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完善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法律环境和应关注的两种不良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倾向论文,不良论文,环境论文,计算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计算机审计相关法律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与我国计算机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相比较,逐渐表现出相对滞后、不够明确、不够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审计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依据不够充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在我国审计活动以手工审计为主导的历史背景下颁布实施的,在计算机审计方面没有做出相关的规定,计算机审计迄今为止还缺乏法律层次上的明确界定。此外,我国在行政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法规方面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规定也可谓少之又少。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30条中“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以及有关资料”的规定外,仅有《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1993年审计署令第9号)、审计署《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审法发[1996]37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1]88号)等寥寥几个文件。这些行政性法规和规章在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相关权力、审计范围、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数据接口和有关处理处罚方面做了一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了依据,但还存在法律层次不高、原则性规定多于实际操作性规定、与计算机审计实际发展状况吻合不密切等问题。这使得计算机审计没有被赋予应有的法律地位,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这种隐含的法律政策风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二)没有制订相关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没有标准、缺乏规范
迄今为止,审计署和有关部门尚未制订具体的计算机审计相关准则,目前的计算机审计都是在没有相关审计准则的指导和规范的情况下开展的。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审计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的传统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没有出台相应计算机审计准则的情况下,一些具体操作上的问题首先凸现出来,包括计算机审计的程序是什么、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什么、计算机审计的实施方案应如何编写、计算机系统审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计算机审计证据的标准等等,这给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相关审计准则、规范和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具体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规范性和质量保证,对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和评价也难以开展,不仅容易造成审计资源的损失浪费,也影响了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和计算机审计的深入开展。
(三)国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滞后也影响到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作为一项对社会经济中各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单位相关经济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介的工作,审计涉及的法律环境不仅仅限于审计法律法规,而几乎是整个社会经济法律领域。与此同理,计算机审计也会面临来自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法律问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等新兴领域。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法律建设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还有很多滞后和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电子商务领域的会计确认和税务监管、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计算机网络中某些行为的法律界定等。这些法律问题没有明确,计算机审计就面临着无法可依、定性或评价缺乏标准等问题的困扰,甚至连计算机审计工作本身都会涉及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合法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给计算机审计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和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从计算机审计工作实践看,对于计算机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应当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计算机审计的发展与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如何协调等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
倾向一:以计算机审计为表象,以传统审计为实质。有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被动地开展计算机审计,没有将计算机审计与具体的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与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真正结合起来。在基础建设方面,计算机审计硬件、软件和人才应有尽有,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时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人员配备等计算机审计要素也似乎一应俱全,但在实质性的审计操作中还是执行传统审计的老套路,以计算机审计之名行手工审计之实,将价值昂贵的计算机审计资源低水平、低程度地应用,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综合、归纳、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也没有做到计算机审计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和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不但造成计算机审计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审计效益,更重要的是,这种“计算机审计”将无法适应当前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最终可能造成审计失败。在审计事业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的历史发展潮流中,这种所谓的计算机审计实质上是一种倒退。
倾向二:计算机审计工作过度超前,脱离了审计工作的实质。在计算机审计“万能论”的引导下,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的期望值过高,讲究表面形式,甚至舍本逐末、背离审计工作的本质。在计算机审计的投入方面,有些审计机关不顾自身经济实力、人才配备方面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所谓的“一步到位”,盲目投入最高级的软硬件配置,甚至互相攀比、讲究排场;在计算机审计实践方面,有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忽视被审计对象和审计环境的实际情况,脱离具体的审计工作目标和要求,甚至本末倒置、为了计算机审计而开展计算机审计。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不但给审计机关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使得计算机审计脱离当前审计工作实际,与未来审计事业的发展也不协调,这在根本上伤害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
标签:计算机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法律论文; 电脑论文; 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