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飞浩,冯重睿,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5例,比较两组VAS结果的疗效指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 高于常规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技术治疗BPPV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良性位置性眩晕;药物疗法;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约占所有眩晕类型25%,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存在疑问。在我国,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很多疾病类似或者为某一疾病的伴随症状,病情初期很难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病情延长被误诊而延误诊疗[1]。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有一定的自愈性,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行痊愈,但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有明显好转改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发现并确诊该病,应尽早进行治疗,防止因晕眩而发生严重的人身意外事故[2]。本文以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手组的疗效,现结果总结分析如法复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BPPV:ICVD版诊断标准试验检查[3],予以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5例。药物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30~70岁,平均(51±11)岁;联合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51±14)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发病症状、发病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给予常规治疗眩晕症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Tid、强力定眩片1.4gTid等。联合组:药物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采用Epley手法:①嘱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在治疗师辅助下取仰卧悬头位,将头部向患侧扭转45度;②头部扭转回正并向健侧扭转45度;③保持头部同身躯一致向健侧翻动,侧卧在治疗床上,使头部与仰卧位呈135度;④坐起,头部向前倾20度。4个手法体位为1个循环,每个手法在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分钟。水平半规管采用Gufoni复位方法:①病人直立坐位,头朝前;②病人快速向健侧侧卧,当头接触到床时要迅速减速;③然后头向下转45度使鼻子触到床;④病人缓慢恢复直立坐位。4个手法体位为1个循环,每个手法在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分钟[4]。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等数据。疗效判定标准包括:显效:反复阵发性晕眩及其他症状消失,BPPV变位试验阴性;有效:反复阵发性眩晕及其他症状明显改善,BPPV变位试验阳性;无效:反复阵发性眩晕及其他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BPPV变位试验阳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药物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药物组患者经治疗后,7例眩晕减轻患者及14例无效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其中7例眩晕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消失;14例无效患者后续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后,13例明显改善,1例无效。

3 讨论

目前关于BPPV发病机制的观点有很多,大多认为是由耳石剥离掉落,协调维持平衡姿势的半规管内部,体位变化使其发生不规则振诱发眩晕,区别在于半规管内耳石依附的位置各有不同[5]。临床上治疗BPPV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开颅手术、手法复位等,药物仅能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并不能直达病灶解除原发病的威胁,不能根治此病,复发率较高。手术虽然治愈率很高,但风险高,任何损伤可能会引起不可估量的危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BPPV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用半规管耳石症来解释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过程和典型临床症状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该学说认为来自椭圆囊的变性耳石颗粒脱落后悬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颗粒状物沿与壶腹相反的方向运动,内淋巴也克服壶腹嵴的惯性发生相应的移动,从而刺激壶腹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6]。根据这一学说,如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头位,将漂浮于半规管中的颗粒排放到前庭,则可消除BPPV症状。波兰学者Epley设计的颗粒复位疗法治疗PC-BPPV已有很多文献报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7]。虽然BPPV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但其自然病程通常为数周或数月,甚至达1年以上,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痛苦和不便,而本文的手法复位治疗法治疗BPPV起效快、疗效肯定、治疗时间短,且无明显副作用,治疗过程中也不增加患者痛苦。

手法复位治疗法对本病的治疗优势较大。操作方法相对简单,无需太多器械设备,适应于广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均能较好的完成此术;人们耐受度高,治疗过程中痛苦较小,且经济费用较低,适宜普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书景.管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141—142.

[2]曾晓利.手法复位治疗良陛发作性位置性眩晕120例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243

[3]王延生,陈剑球,安丰伟等.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诊断及手法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1):979-980

[4]田军茹.眩晕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田颖,张涛,姜学钧.3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369(1):13一l5.

[6]董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和治疗[M].医学综述,2009,15(6):1664—1664.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71

论文作者:陈飞浩,冯重睿,张新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探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飞浩,冯重睿,张新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