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个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孟 竺
论文摘要:
教师要上一堂有效的小学音乐课,除了具备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有理论指导,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为本,引导培养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发展全面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探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性教学逐步成为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从具体化的教学目标、精选化的教学内容、灵活化的教学过程以及民主化的教学氛围等方面出发,构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何种音乐课堂教学才属于有效的呢?通常来说,合适的就是有效的。在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将音乐课上得生机而具有活力,如何将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在音乐教育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学生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时,总结出歌曲中的笑声表达了赤卫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这时用一种带着疑问的语调提问:"同学们想一想,笑声除了爽朗的大笑外,还有哪些笑呢"?学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还有狂笑、憨笑、苦笑、奸笑、傻笑、狞笑等等,有些同学还模仿了起来。教师此时用略带神秘的语气对大家说:"有一首歌曲,当中就有很多更为旋律化的笑声,大家想不想听一听?",这样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全部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打出《跳蚤之歌》字幕并播放音乐。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仔细,后面回答问题也相当踊跃,课堂教学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已被大多数的教师所认可。而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更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学习小组其所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倘若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音乐合作学习产生成就感,有效地树立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在进行《春天举行的音乐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分配,首先自己单独学习,然后再进行小组合唱,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如此,不但有效地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音乐学习,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效果,这也直接导致了音乐课堂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发生。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进行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均能得到提高。故而,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基础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与音乐上的进步。而也只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行,当然,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四、全体学生协调发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协调发展观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关注尖子生和优秀生,而是要注重全班学生的协调发展,关心和爱护后进生,打造和谐与协调发展的班集体。
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差生”被提问的次数较少,教师为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往往将大部分问题让优秀生来回答,作为的学生,由于先天和环境不同,其学习基础、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课堂提问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既不能太过浅显,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过于空泛和深奥,让学生不知所云,导致课堂冷场。因此,高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度,问题适量,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思考的乐趣,营造协调发展的和谐课堂氛围。
五、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引导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
音乐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简单的二部打击乐器合奏谱,到的四年级,不论打击乐器合奏谱还是口风琴和竖笛吹奏都有了一定的难度和要求。应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练习简单的合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根据年级特点把握教材才能避免出现无效教学、机械重复。
教师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重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对于一个教师,不可忽略总结、认识自己的足迹,应该去仔细的审视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因为每一点次的经验,每个细微的成功和进步都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忽视课后的回顾小结,同时在课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
随着我国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全力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的学习提高其自身良好的内在品质,提升音乐品位,培养高尚的艺术素养,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淑娟.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
[2] 姜硕. 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 成功(教育) 2011年06期
[3] 张爱华,宋方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
论文作者:孟竺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论文; 课堂论文; 有效性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