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南方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南方

 杨南方

沈阳市骨科医院 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对护理存在的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护理风险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掌握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骨科;护理风险;原因;策略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9.38±5.14)岁。其中,8例尺桡骨、肱骨骨折,49例胫腓骨、股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5例肋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3例多处骨折,4例胸腰椎骨折,5例颅底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

2 常见护理风险类型

2.1摔伤、跌倒

本次研究中,发生摔伤、跌倒的患者有7例。患者骨折后,身体活动受限,对身体的控制力下降,再加上自身各项功能退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摔伤、跌倒的情况。

2.2筋膜间隔综合征

而老年的感官均严重衰退,对此类症状的感觉较为迟钝,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对骨折部位皮肤颜色、肿胀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就会引发此类疾病。

2.3压疮

多数患者骨折后会卧床恢复,而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加上卧床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压疮。主要是患者无法进行自理,而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清洁、翻身等护理工作,进而引发压疮。

2.4输液外渗

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治疗中,一般使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消肿的治疗。此药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如果出现外渗却没有立刻处理,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使患者产生不满。

2.5石膏固定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老年患者骨折后,自身抵抗能力差,使用石膏进行固定时,血液循环较差,且老人对骨折位置感觉灵敏度不高,容易出现肢体坏死或者缺血性肌挛缩,还可能出现过敏、压缩性溃疡、神经损伤以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等。

2.6形成静脉血栓

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后出现卒死的患者有3例。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中,高龄是重要的因素。在老年患者中,髋部、膝盖位置的损伤极易引发静脉血栓,情况严重时,出现肺栓塞进而导致患者死亡。

3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3.1患者自身客观因素

老年患者自身各项机体功能较差,听觉、视觉等感知能力弱,且多数患者伴随着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出现外伤时,进一步降低了身体功能。且外伤对患者的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患者机体其他器官出现应激反应而引发疾病,其中患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类似疾病的患者受到明显刺激时,极有可能引起原有疾病发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护理服务引发风险的原因

3.2.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知识。老年患者骨折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且长期卧床,而护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对可能引发静脉栓塞、肢体坏死或者缺血性肌挛缩等风险的危险因素掌握不足,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而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1]。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较低,不熟悉新出现的治疗方法和应当进行的护理操作,操作能力不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等情况,引发了护理风险[2]。

3.2.2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3]。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经过手术后,患者在骨折愈合情况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时就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使患者骨折处负重过大,进而引起护理风险[4]。

3.2.3护理风险意识的缺失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患者的健康上,缺乏风险意识,而是机械性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记录,没有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感和需求[5]。且部分护士甚至忽视可能出现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

4 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开展护理风险知识讲座,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让护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让每位护理人员能够牢记护理工作流程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有效处理。

4.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实施护理风险综合管理机制,由护士长带领部分护理人员组成风险控制小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例如:患者住院时,对可能出现压疮、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分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等,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评估情况进行护理。

4.3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积极开展护理知识培训活动,设置专业护理知识课程,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能力。让护理人员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新技术与新知识,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强化学习后才能继续进行护理工作。不仅如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让护理人员掌握宣教健康知识的技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4.5小结

当前,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并发糖尿病、肺气肿、冠心病、老年痴呆等疾病,进行骨科手术后,部分患者无法自理,极大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此,应积极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司风琴,韩红霞.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8(01):116-118.

[2]李玉芳.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7):323-324.

[3]李玉福.老年患者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03(02):211-212.

[4]刘冬梅.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04):185-186.

[5]陈丽芳,周苏.骨科老年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13(04):80-81.

论文作者:杨南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南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