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本质思想_刘少奇论文

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本质思想_刘少奇论文

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刘少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0)05-09-04

刘少奇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当时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刘少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但其意思却是很清楚的。

刘少奇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渊源。因此,研究刘少奇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刘少奇在建国前就明确指出:“中国就要进入建设时期”[1](P.112)。以后,又多次强调“大的运动不可能再有了,主要是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2](PP.682-683)。“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爆发,经济建设的任务就不变。要把中国工业化”[3](P.58)。努力提高生产力, “使中国人民逐步提高生活水平”[4](PP.3-4)。 “经济建设现已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4](P.60)。1956年,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了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提出:“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P.203)。

刘少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多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还不充分具备,需要在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去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即《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P.27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6](P.665)。“如果我们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6](P.656)。

刘少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从旧社会得到的遗产少得可怜,几乎没有资本主义社会所应提供的东西。据统计,1949年与解放前的最高年份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0%以上,农业生产仍是手工操作,同古代几乎没有多大区别。旧中国的工业不但比重小,而且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用刘少奇的话说,就是一个“小生产占极大优势的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国”[7](P.11),“是一个产业落后又不平衡的大国”[7](P.426)。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我们的革命就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说是已经胜利了,相反,我们还要遭受可耻的失败”[4](P.60)。

二、社会主义应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

世界近现代史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尤其是长期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即必须利用和借鉴资本主义,而不是排斥资本主义,批判地吸收而不是一概地拒绝资本主义积极、有益的东西,才能使自己更快地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并最终赶上和超过它们。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的一切国家”[8](P.503)。刘少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对利用资本主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观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少奇评价资本主义时说:“马克思在一百年以前,就认为资本家对发展生产,组织生产是有历史功绩的。”“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功有过,今天是功大于过”。“今天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年青时代,正是发挥它的历史作用和建立功劳的时候”[9](PP.630- 631)。“因为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发展了几百年了,而我们才几十年,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还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的好处多,坏处少”[10](P.201)。在这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刘少奇主张的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和发展,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是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刘少奇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和制定必要的限制政策,就既能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又避免资本主义前途,甚至还可能使资本家与我们一道走入社会主义。

既然我们允许私营资本主义的存在,就必然要允许剥削存在。刘少奇认为,在建国之初,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还不能完全废除,因为生产力不发达,离开资本家工人还不能养活自己。刘少奇说:“资本主义剥削在一定条件下有它的进步性,不一定是反动而是进步”[1](P.138)。对这个问题,列宁曾经有过一段论述。他说:和社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允许资本家剥削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力量制止这种剥削,相反,“中国共产党有这力量,可以随时随地将资本家剥削除掉,但是却不能这样”,因为它“对于国民经济是有利的,对于中国是有利的,对于工人也是有利的”[10](P.198)。 刘少奇既指出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一面,又指出了其消极的一面,提出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中国经济发展完全寄托在私人资本主义身上,一种是过早过多地取消私人资本主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刘少奇认为:工商业“黑户”能赚到钱,“就说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有空子,既然有空子,就让它钻,以便补充我们的不到之处”[1](P.334)。在这前后,刘少奇又根据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情况,提出要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领导经济,要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长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针对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天然地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模糊认识,他尖锐地批评说:现在有一种迷信思想,认为“我是社会主义就比私人资本主义先进,这种迷信思想要不得,一定要去掉。实际上我们很多地方不如资本主义,我们的成本、劳动生产率、利润率都显得落后;……”[2](PP.523-524)。“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它的缺点,必须不断改进,使它更完善,更适合于各民族经济和社会的情况。把任何一个制度绝对化是不妥当的”[9](PP.788-789)。

三、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

1958年后,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这种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刘少奇指出:“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分配问题上。生产关系必须适合于生产力,如果分配不公平合理,就是不适合,就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公平合理地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PP.337-338)。1960年4月,刘少奇在基层调查中得知,公社化以来,百分之八十几的农户对办食堂有意见。办食堂是一个很大的平均主义。但有人怕散了食堂后出现两极分化。如何认识这种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呢?刘少奇认为:“两极分化可能会有一点,但没有什么可怕。从前地主那样分化,不是一下就搞掉了。解决两极分化的办法很多。要有差别,有的人好一点,有的人困难一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平均主义是违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按劳分配的,违背了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共产主义呢?”[10](PP.512-513)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条件决定的。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最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主要部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但就反对平均主义来说,其思想无疑是非常积极的。

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P.37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的难题;回答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超越,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不可以超越,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难题。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解决了利用资本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难题,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利用资本主义,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映照出了刘少奇理论观点的历史轨迹。

收稿日期:2000-09-03

标签:;  ;  ;  ;  ;  ;  ;  

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本质思想_刘少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