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融资中税收筹划思路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投融资论文,思路论文,税收筹划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流量已达500亿~600亿美元/年,至2000年这一数值更增至13930亿美元。在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国际融资活动往往与国际投资活动相伴而行。
伴随着“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过程和巨额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将会面临国际税收的问题。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纷繁复杂性和差异性导致了国际重复征税,同时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并大大拓宽了筹划的空间。如何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自己的税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将成为国际投融资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国际投融资中税收筹划的性质与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税收筹划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大都认同它实质上是一种既合法又合理的节税安排。具体而言,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的行为(注:尹音频、刘科:《税收筹划》,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与避税相比,二者虽然都是纳税人采用合法的手段来减轻税负,但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税收筹划与征税主体的税收立法意图是一致的,而避税更多地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特例和缺陷以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故而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税收筹划与避税有着比较清晰、明确的界限。
国际税收筹划是跨国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所制定的使其全球税收负担最小的计划。与国内的税收筹划相比,国际税收筹划的内涵要更加宽泛,即它认同了采用一些避税手段进行的筹划,“只要这种筹划不与有关国家已经颁布的反避税条款相抵触”(葛惟熹,1999)。究其原因,除了“避税”本身具有的合法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难以在国际范围内对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税收立法意图,这些意图便可能会产生税收差异,甚至出现相抵。当某一税收安排在一个国家被视为合理合法时,在另一个国家可能会被视为避税甚至逃税而遭受惩罚。此时“节税”还是“避税”的判断标准就变得很模糊,跨国纳税人在进行筹划时也就往往难以把握二者的“度”。如果还要硬性地规定国际税收筹划必须同时满足“既合理又合法”,显然就丧失了其现实意义。
国际投融资中的税收筹划,不完全等同于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而是兼具了二者的部分性质和特点。首先,它是一种“经济筹划”。即它是当投资者在投融资时做出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组织投资活动、如何确定投资地点、采用何种企业组织形式等决策时,主要从税收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以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其次,它具有“国际性”,但又和国际税收筹划存在差异。当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税负最小化而展开税收筹划时,其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更好地推行某种国际投融资活动,另一类是单纯地为了减少税负。前者的税收筹划是为经济目的服务的,而后者则可能支配或者引发某种经济行为;故前者倾向于采取一些“节税”性质的筹划手段,后者的税收筹划可能会更多地带有“避税”的色彩。显然国际投融资中的税收筹划属于前者的范围。
由此可见,国际投融资中的税收筹划是一种“跨国界的经济筹划”,不能简单、武断地认为它是一种狭义的“节税”行为或是包含了避税在内的广义筹划行为。本文认为,应该以“筹划活动围绕投融资活动展开并为实现根本的经济目的而服务”作为其内涵的评价尺度。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筹划中既可以采用国内税收筹划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借鉴国际税收筹划中的手段和模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中的筹划思路
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类。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是掌握被投资企业全部或部分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因而与国际间接投资相比,涉及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国际税收更复杂,投资者进行税收筹划的愿望和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筹划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一)分析投资环境时的税收筹划
这一阶段的税收筹划主要指需要注意投资目标国的税收环境和税收风险。投资环境分析是做出一项投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其完备与否将直接影响投资活动的成败。税收因素包含在该国的法律环境和政府政策当中。跨国公司需要着重分析目标国的税种、税率、税基等法律规定及其政府政策当中的税收优惠安排,为筹划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该国的税收风险,这种风险常常会伴生于环境的变化:所在国税收政策的改变;新税收征管办法的实施;所得税税率的调整;新关税的开征;税收优惠的取消等等。对于这些潜在的风险,跨国公司也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制定投资决策时的税收筹划
1.投资地点的选择
跨国公司在各个目标国(地区)的宏观投资环境相去不远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税制的差异和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负水平较低的地区或税区进行投资。其中,国际避税地应该首先被列入重点考虑行列,它们有的完全免征直接税;有的实行单一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对境外收入不征税;有的是低税负,包括税法的低税率和双边税收协定确定的低税率;还有的是对离岸公司和控股公司实行低税率政策(注:参见国际财政文献局编《国际税收词汇》“避税港”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跨国公司如果选择到这些地区进行投资,无疑将会获得税收上的巨大好处。此外,为了避免国际重复征税,跨国公司投资时要尽量选择只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尤其是单一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或尽量通过安排使自己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并充分考虑目标国是否与本国签订了国际税收协定,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投资行业的选择
税收政策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不同行业间的税制差异及行业性税收优惠体现着国家的政策导向,并为筹划者提供了机会。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行业性税收倾斜政策,只是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业和重点有所不同而已。这些均可以成为跨国投资中税收筹划的着眼点。
3.组织形式的选择
首先,在选择“股份公司”还是“合伙企业”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将会面对不同的税收政策。大多数国家对公司的营业利润要课征公司税,税后利润在分配给投资者之后,投资者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对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则不征公司税而只课征各合伙人分得收益后的个人所得税。其次,当跨国公司决定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时,它还要面临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的选择。子公司由于在国外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出现,因而可以享受东道国提供的包括免税期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它的亏损不能并入母国企业;分公司由于是作为总公司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被派往国外,故不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但作为同一法人企业它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亏损可以汇入总公司账上。由于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且鉴于现实中境外企业在经营初期往往会出现亏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可以在前期采用分公司的形式,后期改为子公司的形式(注:刘静:《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财政与税务》2000年第11期第90页。)。但无论如何,在具体的筹划过程中应当根据投资者自身的情况和东道国的政策来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三)进行出资安排时的税收筹划
首先,可以通过出资方式的不同进行筹划。例如,跨国公司可以尽量避免直接以货币资金作为出资方式,而争取以设备和无形资产的形式实现出资。这样设备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都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从而缩小所得税税基,节约现金流出。此外,当设备投资计价、实物资产及无形资产的产权发生变动时,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增值来缩小税基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其次,可以通过在投资总额中适当压缩注册资本来进行筹划。即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创立之初,把部分“注册资本”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后者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借款利息可以被列入企业的期间费用从而节省所得税开支,并且投资者降低了投资风险、被投资企业也享受了财务杠杆的利益。
三、国际融资中的筹划思路
目前,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到国外上市、国际债券融资、国际银团贷款、政府贷款、世界银行集团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国际货币基金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项目融资、国际融资租赁等等,大体可以归纳为国际权益型融资和国际债务型融资两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讨论的国际融资是为国际投资服务的,跨国公司此时身兼“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所以其融资中的税收筹划不仅要使筹资成本最小化,尤其要使考虑税收因素之后的实际资金成本最小化。而且应结合已经进行与将要进行的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进行安排,这样不仅有利于跨国公司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且可以获得一种连环收益。
(一)权益型融资与债务型融资的税收筹划
各国税法一般规定企业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租赁租金等支付可以作为费用列支并从应税所得中进行扣减;而股息的支付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这一差异就成为融资活动中税收筹划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融资安排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作用。假定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筹集资金2500万元,如果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每股面值为1元,发行价格为2.5元/股,则要发行1000万股;如果采用发行债券来筹资,债券利率为8%。假设该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20%,所得税税率为33%。下面表1列示该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分析。
从表2中可以发现,通过增发债券进行的融资不仅缴纳的所得税要小于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而且还能使每股盈余上升得较多,有助于使股票价格上涨,从而更符合企业理财的目标。公司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其负债成本率,才可保证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跨国公司在以投资为目的进行融资时,一定要注意将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相比较。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债务型融资方式,公司可以在获得所需资金的同时减少应纳税额,还有益于提高公司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和公司价值。
表1 原资本结构和筹资后的资本结构
(单位:万元)
增加筹资后的资本结构
筹资方式
原资本结构
增发普通股增发公司债
公司债券1000 1000
3500
普通股 2000 3000
2000
资本公积2500 4000*
2500
保留盈余2000 2000
2000
资本总额合计
7500 10000
10000
普通股股数(万股)
2000 3000
2000
*股票溢价发行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金,增加1500万元。
表2 两种筹资方式下的财务分析
(单位:万元)
项目 增发股票
增发债券
息税前盈余
2000 2000
减:利息 80 280
税前盈余1920 1720
减:所得税
633.6567.6
税后盈余
1286.4
1152.4
普通股股数(万股)
3000 2000
每股盈余(元)0.4288
0.5762
(二)国际融资租赁中的税收筹划
融资租赁亦称资本租赁,它是当融资者需要添置设备时,不是直接购买而是到租赁公司以最后拥有为目的租入设备,从而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它是一种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融资方式。国际融资租赁中的出租人和承租人(融资人)分别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法律制度下。其税收筹划的着眼点是租金支出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从而抵减利润,减少税基。但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筹划的空间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首先,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所需设备(自用),不仅可以实现节税的目的,还能节省一大笔现金支出。除此之外,与贷款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还能避免技术进步或设备更新所带来的风险及长期占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并使跨国公司保存了其举债能力。下面两表分别列示了某公司在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方式下取得价值200万元的设备所支付的不同现金流,其中,采用5年期银行贷款,每年偿还40万元及利息,利率为10%;当采用融资租赁时,每年支付租赁费40万元,手续费1%,融资利率9%,公司5年后取得所有权。(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两种方案中机器的折旧情况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同)。
通过表3与表4中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用贷款购买设备虽然节税更多,但现金流出量也更大,这主要是二者利率的差异所致。并且融资租赁中1%手续费的计算方式与9%利息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也导致了差异的存在。所以跨国公司在进行筹划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赁时间与还贷时间、融资利率与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作出最佳选择。
其次,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先租入设备,然后再以该设备作为出资形式来进行投资。这样不仅跨国公司自身可以享受到融资租赁带来的好处,并且对于被投资企业而言,由于设备折旧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而实现节税(这在前面国际投资税收筹划中已经有过分析),进而提高跨国公司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当跨国公司将国际投融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结合起来时,还能够获得一种连环收益。
最后,跨国公司可以作为融资租赁中设备的出租方将设备提供给被投资企业(注:事实上这时跨国公司已经不是作为融资者了,但基于这一部分和融资租赁联系比较紧密,故安排在此。)。特别是当跨国公司与被投资企业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或者二者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可以通过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租金来实现利润在享受不同税收待遇的二者间转移,使整体享受最低的税收待遇,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表3 贷款购实设备的现金流出量
(单位:万元)
年份
偿还本金
利息 节税额
税后现金流出
(1) (2) (3) (4)=(3)·33%
(5)=(2)+(3)-(4)
1 40 20
6.6 53.4
2 40 16
5.2850.72
3 40 12
3.9648.04
4 40 8
2.6445.36
5 40 4
1.3242.68
合计200 60
19.8240.2
表4 融资租赁购买设备的现金流出量
(单位:万元)
附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筹划时务必要坚持“税收筹划是为实现投融资目的而服务的”这一基本原则,不仅要将其分别贯穿于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始末,而且要综合考虑投融资活动中的筹划,以帮助跨国公司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设计,避免陷入“税收陷阱”及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税法及相关法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别是在涉及多个国家的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理解和运用各国的相关法律,更不用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税收方面的筹划了。因此跨国公司更多地可以通过税务代理和税务咨询来实现其税收筹划的目的。一般而言,专业的会计或税务咨询公司拥有自己的全球信息来源系统,并可以通过与有关公司合作获取最新的法律信息。此外,这些公司还配备了大量的专业税收、会计、法律、投资人才,从而可以提供优质、可行的筹划方案,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融资实践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
标签:税收筹划论文; 融资论文; 税收论文; 投资论文; 合理避税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融租论文; 经济论文; 避税论文; 节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