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图书馆新信息技术应用及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设想和建议(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接1997年第15卷第6期第1~5页。
2 关于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几点建议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当今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基本尺度,是关系到一个图书馆馆藏开发利用程度与用户服务水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何选择、开发、更新和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许多大学图书馆目前亟待解答的一个问题。自动化系统投资巨大,对整个图书馆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无论是购买、开发,或是更新旧有系统,都是一个事关重大的决策。毫无疑问,各馆必须根据自己的馆藏特点、读者需求、资金和技术力量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需要,加以综合考虑,制订适合本馆的最佳方案。然而,在诸多需加考虑的因素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所选(或开发)的系统必须是建立在最新技术和标准之上的,面向21世纪图书信息传递管理需要及读者多样化需求的自动化系统。
2.1 自行开发还是购买引进
由于国内图书馆系统历史发展所限,相当数量大学图书馆的现有系统是自行开发的。这些系统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挑战。如何解决系统换代,是购买引进还是继续自行开发?斟酌利弊,两种途径各有得失。我们的基本看法是,对大学图书馆来说,以购买引进为主利大于弊,应为上策。对那些具有相当技术力量的馆,则应考虑在引进的基础上发挥本馆技术力量进行辅助性开发,以确保新系统不仅技术新颖,功能完善,能在较短时间内投入使用,还能满足本馆的一些特殊需要。购买引进系统又可分为国外生产和国内生产两大类。由于篇幅所限,加之我们对国内生产的系统了解不够,这里仅讨论购买引进国外系统的有关问题。然而文中所述观点,对那些需要在继续自行开发还是购买国内生产的系统之间作出选择的图书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1 引进系统技术先进,成熟配套,稳定性好
图书馆系统开发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几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系统,产品功能齐全,不断更新软件硬件,且有经验丰富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队伍,这样的系统较成熟稳定,有较好的系统连续性。
现有市场上流行的国外系统均强调一体化功能,从采购、编目、期刊登录到检索查询、流通借阅、数据统计等模块,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形成一体。这样的系统有利于优化操作流程,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现有系统都配以相应辅助服务,如提供用户培训及使用手册,协助原有数据库的转换输入,提供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等。同时,每个系统都有众多的具有相似需求的用户群体。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支持,也可以共同推动厂商提高系统质量。
引进系统有助于与通行的国际标准兼容,与国际信息市场接轨。图书馆数据库的发展是一项积以时日的长期投资,是现代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遵循数据格式方面的标准才能确保本馆数据在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而遵循查询方面的标准才能跟上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的潮流,最大限度地利用总体文献资源,充分满足多样化的读者需求。
根据美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经验,凡是早期由本馆自行开发的系统,其最终结局,或是转卖给商业性的开发机构,或是根本放弃,几无例外。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及不断完善是一项相当巨大的长期工程。自编自用不经济,不合理。只有一家编,百家用才能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继续开发自己的系统会不断遇到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更新以及原有程序与新系统的兼容等问题的挑战。
引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可以缩短系统开发周期,迅速地将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一步到位,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引进现成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可以把自动化专业人才从繁杂的开发业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诸如系统改进、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等任务中去。
2.1.2 引进为主,开发为辅。确保新系统既先进又实用
引进国外现成的自动化系统,虽具有如上所述的一些优势,但也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没有一家现成系统是十全十美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图书馆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内图书馆的管理和业务流程与西方图书馆对自动化的要求不尽相同。尤其在字符处理方面,国外系统都是以西文为主,少数兼有中文处理功能的系统也不十分成熟,在某些与中文处理有关的环节上,仍有可能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
部分国内大学图书馆的系统发展已走过了多年的历程,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既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了解本馆的具体业务需要,更以中文信息处理见长。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来说,较为理想的策略应当是:兼采内外两方之优势,引进为主,开发为辅,引进与开发相结合。
(1)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在现有的系统中挑选一套技术先进、符合当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自动化系统。
(2 )根据国内图书馆和情报信息单位多年来在开发中文(或中西文混合)信息检索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补充或改善引进系统的汉字处理功能。
(3)以引进系统为主,开发为辅。 核心功能和基本系统利用现有成果,从而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挥研究开发人员的专长。将精力集中在诸如汉化处理、用户界面设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校园网络接口、本馆书目资源与其它电子资源接口设计等方面。
(4)如有条件,大学馆应考虑与系统商结成合作伙伴, 在扩充开发系统功能方面达成协作,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共同受益。还可考虑与系统商合作开发国内市场,使引进合作的成果商品化,让更多的兄弟馆从本馆的经验和投资中获益。从国内其他部门的发展经验来看,这种“引进—吸收—开发”的作法,不失为一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2.2 系统的基本要求
图书馆的新一代系统应是建立在最新技术基础之上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兼具中西文字处理功能的,能够反映中国图书馆特点的自动化系统。新系统应能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2.2.1 操作系统的选择应以网络化功能为重要标准
操作系统的网络化功能如何应作为新系统服务器选择的首要标准。其操作系统应能充分支持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及内联网,支持服务器和客户机的网络结构。
建议系统的主要服务器采用UNIX作为操作系统,考虑采用支持多中央处理器(CPU),具有并行处理技术的工作站,如Sun Workstation。也可考虑采用Windows NT作为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操作系统。
2.2.2 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结构
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网络结构,除了分散系统负担外,还有便于界面设计、数据共享等好处。同一数据通过不同的服务器可以同时为万维网、Z39.50服务器及公共目录用户服务。中文及其他文种的显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和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结构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单机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或其他机器运作。
2.2.3 系统应有软件包支持用户修改系统
在选择系统时,应优先考虑可以提供软件工具包的系统商。引进的系统不可能完全满足本馆的需要。没有软件工具包的支持,扩充开发将会相当困难,一是工作量太大,二是很难达到馆内工作的特殊要求。
2.2.4 利用万维网提供图像化的用户界面
新系统应能提供万维网的工具包或界面。应当做到能直接在万维网上查询使用书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读者信息,甚至进行系统维护。
2.2.5 一个检索界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系统的检索界面除了提供馆藏目录外,应能同时为读者提供其它信息资源,包括校园网上的信息、全文/全图像数据库,以及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用户应能通过一个终端、一个检索界面,检索到多方面的数据,以满足对多种信息的需求。
2.2.6 系统要提供多层次的界面,方便不同读者的使用
检索界面的设计应多样化和富于灵活性,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检索界面选择。例如,可以为专业用户提供诸如CODEN代码、 化学分子式等特殊的检索点。检索界面应当富于启示性,除检索功能外,还应尽量提供完备的浏览功能。
2.2.7 有扩充余地,为向提供全文、全图像信息过渡打下基础
书目信息的特点是基本上只增不减。如果将来再引进全文信息、全图像信息数据库,扩充系统容量和性能的要求会很快出现。新系统应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
2.2.8 系统与国际、国内标准兼容
新系统必须采用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这是确保本馆数据在技术设备不断替代更新的环境下保持长久生命力的百年大计,是促进文献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掘总体文献资源的基本保证,切切不可忽视。
2.2.9 系统可以处理多语种的文献资料
新系统应具有同时处理中、英文及其它国际通用的重要语种的能力。建议对采用与UNI-CODE相应的国际标准的系统给予优先考虑。
系统的中文化要注意中文的检索功能,不能只注意界面的中文化。内码必须采用国标,排除大五码或北美码为中文主内码的系统。
2.3 图书馆自动化部门的任务与建设
2.3.1 新系统的选择和启动
一旦图书馆确认引进为主、开发为辅的系统发展策略,自动化部门的有关人员需马上投入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之中。
(1)系统选择
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虽种类繁多,适用于特定类型图书馆的系统仍数量有限。要首先作好市场调查,并可考虑以招标的方式限定本馆要求,缩小可选范围。自动化部门应集中精力对几家主要系统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市场分析和技术论证,从而选定最适合本馆需要的系统。
(2)成本分析
选定系统之后,对于引进的全部费用要作出可靠分析。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系统商多不愿自行给出全部费用预算,但他们有义务回答买方的询问。
引进系统的总体费用常包括系统出售价(教育部门和同时引进多种可选子系统的图书馆常可享受优惠),系统安装及用户培训费,已有数据库转换程序费,硬件及操作系统维护合同费,以及自动化系统软件维护更新费。如果启动资金不足,还可考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根据国外经验,图书馆系统的平均寿命为7年。 因而一些图书馆还在每年财政预算中留出系统售价15%的资金,用作数年后系统换代的专款。
(3)人员培训
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系统日新月异。从事自动化的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如果新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与现有系统不一样,人员培训则更是当务之急。从头学习一种新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图书馆领导需从长计议,下决心为有关人员创造进修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4)数据转换输入
本馆现有数据的输入、转换是系统换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可能涉及大量人力。特别是流通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参数设置与原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新旧流通系统的切换很难一次完成。对此应有一定思想准备与技术准备。
(5)系统安装与验收
系统安装与验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本馆和系统商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在协助完成系统安装的同时,自动化部门还需同步进行系统测试和质量验收,以及其他部门用户的使用培训等。
2.3.2 图书馆自动化部门功能的扩充
随着计算机和图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图书馆自动化部门的功能也有了明显扩充。传统的系统支持与维护已不再是自动化部门的全部功能,甚至将不再是它的最核心功能。
(1)为图书馆领导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建议
大学馆需要有一个面向馆校领导的、着眼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方面的参谋机构。及时提供建议不仅能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作用与地位,而且有益于为图书馆及时争取到设备和资金。图书馆自动化部门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
(2)与其他业务部门合作,支持新技术的应用、维护和培训
自动化部门应与其它各业务部门合作,协助它们制定本部门自动化的要求和发展规划,起到指导、协调,以及技术上的支持等作用。
(3)参与局域网和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
自动化部门应积极参与本校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尤其是在信息管理与组织上,自动化部门应该起到牵头作用。
(4)新技术的研究与跟踪
自动化部门应注重对新技术在信息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方面应用的研究,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据此调整本馆新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保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领先地位。
2.3.3 明确分工,技有专长
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会都精。明确分工可以使专业人员技有专长,分别成为网络、图像处理、硬件技术、检索软件、软件设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也有助于促进本部门内部的协调合作。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新技术的实施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动化一个部门的努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常常首先是对图书馆管理的挑战。
在资金分配方面,如何兼顾传统馆藏与电子馆藏的发展?如何平衡电子资源本身与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的发展需求?
在馆员素质方面,如何培养提拔既熟悉部门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知识的骨干,充实馆、部两级领导班子?如何吸引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计算机及电子通讯专业人才,加强自动化部门的实力?如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个人的具体需要,为馆员提供必要的在职教育机会?
在藏书建设方面,如何根据新型电子文献特有的价格体制调整馆藏资源发展的策略?鉴于电子文献的存储地址与其应用环境并不直接相关,如何实现由注重馆藏所有权到强调文献使用权的转变?
这些问题都值得有关领导考虑并在实践中找出答案。(续完)