2010年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全民守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前,还要继续加强全民普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法治精神。首先,普法宣传要做到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有的放矢。其次,普法宣传要密切联系实际,要引导群众从正面典型中感悟守法对己、与人、为国都是好事,从反面教材中看到违法对自己及家人、社会造成的危害。再次,普法宣传要做到形式新颖、多样。

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普法“路线图”——“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四、强力弘扬法治精神以引导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渐觉醒,法治理念有较大提高,但对法治的全民敬畏尚未形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分析,“当前,在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纠结,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维权理性不足的矛盾即是其中之一。”因此,要让法治成为国人共识、建立起全民法治信仰,还有很长的路。

要在全体公民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处理好学法与守法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这里的关键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积极对待;凡是法律保护的,依法去做。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做到维权与守法的统一。在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责任,维护自身权益是公民的权利。但在任何情况下,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努力必须合法、合情、合理,决不允许以违法犯罪的方式、破坏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权益的方式进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守法与有德的统一。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

[2] 高红燕. 现代法律意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基础,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5卷第1期.

论文作者:李敬含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强化全民守法意识助推全面依法治国论文_李敬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