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民建工程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是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民建的耐久性以及抗压力。这就是说,工民建混凝土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工民建工程整体的质量。本文主要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的裂缝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产生的危害及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对策,旨在提高工民建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工民建;对策
1.工民建混凝土结施工裂缝的危害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出现结构性裂缝具有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及危害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1结构性裂缝影响使用质量
当前时期下,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而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论是建筑工程的投资者,还是建筑物的使用者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混凝土结构性裂缝作为影响工民建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成为建筑施工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虽然比较小的混凝土结构性裂缝不会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则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基本生活质量。所以,应该注重加强对工民建结构性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危害性,应该注重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1.2结构性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如果混凝土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浇筑层产生的时候,将会对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一病害在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中较为常见。当混凝土裂缝占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建筑物门窗产生形变,随着裂缝的扩大和深入,有可能导致外墙渗漏问题的产生。裂缝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室内空间装饰。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较为严重混凝土裂缝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工民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成因
随着工民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在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工民建筑中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概率相比以前也有了大幅的增加。工民建筑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首先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如果没有想办法进行修补的话,还会钢筋砼内的钢筋提前锈蚀,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有,非常有必要对工民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出控制措施。导致工民建筑中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2.1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是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一个重要成因。第一:在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方面,有些水泥在出厂之前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质量不达标,施工方在购买水泥的时候缺乏认真考虑,例如,水泥质量不合格,存在受潮、结块、过期等问题;第二,混凝土的外加剂和掺选材料用量不当,例如,混凝土的添加剂性能不好,沙石、泥土不符合规格,有害物的含量较大等,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第三,骨料粒径过细、用水量较大、用灰量较大等,例如,水量过多,混凝土表明积水导致裂缝;第四,用于制作钢筋砼的钢筋物理性能不达标,降低了钢筋硅的强度。原材料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现象的出现。
2.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水泥、水、泥沙、骨料、添加料等原材料的配合比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配合比不合理,就很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操作不当、养护不合理
搅拌混凝土的时候方法不正确,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对于钢筋砼,需要经过搅拌、现场浇捣和养护。首先,水泥和水的用量比例不符合标准,其他添加材料的用量不合理,都容易使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第二,对于现场浇捣方面,在装模的时候,没有将模板完全湿润,使混凝土中的水分部分被模板吸收,从而是混凝土的性能降低。如果模板变形或者模板装配不合理,都很容易出现漏浆的现象,造成钢筋硷产生孔洞。钢筋在装模的时候发生移位,没有及时处理,使硷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够。往搭建好的模板中注人混凝土的时候,没有处理好次序,浇注的方法不正确,加入了泥块等其他杂物,在对其进行捣拌的时候,使水泥和卵石、水分离,产生了部分气泡,没有正确的操作,都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在进行抹面操作的时候,没有两次抹面,容易产生麻面和表面裂缝。在高空浇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风速较大或者烈日的暴晒,都容易使得混凝土的收缩值加大,产生裂缝。
3.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3.1提高设计标准。由于工民建在建筑用途方面有巨大差异,因此建筑在建造要求、强度以及稳定性方面也不同,设计者要在综合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和建筑建造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设计的标准和设计的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关键点和细节的设计,做好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工作。设计者要将容易产生裂缝和容易发生沉降的地方标示出来,对孔洞位置以及孔洞大小进行计算确定,提高设计的精度和准度,减少施工裂缝的存在。
3.2提高原材料质量。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由水泥、石灰、外加剂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是常用的施工材料,只有提高混凝土配制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施工单位要在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的指导下,选择低热的水泥或者是低水热化的硅酸盐水泥,按照配合比要求控制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用水要保证洁净,水中的离子不能超过使用标准。施工人员还要对砂子的质量进行控制,砂子要求空隙小、含泥量低,在使用砂子之前要进行检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3.3加强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是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混凝土的配制、浇筑以及养护都具有严格的技术流程,施工人员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减少外在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首先,混凝土配制要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对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进行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要注意搅拌时间、投料量以及投料顺序。其次,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对结构的移位和变形进行控制,及时的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构变形和裂缝。再次,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养护方法,对养护时间进行确定,控制拆模时间和拆模顺序,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施工单位要派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施工的标准,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结构裂缝的存在。
3.4先进工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很多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施工单位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减少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施工人员可以提高伸缩缝设置要求,利用墙体保温隔热技术来降低内外部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减少墙体开裂和裂缝的产生。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增加构造柱的方法来提高建筑抗剪强度,在降低墙体开裂几率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由此看来,尽管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分析了裂缝的成因,可以看出很多人为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施工管理质量来实现,认真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设计将会降低很多人为因素导致的裂缝出现的可能。而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的裂缝,也可以通过精细施工来尽可能的避免或降低。工民建项目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保证一流的建筑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参考文献:
[1]夏元涵,曲忠义.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J]民营科技.2010,(06).
[2]唐锦春,郭定康.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于胜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工民建论文; 结构性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