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主要是在不经过实地的接触下,利用物体传送到传感器上的信息数据显示,实现物体测量、研究。经过传输数据分析和技术的处理,为实际过程建设提供出必要的参考。摄影测量在近些年得到发展,经过专业团队的考察和研究,测量摄影逐渐的向数字化摄影方向所发展,对数字、影像自动进行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影像匹配、建立数字高程的模型、提取地物的要素,实现基于软拷贝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的理论、算法和软件的应用。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以供借鉴。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
前言
遥感技术的基础是航空摄影,能比较全面、快速、立体、有效地勘探清楚资源的实际分布状况。基础的测绘工作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测绘中去,能够确保地图的真实有效性,满足人们的需求。遥感技术资料获取范围比较大并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较快,获取周期短,此外,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少,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多,获得的信息量也比较大,这些都是遥感技术本身的优点。
1 航空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是遥感技术最重要的获取信息途径,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要素的变化也比较快,以往的测绘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航空摄影有着准确和快速的特点,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需要。
2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来看,在近三十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了测绘、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资源环境、城市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程起,摄影测量已经开始从模拟摄影中跨越出来,已经进入了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经过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2.1 摄影测量与遥感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摄影测量经过了一个系统的转变。摄影测量逐渐从模拟摄影测量转化到解析摄影测量,并最终进入到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传统测绘技术体系的解体,新的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体系的兴起。
首先,从数字影像的类型来说,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数字正射影像(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线划图(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栅格图(DRG,Digital Raster Graphic),同时还有其他相应的地名数据库与土地利用数据库,多样化的数据库与模型为摄影测量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
其次,国家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绘制了大量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大量的全国级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例如1:1000000、1:250000、1:50000比例尺级别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除了国家级外,省一级的1:10000比例尺级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市县级1:500至1:2000比例尺级别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等。
另外,我国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中巴卫星数据等,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和末期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并建立了业务运行系统,具有每年耕地数据动态更新和每五年土地利用数据全面更新的能力。现正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工作。我国还利用彩色红外遥感数据开展地质找矿应用研究,并成功地在新疆博罗霍乐北山地区发现矿藏。
2.2 摄影测量与遥感有利于提升
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处理系统,并开展了定量遥感反演研究,为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与分发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从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来看,在国家973与863计划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一系列传感器,发射了5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返回式陆地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组成了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民用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体系,从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上实现了对地球的多平台、多传感器观测,可以获取地球表面不同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并将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气候、大气成分、水循环、植被变迁、海洋现象、自然灾害等地球空间环境变化的监测。
其次,在数据储备方面,已经积累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数据。
3遥感技术应用时的流程
动态的遥感技术在进行应用的时候,流程一般是选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
3.1 选取数据。现在遥感技术选取数据一般是通过卫星。在检测的时候应该和相关的土地利用图进行结合,并且进行对比,在检测的时候把一些生态、人文等指标加入材料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若是要求精度特别高的时候,还有必要将GPS获取的影像资料补充进来。
3.2对数据进行处理。遥感技术直接获取到的一些数据是无法进行直接识别的,必须经过计算机技术的转化,才能进行识别,并且还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提高信息的精确度。
3.3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所谓的变化信息便是新发生变化的地理信息,对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是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先后,来进行变化信息量的获取,并且根据时间变化对未来进行一定预测,以备参考的时候使用。
3.4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精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遥感技术的质量,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记录,便能够获取信息的真实精确度。
4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已有100年的历史,在传统观念中是一门有理论体系、有技术难度、工序多面复杂,最能体现单位综合实力的一门专业。就数字化测图以来,摄影测量与遥感仍然存在着:工序复杂(航飞、像控、加密、测图、DOM、调绘编辑等),航飞资料难获取(空管、天气、保密等),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密点选择、特征点线采集、裁切线获取等),工序难衔接(客观、主观因素),与其它专业不融合(如大地测量、GIS),信息化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低、单机单兵作业、资料准备复杂、产品单一、组织生产管理难度大),无法满足信息化测绘的需求。
5 加强对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5.1解决航摄影像获取的难题。拟成立专门系统平台获取影像数据(四台数码航摄像机、两套POS、三台胶片航摄仪、两套无人机),获取2cm-2m的影像。
5.2开发多光谱色彩增强和自动化处理系统,软件特点是充分利用影像多光谱信息(如红外波段),全区域色彩自动化处理,使得色彩更漂亮,影像更清晰,信息更丰富,全区色调更一致。
5.3 POS辅助空三。基于JSCORS系统解决基于POS实现无地面控制的DOM快速生产,辅助少量控制实现主体采集测图的要求。
5.4 建立像控点数据库。将各类像控点资料,按一定规划入库,并且不断丰富,从而为后续生产提供方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够大量的获取各信息,但是如何快速和高效的处理这些数据,就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在现阶段,计算机水平对数值计算、文字处理已经满足,但是就数字影像的信息提取和影像分析尚不能适应,期望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书妤,张丽斌. 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577-578.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5.06.0402.
[2] 周志文. 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J]. 城市建筑,2015,(24):120-120.doi:10.3969/j.issn.1673-0232.2015.24.103.
论文作者:张慧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遥感论文; 测量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航空论文; 影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