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观察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带复压三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盆腔引流管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具有意义。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带负压三管;腹腔镜低位切除术;吻合口瘘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患者中比例为50%,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多主张手术治疗,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尽管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吻合口瘘的发生有所降低,但是根据统计学结果显示[2],吻合口瘘的发生仍然有13.7%左右。吻合口瘘发生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腹膜炎、吻合口狭窄等,严重时还会让造口变成永久性的造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本院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对部分患者进行带负压三管引流,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36.8±2.3)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37.2±2.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患者进行三管引流,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经会因不肛门放置双套引流管至骶前间隙;经下腹部放置常规引流管至骶前间隙;经肛门处放置凡士林肛管,凡士林钢管的上缘应距离吻合口3~5cm。待患者肛门排气,引流管无明显引出物时,5~6d后拔出腹腔引流管,7~8d拔出骶前双套引流管。
对照组患者经下腹部盆腔放置引流管,待肛门排气后7~8d拔出引流管。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平均数( ±s)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对比差异P<0.05,表明组间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6.00%,在手术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50.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发生吻合口瘘的3例患者,有1例发生腹膜炎症,给予快速大量冲洗后2周完全愈合,未有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对照组1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其中有7例再次手术。
3 讨论
直肠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直肠癌多为低位直肠癌,随着近些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直肠癌临床上多主主张外科手术治疗[3]。传统手术治疗后患者保肛困难,还需要再次进行一系列手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到临床的各个领域中,腹腔镜辅助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逐渐被医生认可,可明显提高保肛率。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险程度较高,特别是进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发生率较高,产生原因主要是盆地腹膜关闭不完全,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吻合口瘘的引发因素较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4],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在3.5%~10%。其发生原因主要有:①骶前积液或感染,积液和感染会影响吻合口的愈合,吻合口长期与积液接触还会出现激发感染,影响吻合口的正常愈合,甚至不愈合,进而发生吻合口瘘。②吻合口供血不足,由于直肠下段的血液主要是通过肠下动脉以及肛管动脉进行供应的,在进行手术时,为了保留肛门,会对直肠下动脉结扎,此时直肠下端的血液供应只能依靠肛管动脉,从而引发供血不足。③吻合口张力多大、操作技术欠缺、合并其他疾病、营养不良等[5]。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范围较广,对患者的创伤面大,手术后发生盆腔渗液、渗血的几率较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引流会出现盆腔感染和吻合口瘘。通过置入骶前引流管,可以引出盆腔及骶前间隙内的积血及积液,降低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效果。通常情况下,进行骶前引流有向上和向下两种,向上引流通常会经腹壁引出,向下引流一般经会阴部引出。向上引流比较方便患者的活动,但是引流不够彻底,会造成渗液集聚引发感染,加之引流管经过腹腔,会造成肠黏连和肠梗阻。向下引流不通过腹膜腔,引流管在体内的面积减小,可以减少对内脏组织的刺激,引流比较充分,不易发生阻塞[6]。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自制双套引流管,制作比较简单,材料获取容易,价值低廉,可根据盆壁和吻合口的位置选择放置。双套管使用普通的输液器,若发生引流堵塞,可立即在床边进行更换,减少盆腔积液的发生,降低感染的发生。另外,患者若发生吻合口瘘,通过双套引流管可以进行有效的冲洗,控制局部感染程度。通过凡士林肛管对吻合口的压迫和支撑,可以避免出血。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屈兵,姚磊,孙亚英等.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79-80.
[2]吴文辉,彭翔,朱佳成等.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辅助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2):108-111.
[3]赵日升(摘译),汪挺(审校).微创与开放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8):796-796.
[4]沈荐,李敏哲,杜燕夫等.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3):284-286.
[5]李丹,庄競,刘永刚等.预置缝线减张缝合法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效果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296-298.
[6]王纲,程小飞,刘凡隆等.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研究进展[J].腹部外科,2015,28(3):209-212.
论文作者:杨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直肠癌论文; 低位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