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宝宝——婴儿感知觉训练小游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游戏论文,灵动论文,婴儿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10天后:
注视同颜色物体移动
妈咪准备:6只直径5~7厘米的套环(红、橙、黄、绿、蓝、紫)、50~60厘米的轴(轴的粗细正好能将环套进为佳)。
灵动训练:宝宝仰卧。妈咪在距宝宝面部中央50~60厘米处缓缓移动一种颜色的套环(左右移动幅度为5~7厘米,移动频率为1~2次/秒,关键要让宝宝跟上套环移动的速度)。每天可进行1~2次,不可超过两次,每次1~2分钟。
爱心提示:将套环套在轴上是为了避免宝宝只注意妈妈的脸而不看玩具,如能克服这一点,用其他材料代替套环也未尝不可,不要在睡眠前进行。
20天后
注视不同颜色物体移动
妈咪准备:不同颜色玩具若干,大小形状尽量近似。
灵动训练:在宝宝胸部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任一颜色玩具,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抖动以引起宝宝注意。当宝宝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3~4天后如宝宝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颜色玩具。如此依次替换。
爱心提示:如果宝宝对同一颜色玩具注视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以免引起视疲劳。
1.5个月后:
抓握悬挂玩具
妈咪准备:带响动的玩具若干、两条绸带。在宝宝胸部上方60~70厘米处垂直悬挂两条绸带,两条绸带上半部间横挂有各种颜色发响玩具和小铃铛,绸带下半部距宝宝7~10厘米处悬挂另一发响玩具,绸带下端自然下垂。
灵动训练:妈妈一边柔声和宝宝说话一边将其小手摊开,把一条绸带的下端塞入宝宝手中。宝宝小手无意地挥动使得玩具发出悦耳声响,更引起宝宝的兴趣,于是尝试碰触悬挂在下半部的玩具及另一条绸带。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5~6分钟,最好在宝宝醒着的前半段时间进行。
爱心提示:如宝宝能抓住绸带,并用手轻轻碰触下半部的玩具,同时注视悬挂在上半部的玩具,游戏训练就算成功了!注意不要砸伤宝宝。
3个月后:
抓握大小不同的物体
妈咪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具若干,但要保证形状统一,可用套环(直径为3~5厘米,厚度0.5~1厘米)、积木等(颜色丰富更能引发宝宝的兴趣)。 灵动训练:先将宝宝俯卧,把最大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注意阻止宝宝将玩具塞入口中),观察他如何摆弄这一玩具。当宝宝能摆弄大环后,再放一个小套环,然后将所有大小不等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让他自由摆弄。游戏进行5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妈妈可以温柔地同宝宝交谈,但不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游戏结束时,可表现出肯定,赞许的表情与动作。可每隔3~4天进行一次。3.5~4个月起可训练宝宝同时摆弄并抓握不同形状的玩具。
爱心提示:给宝宝的物体直径不能小于3厘米以防止误吞或塞进鼻孔和耳朵里;套环中间的孔很有意义,宝宝抓握时可能会把个别手指塞入孔中,不仅练习了抓握还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
6个月后:
观察有装饰图案的物体
妈咪准备:将40厘米×18厘米画有鲜花的挂毯或油画挂在光线较好处。
灵动训练:令宝宝俯卧在距挂毯1米左右处,妈妈不要使自己进入宝宝的视野以避免分散其注意力。宝宝注视2~3分钟后,妈妈可托住其脚,促使他向挂毯方向爬去,宝宝便可以在爬近后从另一个角度观赏图画。
8个月后:
摆弄带盖子的小罐
妈咪准备:一个有装饰图案带盖子的小罐(其他合适的代用品也可以)。
灵动训练:妈妈手拿小罐站在距宝宝半米处并设法激起宝宝接近它的愿望。宝宝爬过来试图拿走小罐时,不要立即给他,而采用能使宝宝拿住并打开盖子的握姿,协助宝宝将盖子打开(一般要尝试几次后,宝宝才能做到)。任宝宝把玩盖子(圆盖滚动会引起宝宝特别的兴趣)。1~2分钟后,妈妈可将盖子重新盖好,让宝宝自己试着打开。
爱心提示:宝宝如能认真观察小罐,并打开盖子2~3次,同时转动小罐,游戏就算成功!游戏可持续若干天,每次进行5~10分钟。
9个月后:
拿放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玩具
妈咪准备:一个10~12厘米高的带盖小桶,易于抓握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小型物体(如积木、彩蛋、小球、圆柱体、小蘑菇等,直径约3~5厘米)。
灵动训练:妈妈先向宝宝出示盖着盖的小桶,并告之里面有玩具,然后打开盖让宝宝看到里面的玩具(桶里玩具的摆放如下:上面一层是容易放稳的玩具,下面一层则是易滚动的玩具如彩蛋、小球、圆柱体等)。妈妈引导宝宝从桶中拿出一样玩具并给予及时鼓励。随后,妈妈可以建议宝宝观察玩具是否可以放稳并提醒他继续从桶里拿其他玩具。引导宝宝摆积木。宝宝玩完所有玩具时,妈妈可以开始收拾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一起把玩具放回小桶。
爱心提示:收拾玩具时,如宝宝失去兴趣就不要强迫他,重要的是保持宝宝良好的情绪。游戏时间不超过5~8分钟,每种材料可使用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