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研究创新型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创新型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型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护理干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65-02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通常给予其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且不良反应高。故此,加强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2]。本文通过分析两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护理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40例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4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5、15例;年龄值在45岁至55岁,平均为(50.21±1.21)岁。
对照组4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6、14例;年龄值在46岁至56岁,平均为(50.74±1.75)岁。
将2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实施创新型护理干预,护理内容:①早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了解,比如病史、身体素质情况、治疗情况等,同时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②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充分评估其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躁、抑郁者,应给予其针对性心理辅导,使其能够缓解负面情绪,继而提高配合度。③健康教育:选择多样化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多媒体、宣传栏、健康安全手册等,使其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效了解,同时认识到护理配合对改善疾病的重要性[3]。④生理护理:保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安静,将室内温湿度调整适宜,合理安排探视人员,使患者舒适度增加,同时获得良好感知。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其易增加压疮风险,故此,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⑤饮食护理:饮食方面以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并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数据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数据无差异,用P>0.05表示,软件选用SPSS26.0版本进行分析和统计。
2.结果
2.1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其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复杂等特点,增加护理难度[4]。研究认为,对于该疾病的护理,应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作为护理目的。
创新型护理干预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其相比常规护理具有较多优势,主要表现为:①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且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利用良好的工作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信任,进而提高患者配合度。②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文本的护理原则,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③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一系列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同时促进其能保持平稳心境面对疾病,进而促进疾病早期愈合[5]。创新型护理通过早期给予其心理、生理、饮食等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知识有充分了解,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而对于长时间卧床所致压疮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加强环境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其治疗自信。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创新型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古延丽. 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1):37-39.
[2]佚名. 综合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v.22(16):7-10.
[3]王秀珍, 周菊, 王晓霖.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 22(5):719-721.
[4]庄琳旎, 孙怡, 李洁,等. 纽曼系统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12):137-139.
[5]葛修茹, 彭韫丽, 张翠翠.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23):3037.
论文作者:曾薇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乙肝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