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煤塌陷的地址灾害治理是我国以及世界矿山环境的重大问题,对矿山地区采煤塌陷因素以及特征、形式进行调查,然而从中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进行总结,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址环境治理的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煤塌陷的相关表现形式,同时对采煤塌陷制定出了治理思路,最后对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采煤塌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一、采煤塌陷的表现形式
采煤之所以遭到塌陷就是受到地表地貌变形与岩层性结构之间的关系(如表1),煤层相关特征以及采煤的方式导致了采煤塌陷,采煤塌陷表现形式有;塌陷坑、盆地的塌陷、塌陷槽以及地面裂缝等等。
二、治理思路
(1)植树造林。对于大面积盆地塌陷,可以采用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对林业进行大力发展。地皮表面没有积水的塌陷盆地,那么就要考虑对塌陷坑进行回填的治理方式,这种方式工程量较大,不建议采用,为了土地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对植树造林方法进行采用,可以达到防风沙,绿化城市,生态用水可以使用滴管技术。这样的治理方式就使用于干旱地区以及盆地地区。
(2)创建农业生态园林。造成塌陷坑以及塌陷槽和地裂缝这种现象,那么就可以采取回填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以退耕还林为主,从而创建农业生态园林。这种方式就适用那种地表比较浅的塌陷坑,这种塌陷坑回填相对来说工程量比较小,这样就可以把采煤塌陷区创建成农业生态园林,从而对农业进行大力的发展。
(3)创建矿山地质公园。对于与城镇相邻近的塌陷地区,就对城镇的规模进行结合,从而创建矿山地质公园。适合邻近的城市所开采的塌陷区,并且塌陷区的面积比较小,然而在地表所表现的形式是多花样的塌陷区,为了能够创建矿山地质公园以及城市建一致,保留塌陷的景观,那么就可以把塌陷区创建成成矿山地质公园,这样就对旅游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
(4)养殖业得到发展。对于那些大面积以及长时间积水的盆地(图1所示),就可以在此建立养殖塘,把鱼鸭混合来养,鸭蛋还可以加工等综合性开发和利用。这样的治理方式却适合那些大面积以及长时间积水的塌陷盆地,在积水的范围之内,就可以根据塌陷量的大小来进行分布情况,对于那种积水较深的地方就可以建设养殖塘,浅水的地方就可以来种植经济作物;浅水周边就可以用蔬菜基地来进行治理。采取这样的治理方式就适用于大量降雨的地方。
(5)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结合历史文化以及生态旅游化城市的建设,从而营造出一个生态湿地景区。这种就适用于塌陷地表面有较深的积水并且周边有景观城市,那么就可以将塌陷区的治理与历史以及景观城市相结合,在保证矿山地质的环境之下,就把塌陷区改造成湖以及湿地公园和景区,从而就对旅游业进行大力的发展。
三、对治理模式进行研究
对上面的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采煤塌陷所形成的条件,总结出了采煤塌陷的治理模式如表1所示。
(1)采煤塌陷区形成积水的治理模式
对于那种地表存在积水的塌陷区,塌陷对地面造成弯曲,而且没有出现裂缝的现象,地表主要就是 粘性土,并且渗透的性能较差,由此,降雨就可以在塌陷区的弯曲地方形成积水,积水的地方形状上就存在不同的差异,积水的深浅程度就不同;所以,在进行治理的时候,就要根据积水的深浅程度等,然后在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历史特征,就可以把塌陷的地区改成不同风格、功能的土地利用区,比如:水库,湿地公园等,养殖业、旅游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这样就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采煤塌陷区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关于这种治理模式就用于那种没有形成积水的塌陷区,主要用于气候干旱以及降雨量比较少的地方,能够对雨水进行强烈蒸发,土质十分疏松、渗透性能较好的地区。采煤塌陷区不容易形成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的地方,这样的话,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由此,就根据塌陷坑的大小,对治理的工程量进行结合,对塌陷区进行回填,退耕还林;把大量的塌陷盆地进行植树造林,改变成绿洲地带,从而对林业资源进行大量的发展。
对于那些不同的采煤塌陷区,就可以对这两种模式进行综合性的整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进行治理的时候,就应该弄清楚治理思路,然而坚持治理的原则,同时就采取合适的治理模式,这样治理的效果就可以提高塌陷区矿山地质的环境,就应该对环境治理的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最大限度的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质量,为社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乔冈,徐友宁,何芳,陈华清.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中国矿业,2014,11:55-58.
[2]徐友宁,李玉武,张江华,乔冈,孔德峰.宁夏石嘴山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西北地质,2015,04:183-189.
[3]唐艳,钱卫明.探析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世界有色金属,2016,05:121-122.
[4]司双印,张运备,马敬杰,贺留兰,秦世昌.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03:11-16.
[5]秦朝亮,龙建辉,经明,赵金亮.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J].煤炭技术,2015,03:320-323.
论文作者:岳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积水论文; 矿山论文; 模式论文; 地质论文; 就可以论文; 盆地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